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为本轮医保改革说几句公道话了

最近几天不少朋友表示医保卡个人账户入账金额相比于之前少了,这是因为部分省份从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新的医保规定。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本轮医保改革正式启动,而医保个人账户入账金额规则的调整是改革项目之一。

医保个人账户每月到底少入账了多少钱呢?先讲一下医保缴费制度。

医保个人账户计费标准发生改变,赚了还是亏了?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每月缴费一次,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2%、单位承担8%。以一位税前月收入为8000元的企业职工为例,每月从税前工资中扣除160元(8000*2%)缴纳医保,同时的单位再缴纳640元(8000*8%)。

根据大部分地区原来的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计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的30%进入医保个人账户,70%进入统筹账户。这位员工每月医保卡能够收到160+640*30%=352元。

从今年1月起不少地方调整了原有的计入标准,如南通市社保局于去年年底发布了新的计费规定,从2023年1月起只有个人缴费部分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费部分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这么一来上面提到的那位参保人员医保个人账户的每月入账金额就只有160元,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

由此可见网友们说的是事实,医保个人账户的入账金额的确少了一些,这么来看医保参保人亏大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本轮医保改革除了调整个人账户计费标准外还有一项重大改变,门急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账户支付范围,报销比例至少为50%。

改革前绝大部分城市的参保人只有在住院治疗或者生了大病时才能使用统筹账户报销,感冒发烧、跌打肿痛甚至是肺炎等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小毛小病”在个人账户余额用完后得全部自费支出,看一次病往往就得花掉1000多元。

总结一下,医保制度改革后个人账户里的钱少了但报销范围大大增加,结果是身体较好、不怎么上医院的人亏了,体弱多病、医院常客赚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只能说既有利又有弊。

蛋糕就那么大,只能从合理分配上想办法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改革不能往两全其美的方向发展呢?扩大统筹账户报销范围的同时不减少甚至增加医保卡个人账户入账金额。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这么改是挺好的,只不过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钱从哪里来?

医保资金来自两部分,一是参保人员缴纳的,二是国家财政贴补的,前者是主要来源,后者只能作为补充。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9.8%,还差0.2个百分点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医保缴纳满一定年数的退休人员可以终身免费享受医保,老年人越多,不用缴费的人数就越多,而他们的就诊花销又远多于年轻人,如此下去医保基金余额只会越来越少。

要缓解医保资金不够的局面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只是两条路都很难走。

先说节流,指的是减少医疗报销支出,参保人肯定不愿意,看病费用已经很高了,减少医保报销导致就医支出更多, 真节流的话怕是很多人索性不再缴纳医疗保险了,这也与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的原则不符。

节流不行,能开源吗?同样不容易做大。医保基金余额主要由参保人缴费形成,增加缴费金额可以让医保基金更充裕但职工和企业的经济负担跟着增加。

比如,将个人缴费比例从2%提高至5%,8000元缴费基数下每月到手收入减少240元,一年下来少了2880元,换成是你会乐意吗?将负担加到企业身上,8%的缴费比例提高至11%,企业一年多在员工身上支出2880元,老板们也不乐意。如果强制推行,那么精明一点的企业会将增加的人力成本转到职工身上,通过少发2880元工资或者奖金的方法实现,最终损失的还是员工。

医保基金余额就像是一个水池,放水的笼头没法开大,出水的笼头没法收紧,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少,没有足够的水量确保所有人每时每刻都能喝上水,短期来看能做的只有通过更加合理的分配让更加饥渴的人先喝上水或者多喝一点。

前面说过医保个人账户入账金额减少、统筹账户报销范围扩大会让体弱多病者以及就诊需求明显更多老人受益,年轻人吃亏,符合本轮分配的改革目标。

总体上来看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高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年轻人的医疗支出少于年纪大的人,换言之,老年人因医疗产生的经济负担更重,分配更多的资源在他们身上达到了在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更何况每个人都会老去,现在可能吃了点亏,老了以后不都“赚”回来了吗?

因此,这次医保改革无法让所有人受益却是现行条件下的最优解。

未来如何进一步解决老百姓医疗费用问题?

合理分配只能缓解医保基金余额愈发紧张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得回到开源节流上来。

“开源”方面,之前分析过提高缴费比例不现实,无论是职工还是企业都不太愿意支付额外的医保费用,既然如此就只能从缴费基数上做文章了。

缴费基数是参保职工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收入越高、缴费基数就越高,全国企业职工月均收入提高则意味着每年“支援”医保基金的数额变多。所以如何提高全民收入水平成为了为医保基金“开源”的关键,这就涉及收入的改革和分配问题,值得高层好好研究。

“节流”方面,医疗支出变少不一定意味着医保覆盖范围变窄,检查、治疗、器材、药品费用下降也能节省医保开支。

我们国家在高端医疗设备及制药领域与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CT机等专业检查设备往往是西门子这样的国外企业制造的,药物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全球十大制药公司里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类似的设备、器材和药物的话价格必然低于外国公司,那么医保采购价下降使得医保支出减少,“节流”也就实现了。

以最近说得比较多的新冠口服药为例,美国辉瑞公司的Paxlovid采购价为1890元,按照最高90%的报销比例计算医保基金为每一盒药支出1701元,而国产阿兹夫定的最新医保采购价仅为175元,差距非常明显。

新冠口服药用国产药品替代后为医保基金省下了不少钱,当治疗其它疾病的药物也能用国产替代品的时候医保基金余额受益更多,省下来的资金将为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医疗保障。

每一项新制度的落实必然经过了全方位的考虑,需要考量各类人群的得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也许你暂时没能从制度改革中获益,但不意味着永远无法获益,也不表示亲朋好友,甚至是至亲无法获益,典型如本轮医保改革。

当然,在有钱的情况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如果我有钱一定在上海内环内买一套300平的大平层,不像现在只能住在中环老破小里,还背了20年的贷款,但即便如此总比没房子住好。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互动留言,也可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医保   基数   余额   公道   账户   支出   金额   个人账户   职工   基金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