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龄儿童听损要“早干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个新生儿的降生都伴随着父母对未来的期待,宝宝咿呀学语时的一声“妈妈”,更是母亲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

但是,在中国,每年约有30,000个新生儿患有重度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患有听力损失但尚未干预的未成年人更是多达约50万人,问题亟待解决[1]。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干预会影响孩子的言语识别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不能正常感知、分辨声音方位等。

专业学者及听力学家对于听损儿童的议题上,也始终秉持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大原则。

“早干预”为什么这么重要?

婴儿在出生后18个月左右,大脑发育将完成约80%[2],因此,越早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就能越早促进婴儿“听觉和言语”区域的大脑发育。而且,大脑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听力损失会导致传递到大脑的信号显著减少,如果长时间不干预会出现“听觉剥夺”的现象。这样即使以后出现新的科技来帮助听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澳大利亚国家声学实验室及多个临床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获得早期干预的400多位听力损失儿童进行5年的长期跟踪随访,发现6个月即开始正确早干预的听力损失儿童,其听力和言语能力的发育与听力正常的儿童非常接近,24个月后才进行听力干预的,其赶上听力正常儿童的言语发育的速度和水平都低于前者。

所以,发现孩子出现听损后,早期干预刻不容缓。

那么发现儿童听损后该如何进行干预

目前,儿童听力损失的干预手段常见两种,一种是助听器,另外一种是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将声音放大,被放大的声音按照常规的路径,从外耳传递到中耳,再到内耳被感知,需要残存功能的毛细胞,即内耳具备部分感音的功能,适用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

人工耳蜗是一种人工电子装置,它替代受损的耳蜗毛细胞,声音经过编码以后,耳蜗电极直接向耳蜗内的神经纤维发送电脉冲刺激,从而使患者获得听觉,适用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若已确认儿童听力障碍的性质和程度,那么在儿童6个月龄时,便可到医院请专业人员确定孩子的听力干预方法。对于轻度和中度的听力损失,通过佩戴助听器,大多数听障患者就可以恢复听觉功能。对于重、极重度的听力损失,就需要考虑人工耳蜗了。

在做选择时,不仅要参考其听力情况,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听力下降原因,CT检查等其他报告参考决定。比如孩子只是单纯的遗传因素,并无大前庭等特殊情况是可以考虑优先佩戴助听器的。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为了不错过其言语发展敏感期,建议发现听力问题后就要先佩戴助听器进行干预,如后期效果不理想可考虑再做人工耳蜗手术。

切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给孩子一个有声的童年!


[1] 李绚, 林志霞, 曾晓丽,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及听力损失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广州医药, 2015, 46(3):3.

[2] 蔡雪泥. 手巧心就灵 神奇的婴幼儿教育法之十[J]. 现代特殊教育, 1997(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耳蜗   儿童   助听器   新生儿   听觉   听力   大脑   言语   损失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