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大关键词看首都高质量发展副中心答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曲经纬 赵鹏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一系列关键词描述着各个领域令人惊叹的北京高质量发展之变。在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辩证关系中,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一马当先向着副中心控规绘就的梦想昂首向前。这些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座“千年之城”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即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

减量集约发展,织补城市功能。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引入老旧小区改造“评定分离”招标模式,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5个家园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北人厂(南区)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北小园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设计小镇建设等项目分别入选北京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和“最佳实践”。

首创“责任双师”,精绢细绣“新芽地图”。2020年市规自委通州分局组建了一支由专家领衔的队伍,涉及规划、建筑、交通、市政等多个领域,全力做好规划实施的“陪伴者”和“参与者”,全程指导规划落地。

“新芽项目”聚焦百姓身边微空间,推动“空间品质精细化”与“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度融合。

天赐良缘小区,首个湖心岛改造项目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后南仓小区,年代久远的中心广场完成改造升级,面貌和品质都提升了一大截……目前,新芽项目库已储备项目91个,2022年重点推动20个。越来越多“小而新”的新芽项目正在提速副中心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改造。其中,九棵树地区责师工作实践案例荣获“2022年北京城市更新优秀案例”称号,并入选亚太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项目库。

接诉即办

接诉即办即本市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涉及本行政区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建议等诉求给予快速回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和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

城市副中心“接诉即办”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引入“大数据画像”,高频调度推动“每月一题”,一批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房产证办证难被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城市副中心针对已售商品房多年沉积的“办证难”问题统一部署,成立历史遗留项目专班,督促职能部门打通关键关节。通过“容缺办”“延时办”等一系列举措,解决住户“揪心事”。为全市房产证办证难暴露的“沉疴宿疾”和“疑难杂症”提供“副中心方案”。

2021年,城市副中心化解了22个项目的“办证难”问题,个人发证率高达80%,让16209个住户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经过一年努力,2022年通州区历史遗留问题专班又打通了9个历史遗留项目共计2597套房屋的办证路径,任务完成率260%。至此,城市副中心31个历史遗留项目共计23196套房屋房产证问题得以解决,城市副中心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台账非涉诉项目“清零”,也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台账任务和自然资源部台账任务“双清零”。

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即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主要指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压力冲击,特别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极端天气、地震、洪涝、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城市副中心利用“城市更新”历史契机,为城市注入更多“韧性”。不仅渗透在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等城市发展“大规划”中,更是将“触须”伸向社区。

透水铺装步道、雨水花园……越来越多的海绵设施用在社区改造中,渗、滞、蓄、净、用、排,“打包”解决内涝大问题,让社区“自由呼吸”。屋顶“平改坡”、钢结构外铺防水沥青瓦……“危机四伏”的屋顶被罩上了一层“金钟罩”,顶层漏水、屋里墙面长蘑菇成为过去时。保温层破裂、门窗老化、抗震功能较差,浑身毛病的老房子,也被披上了抗震“铠甲”。城市副中心34个老旧小区改造中,抗震加固、节能改造、线缆规整已成为“韧性建设”的必改项目。

社区公共空间也得以“韧性”利用。荒废多年的大水池,利用率极低的中央广场改造后平时可供居民健身、休闲,遇火灾、地震等突发灾难,立刻就能变成最近的“安全港”。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指北京市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在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和综合医院各1所,北京市负责投资建设,建成后移交雄安新区,由雄安新区委托北京市一流的教育集团、医疗集团进行管理。“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分别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

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又见“红墙绿树白塔边”,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再现“路廊长卷绕蒙园”,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则取形“半围合传统书院”,拥有12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雄安宣武医院建设诠释了新时代的“北京速度”。目前,学校项目已全部竣工交付,医院项目正在开展装修施工和医疗设备采购。

北京市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落实京冀两省市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除去硬件设施的建设支持,北京市派出了一批批行业专家帮助雄安新区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河北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北京优质医疗教育资源。

五大河流

五大河流是指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其中潮白河、北运河两条河流都流经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1年5月30日清晨,潮白河通州段白庙橡胶坝,从潮白河上游远道而来的水头与下游有水河道汇合,标志着潮白河北京段158公里全线水流贯通。为了这一刻,北京等待了22年,北京第二大河——潮白河重获新生。

