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坚持与奉献中绽放

梦想,在坚持与奉献中绽放

引言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曾经无数次跌倒在前行路上,暗自神伤。可我想超越平凡的生活,穿行在无垠的旷野;我想拥有挣脱世俗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在平凡的世界里绽放!

52年的人生旅程,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我怀揣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是前行的足迹,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缀成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追求着教育的永恒价值。

梦想,在一次次挫折中萌动

我出生在鲁西南平原一个闭塞乡村的贫寒之家。父亲很好强,是一个典型的“暴君”,小时候很怕见他,是因为父亲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而粗暴。母亲曾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她喂饭的时候,我不喜欢吃这,也不喜欢吃那。但父亲接过碗来,我大气都不敢喘,很快吃个精光。在我的记忆里,哥哥们如果犯了错误,父亲是要他们罚跪的,而我需要陪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我富于幻想、害羞、胆小而自卑。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村的党支部让在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的父亲带着村里年轻人到河南省某个地方去搞建筑,后来父亲成为我们这一代远近闻名的建筑队领头人,一年到头只有农忙或春节期间才在家。从此以后,在外面打拼的父亲很少有时间过问我的学业。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父亲认为我不是上学的料;一部分老师认为我是一个学习上不太用功,成绩中等偏上,一个孤独而又资质平庸的小男孩。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放下“狠话”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跟我去当‘泥瓦工’!”我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压力与迷茫。

高一时候照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广播里听到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我很快就融入到《平凡的世界》的故事情境中,书中主人公孙少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喜爱孙少平这个人物,因为在他的身上蕴含着一种力量,那就是他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就像一束阳光,激励我前进。人生不能充满悲观,不论将来考大学的结果是喜是悲,现在的我都要向孙少平一样去争取和奋斗。三年的努力拼搏后,我通过1990年的高考,进入了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习。

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有必要说一说我的大伯父。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农活忙。放学回来,我经常到大伯父家玩耍,在他家里吃饭也是常有的事。大伯父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名中共党员,曾任志愿军某连指导员。他经常给我讲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的战士英勇战斗的故事。也是他,让我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鼓励我努力读书,引导我走在人生路上。“孩子,我们村出不出大学生,就看你的啦!”大伯的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也给我注入了前行的力量,让我不断努力,奋力向前。我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应该说我的成功与大伯的鼓励与教导是分不开的。

大学里,来自城市的学生能说会唱,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自己的衣着打扮都显得土里土气,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让好多同学笑话。于是,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了书。可以这样说,两年的大学时光,我的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度过的,大量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我翻阅了许多西方思想大师的著作,浏览过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认真阅读过《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当代小说。现在看来,大面积广泛的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政治、文化素养,而且也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二时同学合影

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我有幸还被学校广播站聘为编辑。那个时候,我的人生梦想不只是“跃出农门”当一个普通的初中教师,而是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或者编辑。

可生活似乎给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县委、县政府一个“大中专师范类毕业生一律去农村任教”的规定打碎我当记者或编辑的梦想,我被分配到了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从此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我感到生活沉入低谷,闭塞的乡村、简陋的校舍,这就是被誉为“曹县东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珠”的大集乡中学?我的一生可能就要在这里度过了,我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迷茫与彷徨。

这时候,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他说:“你能啥?能吃上‘国馍’,平平安安当个教师,不让学生、家长把你赶下讲台,就算你有本事!”父亲的话刺激了我,我得干出点样子来!

其实,对于我来讲,除了脚踏实地干好工作,我别无选择!

梦想,在教学实践与改革中起航

刚到一所新的学校,我没有想到,校长竟然把当时乡中学初三年级四个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交给了我,我感觉到了老师们怀疑的目光。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好好干,做一个自己满意、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坚持提前一周时间进行备课,多方面搜集教学资料,听取每个班里同学们的意见,认真编好教案并且默默记在心里;上课时,我深入到同学的中间,进行互动谈话式教学。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堂材料比较丰富,教学思路明确而清晰,又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全县近100所中学中,我担任的思想政治课取得了全县中考第17名的好成绩,这是当时我们学校所有学科在县里排名最高的!


可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在以后几年的工作中,无论我教学是多么的努力,学生成绩是多么的突出,弱小的我难以体验到学校应给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应有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我真实体会到,学校里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纯洁的校园也不是一片净土。孤身一人、身在异乡、不善交际、“只知干活、不知看路”,我感到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内心世界的不甘落后,来自于对本职工作热爱,来自于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另一个方面来自于自己无法融入学校领导与教师们之间的氛围中。也许是因为卑微的出身和童年的阴影,我注定要产生一种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自卑!

