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份券商监管函!2022年监管思路变化全息透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实习生潘双 上海报道

比起2021年,2022年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对券商们下发的监管函数量出现了腰斩。

根据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2022年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对券商们下发的监管函为112份,这一数据中,包含了因同一事件、对不同主体下发的多份监管函件。

而我们上一年的可比统计,也就是2021年,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对违规券商下发了265份监管函。

通过对比2021年与2022年的监管情况,可以理清监管思路的变化。

从具体的监管函件构成来看,分别是:内部管理57份罚单(其中15份涉及代销,其余为分公司、营业部等合规问题),投行业务40份罚单(其中债券业务21份罚单、股权业务23份罚单)、投资管理14份罚单,信息安全1份罚单。

而2021年度,券商们接收监管函排名前三的业务线分别是分支机构(营业部98份、分公司18份)、投行(70份)、资管(32份)。

监管大方向不变,只是有细微调整。

研究所业务“退出”监管热点

2021年,共有5家券商研究所一共领了8份罚单;但2022年,监管未针对研究所、研报、研究员本身出具罚单。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22年市场行情不好,投资决策情绪变得更为谨慎,二级投研的推票热情下降,也不太出现像之前那样‘拍脑袋’激进预测上市公司业绩和未来几十年市值的事。”有投研人士称。

2021年,曾有不少激进的研报观点,一度出圈至社交媒体热搜,引发了负面舆情,特别是部分热点行业公司,因券商分析师推波助澜股价狂飙而备受市场诟病。

因此,2021年8月开始,证监会各派出机构便对券商研报进行抽查行动,对医美、影视、教育、互联网四大行业进行了专题研报抽查,并在随后陆续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券商研究所业务的监管函。

而2022年,由于市场行情欠佳,券商研究所的分析师们表现相对“收敛”。监管层对于券商研究所的合规检查,既不像对各地营业部那样进行常规性地检查,又不像对投行业务那样,从问题项目倒推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而是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集中检查。

目前,整个卖方研究所业务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各家券商陆续改变发展及经营模式,未来研究所业务或更加注重合规。

“卖方研究所激进展业的根本是这个行业比较‘卷’,但现在不少机构已经进行了调整。例如有卖方研究所在2022年年内已率先降薪,并改变了考核体系;另外也有券商研究所的经营模式改变,不仅要对外服务买方机构,同时要对内服务各个业务部门,这是在消化行业的‘卷’。”有公募人士称,当“卷”度降低,展业的合规性就可能提升。

另一方面,有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监管或在酝酿调整买方、卖方的结算模式,而如果基金公司要花真金白银去市场上购买投研服务,那么至少之前那种拍脑袋预测业绩的事、看五行八卦占卜股市走向的事,就会少很多。

资管监管函大幅减少

2022年,券商投资管理业务接到的监管函共14份,其中,有2份明确涉及资管业务,对应的分别是浙商资管与广发资管。

这一数据较2021年券商资管大面积接到监管函相比,明显减少。

2021年,共有12家券商资管全年收到了32份罚单,涉及的券商包括:券商包括:海通证券、川财证券、华安证券、华福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长江证券、中信证券、中邮证券、国元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

据业内人士称,2022年接到监管函的浙商资管与广发资管,亦是上一波(指2021年)监管机构对券商资管集中检查的结果。

在整个对资管产品的检查过程中,监管部门关注的违规点较为集中在三方面——第一,是私募产品运作、投资等方面的合规情况;第二,是资管部门或子公司的人事管理合规情况;第三,是资管产品的信息披露问题。

“推迟”到2022年的浙商资管和广发资管,被监管关注的问题也主要是公募化改造、信息披露、内控合规等。

随着券商资管不断向公募化发展,上述违规问题亦或会逐渐减少。

但另一方面,在券商资管公募化的同时,其私募资管业务也在不断壮大,由于私募业务天然信披不充分,亦是合规问题高发区。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证券公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前五分别是:中信证券(10917.06亿元)、中银国际(5342.99亿元)、中金公司(4088.02亿元)、光大证券(3934.19亿元)、中信建投(3763.76亿元)。

横向对比来说,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前五分别是:创金合信基金(8394.63亿元)、建信基金(4325.79亿元)、博时基金(2298.36亿元)、平安基金(2216.41亿元)、易方达基金(2166.69亿元)。

行业前五的数据来看,券商的私募资管规模远大于公募。

纵向对比来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证券公司私募资管月均规模前五分别是:中信证券(11696.64亿元)、中金公司(7045.66亿元)、中银国际(6686.31亿元)、广发资管(4293.86亿元)、招商资管(3742.44亿元)。

另外,一季度末,光大证券为3594.25亿元,中信建投为2954.19亿元,实现逆势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2022年全年的市场波动后,上述券商资管私募规模中,头部券商的规模有所下降,但以光大证券、中信建投为代表的券商,其私募资管规模逆势上涨。

券商私募资管的信息披露本就较公募不够充分,而随着部分券商私募资管的规模逆势增长,信披问题仍需监管关注。

据机构人士称,目前券商私募资管业务中,仍有不少通道业务,亦值得关注。

投行业务:从股权到债券

2022年,券商投行共接到40张监管函,其中,有17张罚单涉及债券业务,23张罚单涉及股权业务——债券与股权可谓“平分秋色”。

但这一数据和2021年有显著不同。

2021年,证监会系统共针对券商投行业务下发了52张罚单,涉及28家券商,其中关于IPO业务的罚单就有27张,充分显示了注册制下监管的高压态势。

但2022年,监管对债券的关注,直追对投行股权业务的关注。

上述19张罚单涉及的券商包括:网信证券、国泰君安、国融证券、海通证券、东海证券、国海证券、新时代证券、安信证券、中泰证券、川财证券、宏信证券。

此外,2022年11月,由于债市调整,银行理财(大量产品主要是债券型产品)出现净值亏损,亦让监管将关注方向投向了债券业务。

随后,证监会连发四份文件《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均指向压实债券中介机构的责任。

有券商投行人士称,这些文件很明显是中介机构的责任越来越大了,不排除后续交易所或其他部门会落实到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和规则。

“尽管市场对2023年有全面注册制的预期,在这一背景下,券商投行的股权业务将依旧是监管重点关注方向。但另一方面,监管对券商投行的债券业务关注也不会降低。”上述投行人士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券商   广发   营业部   中信   全息   罚单   卖方   证监会   债券   股权   透视   思路   研究所   规模   机构   基金   业务   证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