北京以模拟自然力驱动修复方式,再造自然河流形态,再添京华水韵。近年来持续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城市副中心潮白河沿岸环境优美,水质清澈,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吸引了生性“挑剔”的黑天鹅等珍禽“组团”落户,呈现一幅幅以潮白河为幕的自然画卷。

去年6月24日,北运河(京冀段)打通断点,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大运河北运河段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关闸出发,迤逦流经河北香河、天津武清,最后到达天津三岔口,汇入海河。北运河连通九河、水润三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坐船游运河,体验千年水乡古韵。

不止于此。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古老运河迎来世纪复苏,距离京杭大运河千帆竞渡的繁华盛景又迈近了一步。

“五子”联动

“五子”联动是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个维度,形成体系化的工作抓手,更好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

去年以来,副中心聚焦打造产业集群,坚持“五子”联动,聚焦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千亿投资加快落地。“五子”联动中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总消费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安投资总量位列全市第一,为全市稳增长加码添秤。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副中心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平谷线、厂通路加快建设,大运河京冀段实现全线旅游通航,11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门诊卡码通结,3654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区域通办。

科创要素加速集聚副中心,“高精尖”产业蓬勃发展。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州分中心正式成立,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38个。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成立,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基本建成,蓝色宇宙等150家企业落户张家湾设计小镇。

副中心“两区”建设持续发力,“两区”项目新增359个,“‘绿色+’全产业链助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入选全市“两区”建设第二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全区新设立外资企业51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吸引外资热度持续提升。

数字赋能步伐加快,让副中心的智慧建设全面提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规划》瞄准“数字+治理”“数字+生活”等六大目标,全面启动28项标杆示范项目。副中心数字底座进一步筑牢,新增5G基站330个,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一微克”行动

“一微克”行动是一项针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任务,强调细颗粒物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去抠,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实施大气污染精准治理。

去年前三季度,城市副中心推进“一微克”攻坚行动,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4%;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浓度分别同比下降6.2%、10.3%,累计优良天数199天,同比增加3天,创下历史最优水平。

2022年,通州区生态环境局修订全区涉气企业清单和施工工地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7家企业完成从原材料管控到生产工艺减排再到末端废气治理全链条升级改造。城市副中心持续推进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强化重点行业全流程管控。

同时,城市副中心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同期更新、新增纯电动车出租车109辆,城区环卫作业车辆电动化率达66.1%,全区各乡镇街道新接入充电场站95个、充电桩716个,新建成小区充电站8个,补充充电设施31处,绿色交通升级优化。

一照(证)通办

“一照(证)通办”是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一项工作制度。指企业法人或个人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时,仅需提供营业执照或行业许可证、居民身份证、驾驶证等政府核发的有效证件(含电子证照),即可全流程完成事项的办理,无需提供其他证件或证件复印件。

依托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企业法人或个人办理交通、税务等方面的20余个“中高频事项”,只需提供一个证件,就能在平台内打通各部门数据,实现“一照(证)通办”。

这得益于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云窗”系统的建设。通过与市电子证照库、印章库和大数据平台对接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政务服务中心智能终端可实现174项企业个人常用信息复用“少填写”,364项可识别电子表单数据“免提交”,212类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不仅如此,跨地域远程视频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政府部门电子印章“零时限”,相当于把种类繁多的材料证明全都放在了“云”上,利用大数据提升审批效能。

专精特新小巨人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2019年至今,工信部已陆续认定4批共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市588家企业入围,位列全国各城市首位。

目前,本市已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8家,国家级“小巨人”数量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

“目前全区共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去年北京创思工贸有限公司、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成为最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州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副中心,一家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成为副中心走向国际的一张“金名片”,在产业链中发光发热。北京聚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车转向架在线更换装置及动车组检修作业平台,已运用于北京西、上海南、广州东等数十个动车所。从LNG低温储罐到车(船)燃料用LNG供气系统,从海陆联运LNG罐式集装箱到完全“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储氢系统,发力清洁能源的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深耕气体储运装备行业,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通州区   微克   中心   北京市   答卷   韧性   北京   首都   关键词   小区   项目   城市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