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迹寻音:春节要去春节诞生地-阆中古城

春节我去了春节诞生地---阆中古城

“l-ang,làng,阆中。”温婉秀丽的年轻女教师写下“阆”字的拼音,用清朗而柔美的声音领读,稚气又高昂的群体童声与之相应和。

三面环水、四面靠山的阆中市代表性景点:李家大院、明代白塔、魁星楼、华光楼、锦屏山等,伴随着“四川南充,阆中古城,我在这里等你”的宣传片口号,通过央视镜头尽收于观众眼底,令人心动神驰。



春节源于阆中古城


四川阆中是中国现保存较好四大古城之一(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一直想去看看。

春节期间在当地宣传部和音协朋友的陪同下,从南充驱车一个小时就轻轻松松的到了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

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



古城的建筑风格与云南丽江大研古镇的青砖黑瓦十分相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

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值得我惊叹的是,阆中古城居然是我们人人皆知的春节的诞生地,真的是奇了怪了,难道这个历史真的是得来不费功夫吗?

当地文化局的小刘道出了原委:

阆中春节文化的源头当上溯到伏羲,伏羲是传说中的中华人文始祖。《山海经》载三代及秦汉时生活在今川东及阆中一带的古巴人便是伏羲后裔。

传伏羲曾在阆中观天,创八卦、立元日,初定春节,伏羲并被尊为春神,至今阆中的云台山和灵山还遗存有上古之时的观星台。

伏羲所创八卦,也称作自然八卦历,源于观星历象和祭祀,伏羲先天八卦中坤卦位于正北方位,所表述的就有对“年关顺、大地大母生春(坤)”的期盼祈求意味。

正是这样,在中国便逐渐形成了年关之时,远方的游子需回到母亲身边合家团聚,以获得母亲及家人的庇佑和祝福。


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04年)征召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议定改历,落下闳运算转历,日辰之度与夏正同,制定出完整的历法《太初历》。

他根据阆中传统的伏羲历和黄钟律吕的天文算学方法“以律起历”,竖竿观日,以竿影长短确定出“夏至”、“冬至”。

又根据一年中昼夜的长短变化确定出“春分”、“秋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个节气。从此,“春节”以固定的节日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落下闳的重要贡献,2004年国际天文学界将一颗名为1675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


鉴于阆中古城作为春节发源地的重大历史意义,经过国内众多专家的最终评审,2010年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牌匾授予了民俗文化氛围浓郁的阆中。

再细问“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为什么是阆中?

小刘说,因为阆中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诞生地,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科学地确立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的历日制度,并以立法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由此有了现在的春节。


阆中也因此成为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落下闳则成为中国农历春节的创始人,被誉为春节老人。

至今在阆中每逢春节,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装扮成落下闳形象在大街小巷向过往客人送春祈福。因此,到阆中过春节会让人们感受到别样的浓浓的年味。

巴蜀重要文化中心

阆中名气更响的是其厚重文化。早在周朝时,阆中就是巴子国国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以后历代均在此设立郡、州、府等,到了清顺治时,四川还将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因而阆中一直以来就是四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特别是以风水、科举、三国、宗教为主的文化非常独特。



其次是资源丰富。阆中除保留了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等外,更有张飞庙、张飞墓、桓侯祠、巴巴寺、观音寺、白塔、贡院。

城东大佛山有唐代摩崖大佛及石刻题记等历史遗迹。再次是风水格局国内唯一,是国内罕见的风水城。

据朋友告诉,阆中古城以前的面积更大,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拆除了一大半。

现在的古城和阆中新城几乎合为一体,唯一的区分就是一边是现代的小楼,一边是青砖黑瓦的老房子,八十年代初期,当地才注重文物保护,得以保留古城的一小部分。

就是这一小部分的古城保存,让我清晰可见古街巷达61条,古院落遍布城中,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



阆中古城的入口,有一个很大的牌坊,写着“状元坊”,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

在唐代就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从唐代至清末,阆中共出状元4人,文武进士115人,举人402人,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于是就有了贡院,又称作“考棚”,位于学道街北侧,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还有孔家大院,明代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所建的住宅,已有400多年历史。



该院坐南朝北,由正院10间房屋左右对称组成。中间为主庭,东西两侧为花厅,占地300余平方米。

古城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例如张飞庙,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也称之为张桓侯祠。


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

西部民歌会阆中


四川常被誉为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当时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巴国的最后一个王国都还定都于阆中。


因此巴渝舞、川北灯戏、川北傩戏和有川北田园牧歌之称的太平牛灯以及被誉为电影之父的川北皮影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都有很浓郁的巴蜀文化的风格,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则是阆中民歌。

在网上很流行的《晾衣裳》就是阆中民歌,它被纳入四川省优秀民间音乐,还被列入中国音乐学院等大专院校民歌类教材音乐经典。



1996年,这首民歌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纳入其出版的《音乐教材》。

歌词大意为:

清早起来嘛哥呃,去上梁嘛妹儿呀,

摘片树叶玩耍,叫叫吹响响,花花扇儿摇。

情妹儿听见嘛哥呃,树叶儿响嘛妹儿呀,

假装出来玩耍,叫叫晾衣裳,花花扇儿摇。

衣裳晾在嘛哥呃,竹竿上嘛妹儿呀,

眼泪汪汪玩耍,叫叫进绣房,花花扇儿摇。

娘问女儿嘛哥呃,哭啥子嘛妹儿呀,

没得粉子玩耍,叫叫浆衣裳,花花扇儿摇。

如今,经过专家们整理、改编、配器的《晾衣裳》等阆中民歌,部分已走出原生态唱法,而《晾衣裳》在加入学院派唱法成分后,民歌味不减,曲调更加优美,更具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音协朋友告诉我,1957年,四川省举办农民文艺调演,来自阆中县西山乡的农民歌手王明,一曲《晾衣裳》民歌,引起组委会关注。

该歌以小调形式,反映当地姑娘情窦初开,通过晾衣裳这个生活场面,向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

《晾衣裳》在调演中一炮走红,四川省歌舞剧团一歌唱家拿此歌参加全国演出,在北京唱响。此后,具有代表性的阆中民歌《晾衣裳》就不胫而走。


四川省南充音乐家协会主席杨正杰本来就是阆中人,他认为《晾衣裳》独具阆中味道,听来耳目一新。

他还说,当年老四川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川江号子》、《康定情歌》唱响全国,并在国际上获得声誉。

而与此同时的《晾衣裳》通过“西部民歌会阆中”,将流向更加广阔的地域,并成为继上面三首民歌之后,四川又一首优秀民歌咧。


交通

上海到南充有直达飞机和直达火车;或者上海到重庆,上海到成都均可。


美食

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尤其是小吃等是真正值得推荐,油茶、锭子锅盔、酥锅盔、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酸菜豆花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

其中最有名的还属张飞牛肉和阆中的保宁醋,当地还用保宁醋泡脚呢。


古城亮点

1.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2.登上古城华光楼,可总览古城全景。

3.走街串巷,寻觅那些充满阆中特色的小吃。

4.古城内每天有“张飞巡游”表演,时间是9:00、10:00、15:00、16:00,

地点:古城内各街道。

5.古城贡院内每天有“秀才赶考”表演。

6.古城内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场“川北婚俗”表演。


结语:

去古城走走,感受旧时光里的青石街道,各个被繁华都市遗忘的角落。重新感受慢生活,让自己放松下来,在古城里寻觅自己向往的岁月,这段旅程不会惊扰你得原生活,却会惊艳你的新时光。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阆中   太初   古城   南充   春节   贡院   诞生地   民歌   衣裳   中国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