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真正的认可,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就必须具有一种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的勇气去挑战自我,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向另一个高度的跨越!

于是,我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学习。1994年5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函授班,获得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机会。我虚心向身边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学习,细细品味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智慧;我认真收集所能看到的图书、报刊上教学案例,反复揣摩每一个精彩的片段,不断模仿省市级教学能手教师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把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坚持写教学笔记与教学反思,同时也试着向《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等一些专业期刊投稿。

一次失败接着一次失败,一次失败再接着一次失败,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我学习、反思、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写作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委托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教育》(现在更名为《教育参考》)杂志在第12期上发表了我撰写的第一篇教案《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于1997年6月在第6期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论文《二十一世纪初中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2007年12月,我报送的课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荣获全国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优质课件一等奖。2008年5月,我参加了菏泽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优质课评选,荣获一等奖。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应对考试、取得好的分数不是学习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际上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培养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达到“知行合一、学一致用”的目的。我平时经常用收集到的时政热点材料来佐证、说明教材上的观点、原理;反过来,用所学教材的知识来分析、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言行,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

2010年11月,菏泽市教育局举行市骨干教师评选。我在执教《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课题时,首先通过新闻周报的形式,精心选择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最新的侵犯生命健康权的事件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在新课探究中,我以《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当时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为主线,从不同层面来创设情境、探究材料,组织教学活动。这样采取热点案例、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受到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提出了“五学一导”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五学”就是“引学”“自学”“助学”“展学”“固学”,即:课堂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巩固提升,“一导”就是“五学”中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疑难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五学一导”教学模式,由我编写的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当时在全县改革学校的范围内推广。

正是凭借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和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的示范作用,1997年12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我参与了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评定,2001年成了乡中学最年轻的中学一级教师;2008年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也是我县思想品德学科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

梦想,在教书育人的历程中坚持

评选上中学高级教师,从世俗意义上讲,自己算是“成功”的。但又常常陷于一股莫名的惆怅之中,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是过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人”的培养。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作为教师,需要与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成长。于是,我开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尝试着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玲玲(化名)曾是毕业班里一名道德品质与学业成绩都比较优秀的学生,2008年春节开学以后,她有一个多星期表现出了异常行为:上课精力不集中,情绪很低落,对同学说话很冲,独来独往,性格变得有一点孤僻,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在一次交作业时,她夹了个纸条,写道:“老师,人活着真累。”于是,我借用自习课时间,单独与她进行交流,我的真诚赢得了她的信任,在做了为她保密的保证后,她向我敞开了心扉。

这位同学老家是东北的,后来跟着母亲改嫁到曹县。母亲体弱多病,夫妻关系也不太好。平时她与继父也很少交流,继父说女孩子上学没用,初中毕业后不想让她考高中了,想让她到县城的纺纱厂去当挡车工。她其实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可人生地不熟,她心里烦闷、忧郁。

我首先对她的信任表示感谢,并积极为她出谋划策:是不是可以在继父身边表现得勤快一些,做个乖乖女,然后委婉谈谈自己的志向,并承诺今后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好好回报、孝敬父母。

我信心满满地鼓励她说:“可能由于你的努力,你的父亲会改变他的立场,你试试看”。她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认真的点点头。

于是,我私下里与玲玲的继父联系上了,向他说明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特别提到玲玲的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是一块难得的“金子”。并表示如果因为钱的问题,自己可以帮助她,还半开玩笑说:“要不让她做我的干女儿,供她上学,可是以后你可别后悔。”玲玲的父亲感到很惊奇,他说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这么优秀,说会好好想一想。

过了几天,玲玲向我诉说了她在家里是如何“勤快”、如何让“父亲”开心的。父亲为此改变了“立场”,答应让她考高中,但必须考上曹县一中。于是,我又帮助她制定了最后三个月的学习计划,经过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上了高中,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了,可她也经常向我写信说她的学习、她的生活、她的感悟。我们既是师生,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志诚(化名)是1997年秋季我担任复课班班主任时的班长,他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而负责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他父亲是一名算命先生,他父亲的一生,都在给别人算命,当然也在给自己算命,而且算的也不错(别人都说他算得很准)。那一年,他落榜了。他流着眼泪给我说,没想到他的父亲真的算准了,他的命真的不好。看着志诚伤心的样子,我也很难过,因为当时考上高中,上大学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该如何安慰他呢?在一次谈话中, 我说:“我也给你算算命,撑开你的右手,看一下掌中的纹路,有生命线,有爱情线,也有事业线,你把拳头紧紧握紧,这说明什么?”他若有所思,我明确告诉他:“生命、爱情、事业,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真诚,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你一定都会很出色!”

