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莆田人迁移海南的历史

福建海南两省同为移民省份。海南是一座移民岛,而福建的居民多数也是汉唐以降中原等地移民的后裔,与此同时,福建又是向外移民地。除78%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是福建,福建居民向外拓展中,海南和东南亚,是其中重要的目的地。莆田人迁移海南的先祖最多,时间最早,根据族谱记载,汉代莆田王琳即居赴琼州,任“南黎总管”,落籍澄迈县容里乡宝登村。从唐代(一说汉代)兴化莆田、仙游人从莆田兴化湾、平海湾登船,偏南航行,迁居到海南岛,从事农耕,聚集一起垦殖共生。

闽人移民海南最多,特别是闽南(莆田)人。唐宋时期,中原连年混战给江南地区人民带来灾难,迫使中原人南迁福建,同时闽人移民海南。莆田科举教育及文化发达,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职也多数是莆田人。 住在文昌铺前沿海一带的闽人,遭受琼北大地震(1605年)的震害,损失惨重,连姓族和齐姓几乎全族覆没。连姓只有其惠、其昌兄弟俩劫后逃生,齐姓只有齐相光幸存。据连姓家谱记载,这次地震有72个村庄陷海。

据海南学者王俞春所著的《海南移民史志》统计,唐代福建迁琼先祖中的5人,其中4人来自莆田。宋代迁琼先祖中,来自闽南地区的有79人,其中来自莆田及仙游的60多人,其次为晋江、古田、同安、闽县等地。元代福建迁琼先祖25人中,其中来自莆田18人。明代福建迁琼先祖的39人中,来自莆田的25人。清代19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莆田7人。他们大部分定居在海南东部、北部沿海一带,其中琼山(包括海口)、文昌、临高、澄迈、琼海(会同、乐会)较多,其余多居在儋州、定安、万宁、陵水、崖州、感恩(东方)。

唐代莆田人迁居海南

唐代最早迁居海南的为吴贤秀

唐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岭南道泉州建安郡(今福建)莆田的吴贤秀被贬为广东雷州司户,他偕王氏及三子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山张吴图都化村(今海口灵山镇大林村)。其后裔散居地海南省琼山县、定安县等地。

吴贤秀(742-807)字敬之,号壶邱,莆田人。唐乾元二年(759)进士。历任衡州卒、建宁令、侍御史、 司农卿、大理卿、户部侍郎、尚书等职,奉事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躬历中外四十七年。永贞元年(805)“因弟可端失误朝事”致仕,顺宗皇帝特赐“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之铜牌而迁琼,遂携夫人王氏及家人落户琼山县张吴图都化村。为中原名宦入籍琼州较早的历史人物,系吴姓过琼始祖,对海南文运之开具有一定影响,据苏文忠公之言,惟公称首。唐永贞元年(805)致仕,卒年66岁。卒后墓座落于琼山县美男墟东五公里的牛栏坡(限龙窝)。坐坤向艮,建于唐元和四年(809),历久毁坏。

明嘉靖二年癸未进士吴会期重筑石坟并立碑, 上书“大唐户部尚书吴壶邱公偕原配肃易王夫人之墓”。墓前列石牛、石马、石人。后复毁坏。清嘉庆己已年(公元1809年)重修。墓四周砌石,左右置二石 狮。前石栏杆横列,外石旗杆对竖。后又被毁。1980年复修,1990年由泰国、新加坡吴氏昆季捐资增建“壶邱公拜亭”壹座,“三在亭”、“尚书亭”各1座。

唐末莆田县坎头村的黎中乐进士(黎从化之子),奉旨征西番有功,升琼州府管督副使,第三子黎信奉母命入琼州随父渡海而落籍琼州,落籍于官隆图的龙合村(今红旗镇龙合村),为黎姓迁琼始祖。

