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惠英红、黄渤,他们的“溃败”,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过去的三年是前所未有的寒冬,有的电影人熬过来寒冬等来了暖春,有的电影人在寒冬散尽了最后的热情。

难熬的三年已经过去,如今回看这个漫长的寒冬季节,挑战与机遇并存,化挑战为机遇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在这个寒冬黯然退场。

电影市场作响衰弱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电影院的关停和电影品质的下降。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在电影市场的寒冬很少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电影一无所知。

跌落神坛的电影人

在信息发达的如今,我们有太多渠道来了解电影,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发表自己对电影的看法,也可以在别人的影评中获取一些有用的电影信息。

在我的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爆款作品了,上一部让我如此期待的作品还是《流浪地球》和《你好,李焕英》。

他们所创造的电影票房和观影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他们能相提并论的电影少之又少,他们是电影火爆时代的标志,他们只属于电影市场的巅峰时期。

在回春的电影市场,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奋斗的电影人,他们不断的摸索前行,熬过了寒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这批坚守者中,既有老人也有新人,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杀出一条血路走向巅峰。

说到这里,我不仅想到了《奇迹笨小孩》和《人生大事》,这两部作品的选材十分小众,他们一部是年轻人的励志题材,另一部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家庭故事。

他们的相似点是都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在《奇迹笨小孩》中易烊千玺倾情出演,他用精湛的演技打破了观众对刻板的影响,他呈现出了自多元的可塑性。

在《人生大事》中,导演邀请了影帝朱一龙参与拍摄,这两位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受众,尽管他们不属于同一赛道,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依旧就可以看到电影人不懈奋斗的缩影。

电影市场的生存规则是优胜劣汰,从来不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市场,越有能力的人越能够受到资本方的青睐,越出挑的作品越能够征服观众。

如今的电影圈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以刘江江为代表的电影圈新人导演正在崛起,他们的出现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有人崛起,便会有人出局,对于电影圈的老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如今已经命悬一切,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黄渤。作为一名演员,黄渤所取得的成功不可复制。

但在成功前,黄渤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由于他的长相不符合娱乐圈的主流,他早年间能选择的戏路并不多。

成功以后,黄渤开始全方位发展,虽然他出演的作品大多数都获得了亿万票房,但是他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黄渤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他便会逼着自己前行。

为了能够有所突破,他尝试过拍摄古装片,他也尝试过拍摄现代片,但在转型路上,他走的并不顺利,他出演的《女排教练》被人质疑不符合原型,他拍摄的《姜子牙》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上线。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黄渤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黄渤上一部引热议的作品,是陈思诚所指导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部电影无论是对于主演黄渤,还是对于导演陈思诚都是一次挑战,因为在拍摄之初,他们都是门外汉。

结局凄惨的实力派

作为导演,陈思诚有着丰富的拍摄经历,他的经典作品《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至今让人记忆深刻,傲人的成绩代表了陈思诚曾经的辉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跨界科幻影片时能再续辉煌。

陈思诚所指导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主打儿童科幻定位的影片,他想要用这部作品打开儿童电影市场的大门,开启自己的新篇章。

但事与愿违,就算他邀请了黄渤这样的实力演技派出演,依旧难以掩盖《外太空的莫扎特》的惨淡票房。对于黄渤来说,这部电影算得上是他演艺事业上的拦路虎。

在电影中,他并没有向观众展示出自己该有的演技,相反,他有时候还让人觉得出戏,在黄渤身上,我们根本看不到角色应有的感觉,与其说黄渤那是在演戏,不如说黄渤那是在机械化的表演。

比起《唐人街探案》数十亿的票房,这部电影的票房还不够让导演陈思诚塞牙缝的。陈思诚的作品早已经偏向商业化,背离了初心。除了《唐人街探案1》,其他的两部作品早已经变了味。

陈思诚过度迎合市场,迎合受众,他想要利用资本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和剧情结构,但奈何他用力过猛,使得《唐人街探案》的续集相继背离了创作初衷。

