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装糊涂就等于懂得人生

古人云“难得糊涂”,其实这难就难在怎样去装糊涂上。所谓“大智若愚”——好端端的一个人,内心清醒,表面上愣是装出一副愚傻之相,说傻话,冒傻气,还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端倪,着实有很大的难度。因而,非智者难为也。说难为,并不是不可为,其实,只要有了智者的胸襟,懂得装糊涂的要领和方法,普通人如你我也都能灵活自如地装出傻言愚行。下面是一些技巧,可资借鉴。

1.装疯卖傻

明朝的朱棣就是以装疯卖傻的方式骗过了朝廷的使臣,最后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皇帝接到手的,是一根利刺遍布的权杖,这些利刺不是别人,别的藩王倒还不太难办,最使朱允文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生性坚毅沉稳,足智多谋,既英勇善战,又能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颇为朝野所推重,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看待。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长俱已死去,如今诸王之中以他为长,若能先将这根利刺削掉,其他藩王自然会乖乖地听命。于是,一道削藩的诏书下到北平。

朱棣接到诏书后轻蔑地一笑,他十一岁被封为燕王,二十一岁就藩北平,当时已近二十年。北平是元朝的故都,朱元璋开国之后,把国都定在长江之南的南京,这里便成了偏远的边会,被驱赶的元蒙残部还不断地前来袭扰,朱元璋将他封到这里,是将保上安民的重任交给了他。他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元蒙不敢侵犯,他还多次率部出征,深入沙漠腹地,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之北,他的实力也因此而大大地扩张。

他满以为朱元璋会将帝位传给他的,当年朱元璋也曾这么表示过,没想到最后交给了朱允文,他不得不对这个侄子称臣,对此他耿耿于怀。

但朱棣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公开同朱允文抗衡,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内,秘密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朝廷派来使臣查问。使臣们来到北平,却发现北平街头有一疯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大街闹市之上,边走边狂呼乱叫;走到酒楼饭铺门前,便闯了进去,夺了酒肉饭食就吃,还颠三倒四地胡说八道;吃饱了,喝足了,便倒在街头呼呼大睡,有时从早睡到晚也不醒来。这个疯汉,便是燕王朱棣。使臣命人将他送回王府,并亲自前去探视。那时已是六月盛夏,天气极为炎热,人们赤膊摇扇还是挥汗如雨,他却围炉而坐,一边烤着火,一边还哆嗦着叫道:“太冷了,太冷了!”

朱棣就这样装疯卖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于公元1399年7月7日,突然发动军事政变,逮捕了朝廷的使臣,此时,他的病态病容一扫而光,对众人宣布道:“我哪里有病,迫于奸臣陷害,不得不如此。”接着兴兵南下,经过三年内战,推翻了朱允文,称帝登基,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

2.装聋作哑

这个世界似乎很嘈杂,我们的耳膜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声音让你开心,有些声音让你尴尬,有些声音会让你恼火……

其实,许多时候,造成自身烦恼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而只是听到了自己不愿听的话,假如不去听这些话,烦恼就减少了许多。

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可以用这个方法淡化同事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忌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它只会掏空一个人的美丽,尤其是一个女人的美丽,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出一些伤人或未经考虑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明明听到了,却要说没听到,并做到“没听到”的境界,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能区分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你也许不能一下子就跃升到很高的境界,但不妨从现在起,从对待身边的人起,尝试一次“听不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然,这种听不到的方法不一定非要戴上一付耳塞不可。当感觉到有一些话不当的时候,你离开谈话的场合也是一种合宜的办法。

3.正话反说

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由于场合或人际关系等原因,对于他人的评判或反对意见,有时坦言辩驳并不合适,这时不妨采用反语,也许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语是一种正话反说、话中有话、绵里藏针的攻心术,即用表面肯定而实际带有反对、批判意思的话来含蓄地说服对方。这实际上是一种在说话上装糊涂的艺术。

直言正谏容易触怒对方,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当劝谏的对象为封建帝王时,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有人便以“正话反说”作为说服的一种手段。

看一则故事。晋平公宴请宾客,家臣送上烤肉,有一根头发缠在上面。晋平公立即下令把烤肉的厨子杀掉,并不准收回命令。

烤肉的厨子向天大呼说:“天啊!奴才有三条大罪,竟然死到临头自己还不明白啊!”

晋平公问他:“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厨子回答说:“奴才所用的刀锋利得很,真可以说是望风骨断,但是头发却没有砍断,这是奴才的第一条死罪;用桑木炭火烤肉,肉烤得红是红白是白,但是头发却没有烤焦,这是奴才的第二条大死罪;肉烤熟以后,又细细眯着眼睛察看了一番,头发绕在肉上眼睛倒没有看见,这是奴才的第三条大死罪。猜想起来,堂下或许有暗中怀恨奴才的人吧?要杀奴才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啊?”

