对50万以上存款征税,他们为啥总​盯着老百姓兜里那仨瓜俩枣?​

什么都可以卖可以用来变现的时代,专家不再是单纯的称谓,更像是一种以名逐利的生意。


这年头专家的好建议(馊主意)是一个接着一个。


继前些天“让老百姓拿1/3的存款出来买房拉动中国经济”后,又有专家出来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的老百姓征收高额利息,以促进消费。

专家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倒逼老百姓将兜里的钱掏出来大把消费拉内需。据悉,这个“真知灼见”来自于四川农大的一位经济学教授。


听闻此言,或许绝大部分网友会认为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但其实专家早已把你算计在内了。

不妨先来看看专家是怎么算的?他的依据是居民固定存款,2022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高达120余万亿,人均存款8万元。数据是数据,现实是现实,不妨看看周围,有多少人可以随时拿出8万块的现金?

专家还说了,储蓄余额5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0.37%,意味着全国有500多万个家庭存款在50万元以上。如此算法,将专家逻辑混乱、脱离实际的常识性错误都暴露了出来。

人均存款这个概念,但凡有些基本常识都明白,都知道一个现象叫做“被平均”,这一点专家显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之前写的另一篇相关内容《到底是谁把专家搞臭了?》曾做过比喻:一个互联网大佬存款100个亿,99个老百姓平均每人存款1万元,这一百个人平均存款达到了每人一亿。


人均一亿这只能说看上去很美,实际上99个老百姓或许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甚至可能还有很多的负债,这就是主动存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被平均”现象。

所以50万存款以上,它是不能摊到500多万个家庭的,即便摊到这个数,完全有可能5万个富豪家庭占去了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多,而剩下的495万个家庭,存款上万的非常有限,可能很多还欠了一屁股债。

简单举两个例子。

例如春节前的一个热搜,三亚一游客18W一晚的酒店,一住就是一个月,这基本意味着玩一个月光房费就要花掉540-560万左右。

当真是贫穷限制了一定的想象力,这个酒店的费用放在北京,在五环外不是太热门的地段基本也能轻松买上一套两居室。


无独有偶,2023年元旦刚过,一个豪门少爷靠一条视频就冲上了热搜。


一条平平无奇的短视频火出圈,一个原因是视频的IP地址定位,显示为北京某豪宅,要知道那可是北京最具知名度的顶豪之一,均价高达30多万一平,最小户型也在200平左右。


还有,眼尖的网友在视频中发现,墙上挂的画疑似是白石老人的真迹,网传市场估价:4.2亿。


这是被平均的顶端,我们再来看另一端的状况,专家只看储蓄率提升了,却刻意忽略了负债率。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负债总额超过了200万亿,人均负债达到了14万,这一数字远超人均8万元的存款。


专家们左一个建议,右一个主张,为啥总是惦记着老百姓日渐羞涩的钱袋子,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客观来说,专家倒也不是想着直接把钱揣进自己的腰包,有些只是为利益集团站台,,例如那位前“国字号”房企集团的一把手,建议居民拿出三分之一财富买房一样。


而有的则只是单纯地表达政治正确性,在博得一些名声后,通过此种方式领课题拿资金刷存在感。

可是领津贴的专家也好,民间智库也罢,可以将头衔做成一门生意,可以不为人民服务,但也不能总给老百姓挖坑吧。

首先,经过三年动荡,老百姓的口袋没有这么饱,富裕家庭没这么多,不要误导决策,更不要制造某种假象。

其次,中国的老百姓越缺钱,越存钱,这是“被动存款”。这其实也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存款结构有很大区别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不同,抗风险能力自然不同,钱越少,越不敢花,中国老百姓爱存钱很大一部分是习惯,是缺乏安全感,更是一种危机意识,并不能单纯代表富裕。

再者,即便一些真存了50万的家庭,可能还够不上孩子结婚买房的首付款,不够一场大病几个月的开销。



动歪心思征他们的税,简直是釜底抽薪断后路。三年疫情下来,老百姓敢花的钱,能花的钱已经不多了,当下迫切需要做的是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起来,而不是统统掏出来。

说到底,专家可以缺知识甚至是缺常识,但是万万不可缺德。有脸做好你的人,没脸也请管好你的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存款   老百姓   兜里   中国   平均   居民   建议   家庭   专家   数据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