在娱乐圈想要转型并非容易。在这其中掺杂着许多利益纷争,如何抉择既考验市场,也考验着当事人本人。

在演艺圈,口碑是无形的资产,没有口碑的人难以立足,没有口碑的作品难以爆红。市场可以包容一次转型失败,但不能包容次次失败,因为多一次失败,就意味着多消耗一次口碑。

说完了内地市场的冷淡景象,我们再来说说港剧市场。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市场更难以立足,有许多实力派演员对演艺事业正在遭遇滑铁卢。

单看影后惠英红,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作为拿奖到手软的实力派演员,惠英红口味是香港演艺圈的元老级人物,尽管她一生未嫁,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事业。

就算惠英红的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也无法成为电视剧中的主角,惠英红为我们呈现的角色大多是配角。

她有当主角的实力,但却没有当主角的命,这样坎坷的命运任谁看了都要被惠英红说一句不公平。

香港市场的残酷让惠英红不得不前往内地寻找出路,像惠英红这样的人在香港电影市场比比皆是,香港电影市场的衰败已经成为定局,尽管内地观众十分怀念香港电影,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却已经过去。

在港圈努力冲破束缚的人,还有古天乐。

古天乐耗时数年所创作的《明日战记》也是这场混战的牺牲品,古天乐在这部作品上映时卖力宣传,他本以为自己能创造辉煌,但奈何观众对他的作品并不买账,有人还直言这是古天乐人生的滑铁卢。

古天乐沦落到如此下场真的让人意外,毕竟他真的是港圈的实力派常青树。

电影时代的通病

一个电影时代的落寞,往往充满遗憾,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实际上,港片的衰败早已成为定局,就算是香港金牌导演重出江湖也难以改变这一消退的局势。

要说今能牢牢把握电影市场发展脉搏的人,相信只有老谋子和徐峥了。

这两位导演之所以能在影坛屹立不倒,是因为他们始终把观众的喜好放在第一位,他们的选题真实,而且拍摄的很专业。

他们的作品没有像早期的电影作品那样靠炒热度拍大尺度来吸引观众,哗众取宠,他们一直专注于选择适合受众的电影题材。

这两位导演用亲身经历给电影人上了一课,观众所需要的是真诚和信任,要时刻铭记,主流价值观不容被挑战,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有话语权。

观众的批评应该耐心倾听,观众的喜好应该仔细揣摩,在这个漫长的电影寒冬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电影人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被市场抛弃,二是咬牙坚持。

为了生存,许多演员选择走向了拍综艺的道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黄渤和黄磊。

这两位实力派演员之所以愿意参加综艺拍摄,主要原因是因为综艺给的钱多,发展空间大,并不像拍摄电视剧、电影那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如果节目足够好,他们还能收获一波路人粉。

参加综艺是演员跨界转型的一条重要道路,但这条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作为亿万票房影帝,黄渤所参加的综艺并不少,无论是《极限挑战》,还是《奇葩说》,黄渤一出场就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黄渤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观众,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但随着他参演的综艺越来越多,观众对他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当他再度参加电影拍摄时,许多观众都感觉他一出场就很出戏,眼睛里看的是电影,脑子里全是黄渤参加综艺的模样。

黄磊的处境和黄渤类似,许多观众在《县委大院》里看到黄磊出场时,从调侃他说“黄老师和何老师怎么没有一起出现呢?”

如果黄渤和黄磊没有限制的参加综艺,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他们的作品还会收到观众的欢迎,但他们一直将综艺当成事业,在观众面前不断的刷存在感,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观众看的越多耐心越少。

作为演员,他们不该拿自己的职业生涯来做赌注,虽然综艺能给他们赚钱,但综艺未必能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还会败坏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在我看来,这样真的得不偿失。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经出现了回春的迹象,但何时回到巅峰时期还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电影市场如今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流水线生产的迹象,演员的演技直线下降。电影品质遭遇华铁路电影人转型进入了瓶颈期,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如果不能跨越这个瓶颈,中国电影市场必然还会遭遇一次寒冬,没有人想看到中国电影人的落寞,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人能够为我们奉献出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

我不想再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节节败退,我想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再创辉煌!希望各位电影人真的能沉下心去创作。

不要被浮躁的环境所左右,靠质量说话才是王道!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唐人街   中国电影   实力派   寒冬   悲哀   观众   演员   综艺   作品   电影   市场   惠英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