晋平公本来就生性暴戾,而现在烤肉上又确实有根头发,于是愤怒地立即下令杀掉做烤肉的厨子,并宣布无可改变。一般说来,这厨子也只有死路一条了。苦苦哀求是不行的,强辞辩解若可行的话,也就不会立即下令杀人了。因为要弄清烤肉上的这根头发到底是怎么来的,责任究竟在谁?毕竟并不很难,但他却并不愿做任何调查。所以据理力争只能是火上加油。

这位厨子佯装糊涂,正话反说,对天大呼自己有三大罪过,实则话里有话。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自然会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会要问个清楚,从而使得这个厨子有了陈言的机会。厨子口口声声都是在数落自己罪状,却无一不是在表明自己毫无罪过,实属冤枉。因为他所列的罪状实际上都是违背事理的,这是明理人一听就能听出来的。

“糊涂”的悔过中寄寓着强有力的辩解和说明,正话反说,闻之令人觉得奇异有趣。晋平公当然也听出来话里头有话。据说晋平公听了这番话后,主动赦免了那位厨子。

“正话反说”毕竟是一种讽刺性的表达方式,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语意的轻重和火候。既不能过分隐晦,令对方不能顺利领会话中的“话”,也不能火药味太浓,以免伤及对方的自尊,引起反感,反而弄巧成拙。

4.善于吃亏

到山西那个因一部电影而闻名的乔家大院旅游,在深宅大院里面你会发现一个镶嵌在古老青砖墙壁上的条幅:“学会吃亏”。见到的都很诧异,说心里话,人人都见过不少诚信勤俭之类的家训条幅,唯独这个条幅语言独特,为什么要教人吃亏呢?古往今来绝大部分商人都是唯利是图,他们遇到吃亏的事会干吗?况且清末时山西商人富甲一方,其积累甚至超过了当时清朝的国库,难道说,吃亏就是山西商人在生意场上的智慧结晶,这里面难道说有什么玄机奥妙吗?

听说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过去有个有名的绸缎店,突然一场大火把所有的东西烧掉了,其中包括来往的账目,店老板就贴出一张告示说,因本店的账目已烧毁,凡欠我的钱可以不还,我欠别人的只要有凭据照样兑现。这样处理,绸缎店明显的是吃了大亏,然而后来这个绸缎店却因这事而名声大振,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与他做生意,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国人。这个绸缎店很快又恢复了生机,生意比失火前还要好得多。

老子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说事物的发展能产生两个极端的转化,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失有得,这个绸缎店失火后的举措如同做了一个活广告,在经济上暂时吃了亏,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结果反败为胜。这也就说明了山西人说的吃亏是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可见人生世事难料命途多舛,吃亏的事难免会时常发生,只有学会吃亏,不怕吃亏,勇敢地去面对吃亏,你就会走出人生的低谷。

吃亏对我们是一种历练。人世间的很多事就是这样,既然无法拒绝,那就学会面对。我们可以把吃亏当作人生的一份难得的财富,在历练中让自己变得强大;我们可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吃亏的困境,保持我们的精神世界依然强大和富足。

从某种意义上说,善于吃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学会主动地吃亏,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我们把吃亏当作积累人生发展资源的手段时,吃亏实际上就是我们走向成长和幸福所必需付出的成本。没有任何事情是不需要成本的,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也一样。特别是当代社会,一个人成长的机遇非常难得,那我们就可以通过主动吃亏去换来机会,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吗?

当我们能够这样思考的时候,吃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是需要努力去争取的事情了。

学会吃亏有利于我们成长,其实学会吃亏本身就是一种成熟和成长。

5.以愚抑智

愚智之别,不外乎糊涂与聪明之间的结果的比较,按照常识,可能是智胜愚。但我们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事物的发展不一定总是按照常态进行的,这就使得愚者不一定全输,智者不一定全赢。有时,假糊涂之愚能战胜精明之智。

靠明哲保身的韬晦之计,虽身处险境而有惊无险,平安地了却了余生。

在为人处世中,有些人巧妙地利用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愚钝”和“低能”,明哲保身,骗过了无数聪明的当事者。真应了那句名言:“愚蠢者最聪明,聪明者最愚蠢。”

6.自甘渺小

圣者无名,大者无形。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轻易露出本事的。高手是如何做“不显眼的花草”。 人在有些时候还是不起眼一点得好,你要是天生丽质、太招人眼球的话,那就学着装装糊涂吧。

装糊涂,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即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不过,人人都想表现聪明,装糊涂似乎是很难的。这需要有傻的胸怀风度。《菜根谭》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也就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像睡着了,老虎走路时像有病的模样,这就是它们准备猎物吃人前的手段。所以一个真正具有才德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装糊涂之初或许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也就习惯成自然了。那么是不是在装糊涂中就真的变痴傻了呢?外表糊涂,内心永远清醒。

7.无所用心

现实中,有些事摆在我们面前,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要,急需要处理,但若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事不管最好,不如糊涂过去,视而不见。因为你不管,自有人会管,或是非曲直不管自清。这时候,装一下糊涂是最好的办法。

要忍一时的失,才能有长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获。

所以说,经营管理者不应事无巨细,统统参与,而只要掌握大局:第一对大局的判断和掌握,第二是调整团体的能力,第三是让员工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不得要领,那领导者不是累死便是烦死。该糊涂的糊涂,该较真的较真,这才是成功之道。