宋代莆田人迁居海南

北宋莆田人迁居海南

莆田县坎头村(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的符有辰奉诏自莆田渡海到琼州抚黎,任广南西路琼管清化军指挥使,因安抚琼州黎民百姓有功,敕封五代袭万户侯,后落籍琼州文昌县安乐乡淡水村,符有辰被称为“符氏渡琼始祖”。 莆田县坎头村的连宽,自莆田渡海到琼州,任琼州府总镇指挥使,落籍琼山县。莆田县的张壁,渡过海到琼州,落籍琼山县府城甘蔗园村(今府城镇甘蔗园社区),卒葬于府城西郊。

陈彦和,字子怡。莆田县孝义里城郊(今属荔城区)玉湖陈氏。陈偲次子,陈动之孙。宋绍圣元年(1094)毕渐榜进士。官司农卿,中奉大夫。 为最早渡琼的陈氏始祖。渡琼时间则记载不一,《海南陈氏谱》记载为968年;有的陈氏旧谱记载为1078;王俞春《海南进士传略》载陈彦和1094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由于陈彦和一系家谱失传,其具体入琼时间历史存疑。查莆田陈迈后裔“十八陈”相关祖谱,陈彦和之父为陈偲(陈动之子)。

莆田县的宋原铭(字日新,明经进士)任琼山县知县,奉旨与弟宋理渡海到琼州,后来兄弟均落籍文昌县玉田村,成为迁琼宋氏始祖。莆田县的杜仲儒,带妻赵氏及二子杜凤鸣、杜凤岐由闽渡海到琼州,任澄迈县尹,落籍于澄邑(今澄迈县老城镇)。 莆田县高可仁,任昌化军知军,携其子高天宜渡海到琼州,落籍于昌化县。 北宋徽宗年间,海南琼崖等地爆发黎民起义,钦命莆田县龙海清为琼崖宣慰使,镇守十多年,功勋彪炳。任满时正值金兵南下,水陆不通,遂立籍文昌会文镇龙家村,屯军四十里,周边村庄均为其部属所居。莆田县甘蔗园猪屎巷的曾悦任琼州府昌化军教授,奉召渡海到琼州。去世后葬于儋州原三都镇流西村(该墓列为儋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县甘蔗园(古属仁德里管辖,今莆田市西天尾镇境内)的赖朝奉(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渡海到琼州,任琼州府昌化军教授。原居小塘北村,次居流西村,再迁盐田村。刘廷忻(曾任奉直大夫、大郡伯、知州)任海南岛西部儋耳县镇州知州,奉旨渡海到琼州,“莅任六年”,卸任后落籍于儋耳罗怀井村(今儋州市木棠镇刘坡村),后迁那细村。北宋末年,莆田县东里的黄福孙(黄岸的第16世孙)任雷州通判,渡海到琼州,落籍文昌。其子黄德宝随迁文昌铺前镇南山村。后裔散居文昌市等地。

莆田县坎头村(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的黄池清(字直哉)授隶校尉,派到琼州任奏差官(后擢升为录尚书),渡海到琼州,落籍于琼山县博度村,后裔散居海口、定安、演丰、三江镇等地。莆田县的张庆魁,国学士,先任广东雷州府通判、雷州徐闻县尹,后擢升为琼州最高行政长官“琼管安抚使”,奉诏渡海到琼州,落籍文昌县翁田乡锦山的榄坡村,后裔析迁文昌县北坑村等地。

南宋莆田人迁居海南

莆田县的林暹字邦容),登进士第,奉诏渡海到琼州,任经略安抚使,与妻及子林洵武、林洵仁始居于府城琼州。莆田县的吕日登(贡生)因同乡好友林暹(字邦容任琼州安抚使,吕日登被林暹招为幕僚,随林暹到琼州,落籍琼州潭牛考京和统平村,成为海南吕氏始祖,死后也葬于林暹墓侧。莆田县的黄篪考中黄公度榜进士,派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统理岭南诸郡军民、知琼州事”,从莆田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州府城。

