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杜锋31岁就选择了退役,现在却成为了“伤仲永”的代名词

不知道有多少球迷还记得现同曦队内线球员董瀚麟。

没错,可能说同曦队,很多球迷会觉得是不是我的信息不准确,毕竟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海队的时期,怎么一下子又来到同曦队了,而且新赛季同曦队如此的“火热”,却唯独对董瀚麟没有什么印象。

看球稍早一些的球迷都知道,和刚出道再广东队时期还有后面转会到上海队时期相比,董瀚麟如今的境遇有多么“冷清”。

出道伊始,他就以恐怖的身体素质给球迷和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很多人都称之他为“易建联的接班人”。

包括当时的广东队也是这么认为的。

甚至为了培养他,广东队管理层不惜去和球队的主力大前锋杜锋协商,可不可以在新赛季多让出来一部分“球权”给董瀚麟,以至于让其快速成长。

在几番衡量之后,杜锋最终还是决定索性直接退役,给足董瀚麟成长的空间,然后自己转型做球队内线教练,还对董瀚麟做“1对1”辅导。

说到这可能有些球迷不太理解,董瀚麟从现在来看完全没有打出符合预期的表现,广东队完全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嗯...从结果上来推,确实是这样的,可是如果看过董瀚麟出道是怎么打球的球迷,在那个时候一定会双手支持广东队和杜锋的决定。

因为刚出道的董瀚麟,在球场上打球真的就是“睥睨一切”,用现在球迷的话来说那就是能扣篮绝不上篮。

他所带来的那种“视觉”上的体验,真的让人很难不对他产生憧憬。

但是,接下来他就对自己和整个联赛“消失”了上进的动力。

他觉得原来职业联赛也不过如此,自己光凭身体就能够“统治”比赛。

慢慢地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了。

这就是为什么他没能最终“接班”成功易建联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瀚麟和阿联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真的很相像,顶级的身体素质,暴力美学般的打球风格。

光看这副“身板”都足以让太多的球队嘴角里流露出来羡慕的“口水”。

但是,易建联之所以是易建联,董瀚麟之所以是董瀚麟,就在于二人对于自己身体素质的“认知”不同。

阿联当年在09年亚锦赛上被哈达迪“羞辱”过后,他就彻底的认识到了,原来打篮球光有身体还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这只是一个“初级”基础,想要攀向更高峰,那必须还要有一身“过硬”的技术,最简单的就是投篮。

那么,产生这个想法不难,或者说付出实际的行动也不难,但是要想真正的达到想要的那个结果却是非常的难。

首先,进入到职业队之后,大多数的球员技术动作已经“定型”,想要再做出提升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类似投篮这种基本功的改进。

因为要说投篮没有一个职业球员是不会的,他们过去的10多年里可以说每一天都要投出很多次,但是由于我们基层教练的“不专业”,大家训练量是达到了,可是动作和技术要领都不够规范,使得很多球员在进入职业队之后瞬间发现自己不会投篮了。

因为,职业队的对抗强度提升了很多,对手的实力也提升了很多,这个时候只有“最标准”的技术动作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这就是“专业”的重要性。

但是,这个时候才发现已经有点太晚了,毕竟已经练了10多年的动作已经和意识想“融合”了,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然而易建联没有被这个困难给吓到,接下来他开始请私信训练师对于自己的投篮进行“矫正”,从动作到频率还有节奏都是如此。

然后再加上付出令很多NBA球员都佩服不已的刻苦训练,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阿联的投篮基本上就已经成为了他最为稳定的进攻手段之一了。

也就是从彻底掌握这门技术开始之后,如果非要精确到一个时间节点,那就应该是2015年的长沙亚锦赛。

从小组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阿联的投篮几乎就是所有对手都无法解决的一个“梦魇”,那真是准到只要出手基本上就能投进的地步。

尤其是半决赛对阵伊朗,再次面对老对手哈达迪,阿联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三分线横移一步的投篮,面对哈达迪的快速扑防,阿联果断出手,三分球进,阿联边退防边摇头,那表情仿佛就是在说,当年的你请我出手,现在的我请你出手...

通过阿联的这一蜕变,就能够得出这么一个道理:有身体可以一时骄横,但是如果再加上技术那真的的可以一直骄横...

反观董瀚麟,可能在意识到不能光靠身体的时候,他也产生过要通过技术来“均衡”自己的篮球水平,可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玩意想要真正得到提高真的是太难了。

我甚至都觉得董瀚麟当年一定也在投篮以及内线个各种小技术上下过功夫,可是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真的是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最后索性直接“躺平”了。

但是,对于一直追求卓越的广东队来说,他们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毕竟当年为了给董瀚麟创造成长的机会,连杜锋这样的球队功勋都直接“退役”了,目的就是想让董瀚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到独当一面的地步。

事实证明,广东队是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没有办法,只能把董瀚麟进行交易,看看能不能在其他球员身上发现机会。

接下来董瀚麟就去到了上海队,比较神奇的是去到上海队的董瀚麟一改在广东队的“萎靡”,反而打出了一个时期之内比较不错的表现。

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和王少杰的直接“对位”。

基本上一个发力就将王少杰给顶开,然后起身就是一个暴扣。

全场下来就是这一套动作,可是刚刚进入联赛的王少杰哪见过这“阵仗”,比赛结束内心直接崩溃了。

也就是这个时期,董瀚麟又燃起了大家那已经消失了很久的“热情”,然后他还顺理成章的入选了2017年男篮分队之后的红队。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亚运会,决赛对阵伊朗,除了周琦和王哲林他还上场直接面对过哈达迪,然后为中国队夺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到这,董瀚麟的球场印象应该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受伤,各种莫名其妙的受伤,接下来上海队也开始了自己的“重建”之路,很明显这样的球员已经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于是在上个赛季结束的时候,董瀚麟就加盟到了同曦队,本赛季却鲜有什么出场的机会。

1991年出生,过完年也就32周岁,可以说在最该高光的岁月他却沦为了“沉寂”。

出道即巅峰、“暴力诗人”等等称号,最终却躲不开“伤仲永”的宿命。

不得不说,篮球这东西,有一半的成就是老天爷给的,还有一半的成就真的得靠自己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哈达   球员   广东   代名词   上海   出手   球迷   球队   印象   动作   技术   杜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