8.不计前嫌

对于常人来讲,自己对别人有过恩惠或是帮助过别人,如果别人不知报答与感谢,就已经会让自己不高兴了。更甚者,如果对方以怨报德,那自己一定会气得怒发冲冠,大骂对方,并且希望找机会讨个说法。其实这样的发火大可不必,对待这种小人,最好的办法莫如装装糊涂,看轻此事,让其自然悔悟更好。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千万不可忘记;反之,别人倘若有愧于我们的地方,应该乐于忘记。

凡是主张忘记的事情一定是已无现实意义或令人不快的事情。忘记仇恨是一种解脱,一种达观,对人对己都有好处。豁达开朗之人,若对小仇小恨糊涂一些,必能收服人心,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主动。

9.淡定虚荣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穷者有之,富贵者亦有之。可以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过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沉迷于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虚荣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面对它时糊涂一点,少计较一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愉悦。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就是想不开,对那些莫须有的东西总是不肯糊涂一点。这些人越是没钱,越爱装阔,兜里明明没有几个钱了,却仍要请朋友进高档饭馆好好吃一顿;对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却总是抢着买单:与人谈天,总要有意无意与别人说一些自己吃过的大餐,去过的高级场所。仔细想想,要这虚荣有何用呢?到头来只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吃好喝好体面了满足虚荣之后,自己却食无米,穿无衣,住无所,行无鞋,困兽一般憋在角落里,何苦呢?由此让人想到一个比喻:死鸡撑硬脚。鸡虽然死了,可它的脚却还在硬撑着。想想确实有点可笑,死都死了,还硬撑个什么劲啊!

究其爱面子的心理,根源就在于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内心忐忑不安,所以当他们面对一件商品时,往往考虑虚荣比考虑价格的时候多,没钱的自卑像魔鬼一样缠得他们犹豫不决,最终屈服于虚荣,勉强买下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东西。于是,社会中有了一种怪现象,越穷的人越不喜欢廉价品,越是没有钱的人,就越爱花钱去显示自己。

其实,真正有钱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脚。有位身兼数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大都随便点一些菜,几杯清茶,仅此而已。他的衣着也很普通,但整洁,并不是什么名牌。他的车子也不是奔驰什么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辆车而已。他的公司业绩很好,而且个人的资产也不菲,但他依然能够不被虚荣所累。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便和俭朴的,有的真是近于邋遢,事实上,这些人中不乏富豪之人。

面子有时是唬人的面具,光为面子活着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实,一个人有无面子的关键不在于他富有或是贫穷,而在于一个人的品德。有时,“里子”远比面子更重要。面对虚荣,糊涂一点,生活将更轻松实在。

10.以拙胜巧

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笨蛋,尤其在某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更不愿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眼里,不愿顺从他们,与他们意见相悖的人才是笨蛋。如果与人发生竞争,那一定是针尖对麦芒,谁都不服谁。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很容易被激化。岂不知,诈巧不如拙诚。如果此时能够表现得糊涂一些,那不但不会抹杀你真正的才华,反而会让你获得对方的敬重,有助于巩固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装糊涂有利于消除彼此隔阂,融洽双方关系。装糊涂的人显得老实憨厚,往往更易相处,也不会产生很多是非。

懂得装假者绝非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做个聪明者,不如先做个糊涂者。

智者说:“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憨厚诚实的人,总是容易被人们接受,哪怕是出于意见分歧的两端,对方也不会把你作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相反,很可能因为你的憨厚、拙诚,而快速接纳你。这在生活中有许多例证。

诈巧不如拙诚,越是想显露聪明的人,反而容易被人贯上“巧言令色”的帽子,对方如不是糊涂之辈,一定会认为你很虚伪。相反,憨厚拙诚,对方定能体会到你的诚意,通常也会被你的真诚打动。因此,做一个糊涂的人,可能让你走得更远,让你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11.自损求安

俗话说:“树大招风。”一个人在社会上立了大功受到重赏,或身居高位之后,要懂得“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不论是谋求生存,还是创建事业都有了可供利用的资本。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发生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把握自己,掌握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因为你一旦成为巅峰人物,那么在客观上来说,你就自然成了某一部分人的对头。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对你除之而后快。这时候,你就要懂得适时地伏藏自己,谋思明哲保身之策,以免招来祸患。

保存自己的能量是一种藏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有时还需要刻意暴露出自己的一些缺点与不足。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遇事才不至于失掉后路,能够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一句话,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而善于掌舵的人就是善于依据环境适时藏巧的人。

12.含糊其辞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很多时候你根本无力去应对一些麻烦事。因此,在平时最好不要乱惹是非,出了问题先找自己,处理问题也应以多装出糊涂为佳。

有人说:“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和“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是属于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多种理解的空间,也便说话人轻松地逃出“围城”,这就是糊涂应对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北平   正话   使臣   厨子   头发   奴才   烤肉   吃亏   虚荣   糊涂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