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又降了,还有必要存款吗?知道这几点,可以少走弯路


今年在各大银行的“开门红”活动期间,很多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存款利率又降低了,尤其是银行的大额定期存单的利率可以说一降再降,在国有6大银行中20万的大额定期存单利率不到2.8%,50万起存的大额定期存单利率可能还不到3%,在一些存款利率相对较高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也在下降。因此,现在很多人说真的没有必要存款了,把钱存在银行就是贬值。

今天在一个院子里住的阿姨还在抱怨,本来想着能在银行“开门红”活动期间存款的利率会高一点,结果都没有达到她的心理预期,最终她把50多万存在一个地方性的城商银行中,定期存款3年,利率为3.3%。

作为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存钱,并不是我拉存款,也不是在为银行摇旗呐喊。我一直的观点都是不管利率再怎么降,我的建议都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定要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选择存款,因为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不是我们这些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而且存款也有一定的技巧,绝对不是把钱随便放在一个银行就行了。

换句话来讲,不存钱不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又能拿着钱干什么呢?这几年现成的投资渠道很少,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基金、股票、期货的风险很大,作为普通人的你又承受不住那样的风险,如果你听朋友的话去投资,可能大多数投资都是非法集资,结局大多数是血本无归。

本金安全很重要,一定要考虑本金的安全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言,投资理财的前提是本金要绝对安全,至少不能在短时间亏损大量本金。去年买银行理财和基金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吧,亏损的人不计其数,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点钱很不容易,有钱了一定不要一直想着投资钱生钱的事,投资的风险真的很大。

如果我们把自己仅有的20万或者30万投资到基金或者股市中,如果股市连续下跌一周,你的损失就可能达到了30%了,这样的风险很大,其次,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你不可能一直持有股票和基金,一旦持续下跌,你肯定会割肉离场,亏损五六万离场。

银行存款和国债是唯一两种保本的理财方式,而且存款的灵活性要好于国债,因此建议选择银行存款。

比我们有钱的人都在选择存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存款呢

我在银行网点当柜员的时候,经常办理存款业务,很多来办理存款业务的人都是有钱人,有的人存款四五百万,我遇到一个客户,一次性存款就是1200万。这些有钱人都在选择存款,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存款,如果有很好的投资理财渠道,难道这些人不会去投资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好的投资方式,投资股票和实体经济风险太大。

存在银行既能保证本金安全,还有利息收入,最重要的是还能保持现金的灵活性,如果有好的投资机会,可以随时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进行投资运作。

看看我朋友是怎么亏损十几万的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银行开门活动期间,有一个大额定期存单存30万起存,利息就可以达到3.8%,我向我朋友朋友推荐了几次,结果他老婆认为我在拉存款,感觉非要让他存款。结果他把57万购买了理财产品,结果今年7月初的时候给我打电话问我,大额存单还有没有那么高的利率可,我告诉他开门红结束了没有那样的存款利率了。详细问了一下他才知道,他57万买的基金,仅仅6个月就赔了16万多。

存款应该怎样选择银行?有一定的技巧

我本人在银行工作,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存款也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如果是大额存款比如超过500万元,不管利率高低,一定要存在国有大银行中,也就是国有6大银行中。

如果是存款金额在50万以下,可以尽量选择在中小银行存款,比如在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农商行、信用社等银行中,因为这类银行中存款利率较高。

如果存款在50万以上,我们在存款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利率的高低了,还要考虑风险的大小,我们在银行存款的时候需要更多关注的不是银行破产倒闭的风险,更多要关注的是银行员工的操作风险,也就是银行员工盗取或者挪用储户资金的风险。

因此,对于没有理财常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我本人非常不建议大家买基金买股票,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先把钱存在银行,保持流动性,等待投资机会,有好的机会再投资。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存款利率下降了,就要选择其他的理财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存款   银行   存单   本金   走弯路   开门红   利率   普通人   风险   基金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