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长铺子苗族侗族乡:“背包式人民调解”春节“不打烊”,温情解麻纱

红网时刻新闻1月26日讯(通讯员 杨立斌)1月24日,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值班人员坚持在岗,成功化解一起家庭赡养纠纷,使年逾八旬的老人杨某的养老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背包式人民调解”有态度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再次得到了验证,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稳定的氛围中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老人杨某今年87岁,近三年一直跟随小儿子生活,由小儿子一家负责照顾老人的起居,协商由二儿子和大儿子每月负担老人200元的赡养费。但由于大儿子与其弟媳发生口角,未及时缴纳下半年赡养费,小儿子请求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解决问题。

接到诉求后,由司法所组织乡村两级值班人员及驻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志愿者、返乡过节大学生等组成的“背包式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向诉求人了解具体情况,并立即赶到村民家中进行现场调解。

调解员们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围成一个大圆,全面了解情况。之后,以尊重老人意愿、维护家庭和谐为原则,将情、理、法有机结合,分别做双方当事人思想工作,并充分听取老人意见,还把背包中的普法资料和常用法律条款汇编中关于赡养老人的相关条文展示给老人的三个儿子看,又从当地农村风俗习惯方面和道德层面进行引导。

经过调解员使出“水磨工夫”近6个小时的悉心调解,双方逐渐打开心结,最终,关于照顾老人起居、老人生病期间的护理及老人的所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摊派等问题的协调达成一致,至此,一起赡养纠纷圆满画上句号,三兄弟握手言和。通过及时调解,有效预防了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实现了“矛盾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长铺子苗族侗族乡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径,全面推开“背包式人民调解”,促进调解“柔性”和司法“刚性”的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效果,确保调解结果看得见、摸得着、能放心,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春节期间,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起,有效满足了群众“零出行”“零距离”“零接触”调解需求。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党委政府负责人表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贯通调解为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背包式人民调解员”的成员,强化调解员的初任培训和年度培训,以调动公众参与人民调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增加人民调解员关于民法典和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储备;提升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和工作技巧,推动矛盾纠纷排查从“灭火”向“防火”转变,形成简单纠纷随手调、一般纠纷及时调、疑难纠纷综合调的格局,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侗族   苗族   铺子   水磨工夫   背包   绥宁   麻纱   赡养费   大儿子   小儿子   起居   温情   切实   纠纷   群众   老人   春节   和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