2012年,志诚在广东省深圳市一家电子公司做销售部的经理,在深圳有车有房,2013年结了婚。后来费了很多周折,在网上联系上了我──他初三复课班的班主任。

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鼓励,少不了正能量。青少年时期,所读的书,结识的人,接受的思想与人生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他来信说:“回想起您担任我们班主任的日子,虽然是短短的一年,但却是您让我受益匪浅。您的博学多识,您的平易近人,让我感觉是那么的亲近。和您在一起,您就像大哥哥一样,给了我兄长般的关爱。”他说他真的挺感激我,尤其那次谈话,给了他信念与力量。他初中毕业后到中国政法大学里打工,做后勤服务工作,可他没有忘记学习与追求,靠自学获得了大学文凭,中间也有很多次创业,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阴影,可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忘记老师说过的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十多年以来,我通过写信、QQ聊天、电子信件、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中学生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克服焦虑,从容面对》《如何走出抑郁的心境?》《搭建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与“网瘾”说再见》等文章,受到师生的好评。

教师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开始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认可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当一个老师从心底里喜欢自己的职业,并专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学生的进步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时,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我们自己的一种自我满足和享受,也是自我的成长。每当回想起放学路上一个个学生面对老师那真挚的笑容,每当看到一年又一年教师节从远方寄来的贺卡和QQ与微信上学生的亲切问候,作为教师的我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欣慰与荣耀。

记得2016年,我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位学生曾这样留言:“我想炫耀一下,不知道小编能不能给机会,这个是我初中政治老师,说实话,他对我影响特别大,这可能是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或许,都不会有之一!”感觉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幸福的职业了。

这时候,我对教育本质有了新的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考高分、上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而应该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思想与灵魂的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011年,我被曹县人民政府授予曹县首届“十佳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2013年11月,经过层层严格的推荐与选拔、说课与答辩,42岁的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作为乡村教师,我获得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荣誉”,我用自己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赢得了学生、同行、学校、社会的肯定与尊重。

梦想,在示范与引领中绽放

在农村中学教学一线工作的28年里,我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抱怨身边糟糕的环境无法改变,抱怨无法得到高人的帮助与指点。而这个时候,《平凡的世界》也成了我闲暇之余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作家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话在我耳边回响。《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人物,不停给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待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应该充满虔诚与热情!教育的梦想让我不断反省!我的生活不能让别人安排!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要全力以赴,寻找自己的成长道路!

没有想到,2007年县教研室举行秋季下乡听课活动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当时县教研室主任兼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刘洪生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他认为我站的角度高,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强,肯定了我教学关注现实、联系生活的特点,并鼓励我多读专业性期刊。过了没几天,我接到通知,让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并开始认识互联网,开始看到外面的世界!

由于表现突出,我被聘为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我经常与县教研室老师沟通交流,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008年9月,为了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我花光了家里的积蓄2600元组装了一个台式电脑,安上宽带网,开始了漫长的网上交流、学习和成长之旅。于是,偏僻、闭塞的乡中学和农家小院,犹如世外桃源,我置身其间,将尘世的坎坷、委屈抛至脑后,开始在教育教学科研的大海中遨游。

每天下班回家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往床上一躺,打开电视休闲、放松,而是习惯性地打开台式电脑,上网学习或写作。我坚持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然后用1个半钟头浏览新闻网站、全国知名思品教师博客;晚上把每天发生的课堂上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动案例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剖析和升华。

记不清读过多少文章与书籍,数不清熬过多少凌晨一点。到目前为止,我累计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山东教育》等各类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辅导等各类文章300余篇,总计160余万字,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文21篇。我参与的重点课题《“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思想品德和谐教学研究》曾获得山东省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四次获得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影响力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2009年8月,在新浪网上,我建立了教育博客,并通过博客结交了全国一些知名的思想品德教师,如江苏省贡和法校长,北京师范院大学的李晓东教授等等。每当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都注意寻求网络的帮助,经常到这些教育名家的博客中转一转,看一看,学习他人的博文,适当地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吸纳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还借助网络QQ群与临沂市的王有鹏老师、菏泽市闫莹老师、江苏省的殷斌宇、孙全军、黄伟等数十位特级教师、科研型教师建立联系,围绕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开展研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

