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了,但还是很普信一女的

97年的我今年已经26岁了,开始有了一点的年龄焦虑,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爱我的26岁。

因为比起16岁的畏畏缩缩,18岁的茫然失措,22岁的勇气有余但又智慧不足,现在的我好像已经成长为了我当年想成长为的样子。

有一份工资不是很高,但从心里喜欢的工作;独立在外生活,可以把自己照顾的井井有条,路边遇到喜欢的鲜花也可以随手买回家插上;我还可以做很多选择,很多看似离经叛道但又是我内心所向的选择;我还有了爱人的能力,而不是那个只敢等着别人来爱我的胆小女孩,更不会像以前的我,只会把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越来越强大,内核越来越稳定。我不再固执己见,不再执着于没有意义的坚持。也越来越宽容,学会接受所有不美好。但我依然很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我还有理想想去追求,还有书籍想要阅读。

不仅如此,我还可以负担得起我喜欢我的东西,一些在学生时代只能躺在壁橱里闪闪发光但对当时的我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也可以为爸爸妈妈买单,毫不犹豫买下爸妈舍不得买的东西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因为得到了这些,我可以坦然接受成长带走的东西。比如眼角的细纹,没有关系,那是曾经快乐生活并且放声大笑的证据。比如渐行渐远的朋友,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本就不在一条路上,可我仍然感激,有TA陪伴走过的那一程路。比如越来越拔高的心动阈值,可我在想,那是不是代表我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感情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唯有一样难以接受,那就是父母逐渐的衰老和缺席的陪伴。我想起每一次离家,父母殷切的叮嘱和渴望我再多呆一天的不舍,可是他们很清楚,早一天晚一天我都要离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这种矛盾,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冲突,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让成长的速度大过父母衰老的速度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安德烈   阈值   离经叛道   衰老   路上   父母   速度   努力   东西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