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负图寺看河图-孟津

2017年去济源有事,办完事后在济源玩了两天。然后从济源到洛阳,洛阳我是第三次来了,像什么白马寺、龙门石窟都已经玩过了。那天中午到洛阳,住下以后,心说去看看汉光武帝的原陵。原陵在洛阳北边的孟津县,看着有公交车过去,发现那边正修路,公交车要绕行。只能到雷河村的路口后走过去,心说正好,那路边上有龙马负图寺,可以去看看“河图洛书”。到雷河下车,往西走,不远路北边就是龙马负图寺。这地方北依黄河,南看邙山。

寺门前有一桥,下面说是图河故道。沿着这条河现在有负图、卦沟、上河图、下河图、孟河、马庄等一系列的村名都和这龙马负图有关。寺门搞成一个门楼状,一看就是新建的。

进门一条甬道,前面是龙马负图的石雕像,看着比较粗,是不是故意搞成这样。

据传寺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是河南省保。原来寺都废了。1998年重修修复,现为三进院落:一进为山门,鼓钟楼;二进为伏羲、文王、孔圣三殿,单檐歇山式琉璃吻兽砖木结构;三进为正殿——三皇殿。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所谓之河图就是出于这个地方。

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匹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降伏龙马后,依照龙马背上旋毛所形成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河图氏得到到这种符号表示的图书,邀据此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恸之情”。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宇,其和皆等于15。


寺内有历代碑碣等陈列,比较珍贵,要说寺能成为省保,可能就是这些古碑。

古河图,清代刘仕伟题诗作跋;

明代的伏羲庙全图,看着图上原来庙前有一塔;

历代帝王师图,刻的是孔子及其弟子;

宋代的夏禹王像,上有周敦颐的题赞诗;

宋代朱熹的伏羲先天图诗和河图赞;

在“河源之图”书上翻拍的拓片

清代邓锡礼的诗;

在“河图之源”书上翻拍的拓片

宋代邵雍的乾坤吟和皇极经世一元吟;

在“河图之源”书上翻拍的拓片

宋代邵雍的诗。

伏羲殿,好像此殿还有老的遗存。单檐歇山式琉璃吻兽砖木结构,三开间。

殿内是伏羲像,怎么搞的金光闪闪的。

伏羲被称为“人文始祖”,夏之前的上古时代,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之首伏羲氏就出生在渭水流域的成纪(今天水秦安县)。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三皇殿是正殿。新修的。

碑廊内刻有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校点的《周易》全文。

文王殿。也是新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周敦颐   孟津县   孟津   济源   周易   拓片   正殿   黄河   洛阳   宋代   书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