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子荣”到“满江红”

在看张导的《满江红》之前,正在细啃刘统老师的《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8》,恰好看到在翻目录时最感兴趣的几章——“林海雪原剿匪记”。其中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杨子荣。


是主角还是英雄?

书中对于剿匪的内容有不少真实的描写。特别提到了历史中真实的杨子荣,他确实凭着胆识和实力活捉了著名匪首“座山雕”,这确有其事。1947年2月19日的《东北日报》刊登了这个消息,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个过程的确是惊险无比,作者在写这段时,像是将史料幻化成了小说,让人边看边带着小小的兴奋和激动。

而真正令我意外的,是下一页的内容:

2月23日,他在夹皮沟的闹子沟里发现土匪郑云炮等隐藏的窝棚。当时天色将明,杨子荣乘土匪酣睡未醒,上前一脚踢开窝棚木门,喝令土匪投降。谁知有一个土匪没睡着,他抄起身边的步枪就往门外开了一枪,正打中杨子荣。杨子荣缓缓地倒下去,停止了呼吸。

一页之隔,英雄落幕。像极了电影的反转。

默默写下一小段读书笔记:

“真实的世界里,谁也没有主角光环,遇到枪子都会死。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没有主角的故事,只有英雄的赞歌。”

寥寥数页,无需修饰,写尽了英雄的灿烂与陨落。

英雄的影响力

在从电影院出来之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电影的最后一幕,众人齐声高呼这首名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如果没有《满江红》,我们该如何以岳飞的第一视角去感受他的苦楚与嗟叹?如果没有《林海雪原》的小说和《智取威虎山》的戏剧,又有多少人能了解杨子荣的智慧和果敢?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多少英雄不为人知的陨落,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中远去。

英雄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但英雄的故事想要为人所了解,离不开文艺作品的加持,进而一代代地歌颂和传播。

文艺创作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让英雄的影响力不断复制、扩大、传承、延伸。


创作让英雄“永生”

好的人物故事,犹如一颗蒲公英,飘进人们的心里,并生根发芽,最终定格成一个形象。

所以,当我们听到“精忠报国”、听到“怒发冲冠”、听到“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我们就一定会联想到扎根心底的那些记忆。

一个成功的“英雄故事”就是要在人的心智中扎下一个位置。后人可以在此基础上修剪、培养、呵护、成长,让我们在同一个词汇中找到彼此之间的巨大共识,从而形成了整个群体、民族的共同记忆。


英雄给了艺术以创作的灵感;

艺术给了英雄以不灭的灵魂。


感谢那些真英雄,他们的壮烈之举不为留名;

感谢那些好作品,让他们的壮烈之举得以永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满江红   解放战争   窝棚   怒发冲冠   壮烈   土匪   主角   真实   英雄   故事   杨子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