在2014年菏泽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位农村特级教师成长的历程》的专题报告,提炼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四化”:一是因陋就简故事化。也就是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说明、注解、强调或代替枯燥的教材理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二是对接现实生活化。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激活思想品德课课堂。三是就近取材乡土化。也就是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和价值。四是与时俱进时政化。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反映现实。用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热点来印证教材中的理论观点,通过学习的理论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我这次的专题报告在与会教师中引起一定反响。

2014年10月,我有幸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杂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版)杂志第10期封面人物;2015年8月,我被山东省教育厅聘为2015年思想品德远程研修课程专家,与10多位同行一起,指导全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课远程研修,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为我的专业成长搭建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了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国家在职业发展空间上打破“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的传统观念,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对于正高级职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自己也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情。2016年11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2016〕16号文件,山东省正高级教师评审工作启动。强调任现职以来,获得过市优质课一等奖并获得市教学能手教学荣誉、发表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基本条件。发表论文是“底线”,省特级教师荣誉是“标配”。这些条件自己都符合,在当时看来,评上正高级教师确实成为了可能。于是,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的评审,经过县、市、省的严格的陈述与答辩,我顺利过关,成为曹县首批两名正高级教师之一,也是我县农村中小学第一位正高级教师。

我参加的教研活动也多了起来。入选菏泽市中考命题专家库成员,在2017年暑假期间,我作为市级专家对曹县、单县、东明、成武的教师进行部编教材的培训。2018年4月被聘为菏泽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兼职教研员,在2018年4月召开的山东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与评价会议上,我代表菏泽市做了题为《强化价值引领、指向核心素养——2017菏泽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的经验交流。

所有的成功和奇迹,追根溯源不过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因为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12月,我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19年9月,经过层层严格的推荐,我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大众网》《曹城时讯》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报告了我的事迹。

梦想 ,在岗位转换中延续

2020年暑假期间,接到大集镇教委秦宗雨副主任的通知,说县教育和体育局向全县中小学遴选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并强调说县教体局要求把遴选文件通知到每一个符合基本条件的教师。

说心里话,在农村中学这么多年,特别是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之后,广东、浙江和我省的青岛、烟台等地学校都曾与我联系过,确实也有过几次进城与外调任教的机会,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成行。对于年近50岁的我,还真打算在这所农村中学里干一辈子。但教研室距自己家的路程比较近,教研本来就是自己工作的强项,也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潜力,有这个机会,何不试一试呢?

教研室已有十多年没有调入教研员了,这次教学奖项最低要求是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以上,竞争相当激烈。

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说课与答辩、公示,2020年9月1日,我实现顺利转岗。我由一名乡村中学教师转岗成为县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开始了专职教研工作的生涯。

担任学科教研员工作以来,我在认真调查全县道德与法治学科师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实际,充分发挥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优势,认真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评价”的工作职责。

转岗以来,我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模拟试题、辅导类文章共11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文3篇,同时以身示范,参加一系列评选活动:在首届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山东省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在菏泽市第35、36次社会科学成果奖评选中两次获得三等奖;指导的曹县第一初级中学的1名教师在山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获省优秀教师称号;指导的第一初级中学、第二初级中学、县三中3名教师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获省级优质课例。

平时我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进行教学视导,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在视导调研中,我注意与一线教师交流,了解教学实际与教学困惑,对发现问题进行会诊号脉,案例解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向精细化发展。二是引导各学校积极创建以学生、情境、活动为中心的新型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把情景创设、关注学生体验、强调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促进全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先后组织全县中学生时政小论文评选活动、全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观摩课教研活动、初三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组建全县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心教研组,发布《曹县2021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及建设方案》,发挥中心教研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县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大型活动。2021年7月,我作为评委,参加了第九届山东省师范类大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活动,开阔了思想境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2021年5月,我参与菏泽市教育局组织的2021年菏泽市中考命题活动,为全市初三毕业生服务,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2022年8月,在威海荣成市举行的“全省教师评价素养提升专题研讨和展示活动”中,我做了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的探索与实践”的典型经验交流,受到好评。

我在教研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得到单位领导、全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认可。2020年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2020年9月,我参加了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被山东省教育工委、山东省教育厅授予2020年度“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山东省基础教育共7人);2021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职业生涯智慧锦囊

正是因为我对教学、教研的执着,才抓住一个个机遇,不断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有的朋友说我在这方面是个“才”,这里我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我哪是什么“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现在的我依然有很多不足,觉得自己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曾经有一天,我无意中在互联网上看到前奥运冠军邓亚萍的一句话:“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我自卑,但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现在想想,我自己的教育人生,也是如此。

拥有正高级职称,获得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有人会问,我专业成长的“密码”在哪里呢?

