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有史以来,我们的这个地球,动物界出现过许多代的霸主,比如奇虾,比如邓氏鱼,当然,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恐龙了。

但是我们同时也能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动物界的历代霸主,曾经叱咤风云,但却无一例外地都没有逃脱灭绝的命运。你说那么强大的动物,怎么就能在世界上消失呢?


关于动物灭绝的假说,基本上都是与环境有关,气候变化、自然灾难,也就是物种外部原因。


可问题是,在这些生物大灭绝当中,一些比较弱的动物都没有灭绝,像是我们熟知的鲎、腔棘鱼、鸭嘴兽、中华鲟等,这些存在了几亿年的生物,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霸主,但是它们都躲过了几次生物大灭绝。


而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霸主反而都没有躲过生物大灭绝,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动物连抵御灾难的能力都没有,凭什么被称为霸主呢?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物种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灭绝呢?


要想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就要先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老鼠实验说起。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宏设计了一场称为“25号宇宙”的老鼠实验。

卡尔宏先是准备了一个长宽各2.5米,高1.5米的大箱子,在这个箱子里分为十六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都放着饮水机和食物投放器,食物和水非常充足。还配有空调,提供适当的温度。


在箱子的墙壁上安装了256个老鼠窝,每个老鼠窝可以容纳15个老鼠,整个箱子里面最多能舒舒服服地生活4000只老鼠。并且还安排人员看守,预防老鼠的天敌进入。


所有的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卡尔宏把八只老鼠,四公四母,放到这个“宇宙”当中,就开始了实验。


在实验最初的阶段,老鼠的数量每两个月都会翻一番。当实验进行到十个月之后,老鼠的数量达到620只,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鼠的繁殖速度开始减缓。


而且老鼠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产生了社交渴望。最开始的那段时间,老鼠都是单独行动,单独觅食。而现在它们不再单独行动,无论是做什么,都是集体行动。


当实验进行到一年半的时候,老鼠的数量达到了顶峰,一共是2200只。随之而来的就是数量开始下滑。也就是出生的老鼠开始少于死亡的老鼠。


同时,老鼠的心里又开始发生了变化。卡尔宏把这个时候的老鼠分为四类。


第一类,非统治阶级的公老鼠,它们会聚集到场地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情况,因为这个地方是所有区域的交界处,很容易产生纷争。公老鼠以前是很少会来到这个地方的。而现在的这种情况,就说明公老鼠已经失去了领地意识。

它们这些公老鼠在这里,整天就是梳毛、睡觉、吃喝。不再社交,而且产生了很强的攻击性。它们不打扰别的老鼠,也不允许别的老鼠打扰它们自己,如果被其他老鼠打扰,就会发起攻击。


第二类,非统治阶级的母老鼠,它们虽然不聚集在场地中间,也不相互攻击,但是也变得对其他老鼠没有任何兴趣,不社交,就自己呆在老鼠窝里。


第三类,统治阶级的公老鼠,它们失去领地意识,拥有领地,但却不保护领地,也不和其他老鼠接触。


第四类,统治阶级的母老鼠,这一类是问题最严重的。因为公老鼠不保护领地,所以它们就变成领地守护者,攻击性也是所有老鼠当中最强的。


这些老鼠本来是属于生育能力最强的母老鼠,但是它们已经不太生育了。最神奇的是,如果它们怀孕了,它们会把胚胎在自己身体里消化掉。即使是生育了,也不会养育和保护小老鼠,甚至还会攻击自己的幼崽。而失去保护的小老鼠会被其他老鼠吃掉。


总结下来就是,这些老鼠,都有一个共同的变化,就是不再对其他老鼠感兴趣,不需要社交,更不渴望交配。


实验进行到不足两年半的时候,老鼠数量就彻底没有增长了,实验进行不到五年的时候,最后一只老鼠死亡,整个25号宇宙宣告灭亡。


约翰·卡尔洪经过系列的研究,提出“行为沉沦”理论。

以25号宇宙中的老鼠为例,当这些老鼠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供它们生存的所有条件,所谓的衣食住行,什么都不缺,也没有任何危险。它们就不需要用太多时间觅食,也不用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那么空下来的时间就会有很多,它们每个个体就会在空闲时间里产生孤独感,随之而产生对社交的极度渴望。


但是当社交密度变得非常大之后,老鼠个体会越来越对社交无感,又变的极度需要“私人空间”,就会对社交感到厌烦,从而认为没必要社交。


而充足的生存资料和安全的环境,又使它们不需要合作和帮助。也就是说,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那么,其他的同类在自己看来就是多余的。


最后老鼠会变得麻木,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甚至产生了对生命的蔑视。25号宇宙研究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大老鼠会吃掉小老鼠,而大老鼠之间的互相攻击也变成了互相吃。


这种“行为沉沦”被证实是不可逆的,在老鼠进入行为沉沦之后,卡尔洪把其中一些年轻的老鼠拿出来,放到其他的环境当中,发现这些老鼠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并没有什么变化。


而且把一些新老鼠放到25号宇宙里,这些新老鼠表现出对社交的渴望,对异性感兴趣。但是一旦它们接近其他老鼠的时候,就会被攻击。


其实,当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以前养的那两只小仓鼠,最开始听别人说仓鼠不能养在一起,但是当我刚收到仓鼠的时候,只有一个笼子,就暂时放在一起养了。


起初这两只小仓鼠相处非常和睦,我就以为没必要分开养了。过了几个月之后,两只仓鼠出现了偶尔打架的情况,我也没有当回事,我觉得同类生活在一起,打架那不是正常事吗?而两只仓鼠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近乎了。


又过了几个月,这两只仓鼠开始频繁发生战斗,说实话,我还是没当回事,完全没有想到两只仓鼠到最后会开始厮杀,稍微大点的那只仓鼠把稍微小的那只仓鼠的脸皮都撕下来了,脑袋吃掉了一半。


想一想,这和25号宇宙的实验过程基本上就是如出一辙,也是食物和水非常充足,没有什么危险,生活的非常舒服。最后两只仓鼠对对方失去了任何兴趣,乃至于互相残杀。


话题回到生物灭绝这个层面上,就拿恐龙为例。

恐龙作为当时的动物霸主,想吃谁就吃谁,食物充足,还没有天敌,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威胁到他们的生命。而恐龙又是蛋生的,生育能力比较强。


在这种不愁吃喝,没有危险,物种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产生了行为沉沦,开始不社交、不交配。然后物种数量就转而持续减少,最终导致了灭绝。


当然了,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但是“25号宇宙”的实验结果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历史上其他的动物是否是因为行为沉沦而灭绝的,这个实验都足以警醒着我们人类以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卡尔   老鼠会   仓鼠   领地   霸主   社交   恐龙   宇宙   老鼠   数量   动物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