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九节云龙山 感魅力苏东坡

大年初四的彭城大地,寒风凛冽,多日没运动的我决定再一次去爬云龙山。一直听说云龙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今日决定一探究竟。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宋代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多次携友游览云龙山,留下许多传世佳作名篇。

登山不久,就会到达第一节山,放鹤亭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山顶,坐东朝西,是一座规格比较高的单檐歇山顶建筑,为宋神宗(赵项)元丰年间(公元1073年)春隐士张天骥所建。他在山上建了一个草亭,名为“放鹤亭”,并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十分欣赏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并与其结为好友,苏轼为此写了流传千古的著名散文《放鹤亭记》,描绘了云龙山变幻莫测的迷人景色外,还称赞了张山人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超凡出群的隐士形象。

再往西走十分钟左右,就到了第三节山,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入夜,霓虹灯光芒四射,宛如琼楼玉宇,人间仙境。此处游人较多。

之后的几节山,人越来越少,是一段比较平缓的山路,没有太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用半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龙尾处。

下山之后,远远可以望见一座高塔:苏公塔。它是1980年所建,位于湖东路与湖南路交叉口云龙山山脚下,原名金山塔,为纪念苏东坡故改名苏公塔,该塔而五层八角,覆以金黄琉璃,塔制仿宋,高22米。登塔可以俯瞰云龙湖湖光山色,又可远观徐州城市全貌,如今已经成为云龙湖景区必打卡景点之一。

爬完云龙山,看完苏公塔,苏轼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兄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一生曾多地任职,但唯独徐州留下的故事最让人感动,也唯有徐州留下了苏轼如此多的遗迹,除了上述景点,还有东坡石床、利国驿等,以及他在徐州留下的诸多诗篇,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苏轼在徐州虽然只有两年,为何纪念他的景点却是最多的?

苏轼在徐州的两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在徐州治水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位于云龙山西边的云龙湖,原名“石狗湖”,最早形成于北宋,距今有千年历史,云龙湖边上的苏堤路,是昔日苏轼治水时在大堤之上修筑的路,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黄河决口(那个时候黄河在淮河入海,徐州城内至今有黄河故道),洪水肆虐到徐州城外,面临即将被冲毁的城墙,苏轼带领军民修筑城东南的长堤,以阻止洪水入城,头起戏马台,尾连着城墙,从而避免了全城被淹没的险境,这就是苏堤,如今苏堤已不存在,但苏堤路还在。

徐州曾有五大名楼: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黄楼位于今黄河古道南岸,即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为了纪念治水胜利,苏轼在当时徐州城的东门,建起一座楼,由于“土实胜水”,以土克水,有镇水之意,所以用黄土涂饰墙面,故名“黄楼”。黄楼见证着苏轼带领徐州军民抗击洪水不屈的精神。

几次路过黄楼,不知其典故,下一步将专门过去瞻仰,还有把其他四大名楼都游览一番,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领略名人风采。

苏轼在徐州短短两年时间,除了治水,还有其他重要作为,察冤狱、恤饥寒、祈霖雨、寻石炭、烁流金、尊时贤、昌教化、重师道等,并获得了徐州军民尊重。

徐州是幸运的,在历史的那一个时段遇到了苏轼,不知是徐州感动了苏轼,还是苏轼感动了徐州,苏轼之于徐州,即是一位巨子,提升了徐州的百代文明。

有时间将细细品读林语堂先生著的《苏东坡传》,浏览苏东坡在徐州留下的每一个历史遗迹,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苏堤   云龙   徐州   黄河   仙鹤   山人   景点   军民   洪水   魅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