一、自卑而又不甘平庸的个性,是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因

如果按照《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这本书对人性格的分析,我应该是典型的“自卑型性格”。现在看来,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曾经是个自卑的人,而且植根在内心深处,深入骨髓。而同时,我又不甘平庸去证明自己,特别想得到父母、老师、同事、社会的认可,在前行的路上,不断变换着人生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计代价去努力拼博,这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也是我成长的内心动因。即使到现在,我也不敢停步,依然奋力走在教育人生的路上。

二、良好的心态,是我专业成长的基本前提

毋庸讳言,教师的职业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更需要奉献。我们的收入和地位还不高,更谈不上让人满意,对于中小学教师这份工作,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还不能理解。如果我们总是抱怨,什么运气不佳,什么境遇太差,到头来也很难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这不只是对不起学生,也是对不起自己。我们来这个世界上“走一回”不容易,最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做老师的不妨认可自己的现实,不管外界怎么样,别人怎么样,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普通的教师,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脚踏实地关注教育、关注教学,在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

1992年毕业的曹县生源的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是曹县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学的第一批师范类专科生,而其它县区转出教育系统的同学有的当了县局级干部,有的分配在市里已成了某方面的专家,他们在城里有车有房,过着都市生活。我是单职工,妻子在农村,种着几亩责任田。我以前是一名农村普通教师,现在是一名普通教研员,可我很知足,因为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农村有自己固定的住处,有挺懂事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与家人或朋友在一起享受亲情与友情。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有思想、有追求,也同样感觉到做一个普通教师的幸福与安宁。

三、立足教学实践,是我专业成长的基础与源泉

教学与教研、教研与教改,历来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那种把教育教学与教研对立起来的说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参加工作以来,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注意对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梳理、反思、总结。

近几年来,特别是遴选到教研室担任教研员以来,听评课、试题命制与试题分析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我总结自己的听评课体会、试题命制经验,并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山东教育》《中学政史地》《菏泽教学研究》等各级各类期刊。

因此,立足教学第一线,是教研的基础。如果离开了教学,我们的教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想象。因此,平时深入教学第一线,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基础和源泉。

  四、阅读、写作,是我专业成长的“翅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对于读书,我有着神圣的情怀。1994年7月,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函授班,无意中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这如同在茫茫大漠中找到了一片绿洲,这本杂志从此开始陪伴我的教学生涯。后来在县教研室任兼职教研员,有机会看到《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我如获至宝。当自己在教学中有困惑时,总会想方设法在这些杂志中寻找方法,在不断的阅读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教育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我看来,写作不只是思想的磨刀石,也是一个人专业成长的磨刀石。我爱好写作,无论春夏秋冬。在常期的不断阅读的同时,我有了写稿的冲动,并开始进行投稿。打草稿、修改、抄到稿纸上投稿。可投了七八篇,都是石沉大海。而有些老师不屑一顾的神情让我感到恼怒。可函授学习时一次谈话让我豁然开朗:巨野县第一中学张广良老师笔耕不辍,投稿60多篇无一用稿,后来一发不可收。这,给了我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我在失败中不断修订着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写作方向,一篇篇教学论文、教学心得开始见于各种报刊杂志。

我的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全天候的。早晨五点半准时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阅读与写作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它开拓我的教育之路,为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打下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让我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专业的成长,也丰富了自身的文学素养。我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创作的文学作品开始发表,代表性的作品有《为什么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走近真实的路遥》《路遥胞弟王天乐与<平凡的世界>》《感谢我生活的时代》等等。到目前为止,有30多篇文学作品发表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上,我也加入了各级作家协会,成为了县、市、省作家协会的会员。

最后,我修改了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语: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我一起生活的周围的人们,让我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我努力着,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节选自:山东省名师谈专业成长 / 陈光磊, 孙丽平, 李怡主 编. -- 延吉 :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22.11 ISBN 978-7-230-04231-4

Ⅰ. ①山… Ⅱ. ①陈… ②孙… ③李… Ⅲ. ①师资培养-研究 Ⅳ. ①G451.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2)第 211633 号)

作者简介:王爱忠,男,山东曹县人,县教研室中学思政课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曹县   菏泽市   山东省   教研室   全县   父亲   老师   梦想   教师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