莆田县坎下村(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人陆思圣奉旨渡海赴琼州任紫贝县(今文昌市)知事(次年升迁为琼山县正堂)。落籍琼山调塘。 莆田县七芳村的王居正因遭被贬,交由广东监察史安置,携妻李氏(丞相李纲之女)及长子王斗魁(字星垣),次子王斗赳(后迁居浙江),孙王尚仁、王尚义、王尚礼等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州府城高第街,被尊为“王氏渡琼始祖”。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坑自然村)的蔡成[被贬琼州,只身渡海到琼山县。渡琼后续娶妻邱氏(无生育),落籍琼山开叠里村(今遵潭镇涌潭村),以教书为生。晚年,其长子蔡广自仙游到琼山县服侍。蔡广来海南后续妻传宗,生一子:蔡中甫。蔡成卒于庆元六年(1200年),被尊为海南蔡氏始祖。

蔡成,字朝器。仙游县连江里(今仙游县枫亭镇)人。蔡佃孙。自幼勤奋好学,性格耿直。承叔祖蔡伸荫泽,历任仙游县主簿、宣教郎、建安知县、建宁府通判、户部给事中、阁门使等职。与权臣不合,宋隆兴年间(1163—1164)与僚友论汤思退奸邪误国。思退闻知,请孝宗帝贬其远出琼州,不许归家。蔡成闻贬,便同二、三门人侍从渡琼至琼山县叠里,然后贻书子蔡广带眷渡琼。以后子孙繁衍,分布全岛各地。蔡成为海南蔡氏始祖。


莆田县仁德里甘蔗园村、原大理石平章事的周秀梅携子周榜湘(时任大理寺评事)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山县遵都图秀梅里(今海口遵谭镇秀梅村)。莆田县上栅嵌头村的郭子仪第三十世孙郭元吉(字允其)任琼州府评事,与其弟郭元音渡海到琼州,后被为封“镇南招抚”、千户候,娶妻曾氏,落籍文昌龙尾村。莆田县的冯元,其子冯佳任琼州通判;冯雀任澄迈知县;冯文俌(1174—1248),字宗周。任海南卫副将,率军到琼州平五指山黎乱有功,初落籍海南的澄迈,后迁琼山县义丰乡苏寻都桥头。莆田县仁德里甘蔗园村孙开文以“孝廉”选授琼山县知县,举家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山县。莆田县的许模调署琼州府通判之职,渡海到琼州任通判,落籍文昌县东阁村。莆田县的庄嗣宗奉旨渡海到琼州,任琼州府知府 ,落籍文昌文城。

莆田县坎头村(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的苏升[任琼州知府,携妻冯氏、儿子苏攀、苏麓及家人十余口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州府城官衔,为海南苏氏始祖。

莆田县坎头村(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嵌头村)的郑志灏(字倬云)考中进士,授“文林郎”琼州府昌化县知县,带妻盛氏及三子郑美器、郑美玉、郑美珍渡海到琼州,落籍琼山。莆田县涵头里的张有文(别名守恭)任琼山县丞(二尹),携带父亲张一经、夫人和胞弟张有义渡海到琼州,寓居府城薛村沙南村。

莆田县的黄良佐原名佐,字奉王)授琼山县知县,渡海到琼州,落籍塘图龙窝村(今演丰、三江一带)。田县的张应科(曾任徐州通判,任琼州安抚使(后升任琼管安抚使),带其弟张应甲、张应魁渡海到琼州,落居文昌县翁田北坑。莆田县的欧达,渡海到琼州,任文昌县知事,落籍文昌。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的张天平随赵昰政权渡海到琼州落籍文昌县头范村,后迁定安。莆田县牛田里咸头村的何仁德调任雷州太守、琼州巡按,何仁德偕夫人倪氏及长子何珍、次子何珊,渡海到琼州,初居文昌水涯抱菜村,后携次子何珊迁琼州乐会县(玏琼海市)科解村。

南宋末年,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的王志德(谥“温雅”)与弟王志魁,渡过海迁临高县美国村。

南宋末年,福建省兴化路莆田县巷头村的曾仁(字元举)、曾信、曾传三兄弟渡海到琼州。曾仁任琼州府承务郎,落籍儋州中和镇水井村;曾信(字光旭),初任修职郎,曾任金门千户忠武将军加升武节骁骑军,落籍于琼山府城南门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海南   仙游县   琼山   府城   莆田市   兴化   文昌   莆田   始祖   唐宋   福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