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大唐反内卷达人,3次让出皇位,只想保住全家性命

一提到李唐王朝的皇位交接,大多数人想起的,都是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这仿佛打开了唐朝的潘多拉魔盒。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包括武则天在内,共有21个皇帝,皇位很少可以顺利传承的。

李唐的皇子、公主和皇后们,对于这把龙椅,充满了强烈的欲望。

李世民为了它,杀兄逼父;李承乾为了它,阴谋杀父;武则天为了它,连废2个儿子;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为了它,毒杀丈夫、父亲;李隆基为了它,把全家人的性命压出去,孤注一掷。

然而,不是每一个李唐宗室,都对这把龙椅如此着迷。有一个人,非但对当皇帝热情不高,还3次让出皇位,只想安心躺平。

这其中,有被逼的,也有心甘情愿的。心甘情愿的次数,比被逼还多。

堪称大唐反内卷达人。

他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最小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

初登皇位

李旦出生的时候,看起来,和皇位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在李治所有的儿子里,排行老八,是李治最小的儿子。就连同母的哥哥,都有3个,除了大哥李弘稍微有点孱弱之外,个个看起来活蹦乱跳,身体倍棒。

这得多小的概率,才得他这3个嫡兄全部出局,轮到他上位啊。

而他的母亲武则天,此时才做了7年皇后。也就是前两年,李治的风疾开始发作,她才开始处理部分国家大事。

如果此时有人告诉她,将来她会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恐怕连武则天自己都不相信。

然而,小概率事件,就这么发生了。

尝到了权力滋味的武则天,野心开始滋长。先是跟随李治去泰山封禅,历史性地取得了本该属于男性公卿的“亚献”资格,接着,又说服了李治,让李治称“天皇”,她自己称“天后”。

表面上看,天后指的是天皇的皇后,实际上,以“天”为称号,大大提高了武则天的地位。

大唐形成了“二圣临朝”的局面。

第二年,李治的太子李弘,突然去世,年仅23岁。唐朝人相信,他是被武则天毒杀的。

李旦的六哥李贤成为了新太子。

武则天对这个次子极力打压,一边没事就写信、写书控诉他不孝,一边散发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而是李治和武则天姐姐的私生子,为了掩盖丑闻,养在武则天名下。

破防的李贤,很快就败下阵来,被废去太子之位。

李贤被废之后,李旦的七哥李显,被立为新太子。由于在李弘之前,李治曾立庶长子李忠为太子,所以,李显是李治的第4个太子。

住进东宫的李显,很茫然。

在两个同母哥哥都长大成人的情况下,嫡三子能成为新皇帝,实在是小概率事件。他从小所学、所思、所想,全都是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纨绔子弟,根本没这个心理准备,也没这个能力,去做大唐江山的新主人。

李治无奈之下,放了更多的权力给武则天,并在临终前,给了武则天裁决军国大事的权力。

他希望,武则天能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帮扶一把他们这不成器的儿子。

但是武则天的野心,比李治想的更大。

李显登基才55天,就因为说错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囚禁于房州。

嫡四子李旦,一脸懵逼地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新皇帝。

一让天下

李旦名义上是唐朝的新皇帝,但他不是唐朝的新主人。

此时唐朝的主人,是帘子后面的那个已经年过60,却美丽依旧的女人,武则天。

李旦堂堂一个皇帝,被软禁在宫里,行动受限,对于朝政之事,连一句话都说不上。

如果说,李显在突然成为太子之后,还受过几年的治国特训,李旦,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闲散王爷。他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诗文和书法上,从来没有关心过政事,在朝中,一点根基都没有。

他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够反抗自己的母亲,唯有把自保的意识,拉到了满级。

垂拱二年,李旦才当了不到2年的傀儡皇帝,武则天突然宣布,要还政于李旦。

李旦的危机雷达,拼命地示警。他知道,母亲这是在试探他。

他赶紧上表说,不敢不敢,自己无才无德,这天下,还是由太后管理比较好。

李旦表现得很识趣,武则天很满意。

她觉得,自己可以着手进行那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武则天用了6年的时间,把李唐有反抗能力的宗室都杀得差不多了,朝堂上,全是自己的心腹,舆论工作,也搞得风生水起。

690年,一切准备就绪。社会各界的代表,包括官员、宗室、邻国、百姓、和尚尼姑、道士等等,纷纷上表,劝武则天登基称帝。

一心保命的李旦,也在其中。

67岁的武则天“从善如流”,登基为帝,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

这是李旦第一次让出天下。

我们无法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为了保命的被胁迫,又有多少是为了尽快脱离苦海的心甘情愿。

但是他这6年的皇帝生涯,确实当得没滋没味,空有皇帝之名,没有皇帝之实。

看着母亲登基的李旦,或许想过,没有自由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接下来,终于可以当富贵闲王了。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得太多了。

二让天下

李旦退位之后,没能出宫。他被武则天降为“皇嗣”,改姓为武,搬到东宫,一切待遇,都比照皇太子的规格。

然而,他并不是武则天的皇太子。武则天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是她的继承人。

以前李旦是皇帝,虽然有名无实,起码没人敢对他怎么样。

他降为皇嗣之后,觊觎皇位的武家人,开始对他展开攻击。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派出心腹,找了一群父老百姓上表,请武则天废了李旦的皇嗣身份,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他看起来,离成功很近。武则天在祭祀的时候,把本该属于皇太子的亚献资格,给了武承嗣。

然而,武则天始终不肯松口,定下太子的人选。

这段时间,李旦过得特别煎熬。

就连武则天身边的一个侍女,都能差点要了他的命,而起因仅仅是,她想要勾引李旦,李旦却不敢正眼瞧她一眼。

李旦因为有人帮他告发这个侍女,而逃过一劫,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一天,武则天突然把他的嫡妻及一个妃子召进宫中,二人进宫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没有人知道,李旦这两个妻子在武则天的宫里发生了什么。后来,李旦重新登基之后,命令人找遍皇宫,也没能找到她们的遗体,只能为她们立了衣冠冢。

好不容易躲过侍女的陷害,又有人向武则天诬告说,李旦想要谋反。

酷吏来俊臣,来到东宫,对李旦身边的人进行严刑逼供,想要屈打成招,逼他们为李旦谋反之事作证。

东宫的一个乐工,为了证明李旦的清白,当着来俊臣等人的面,用刀剖腹,血流了一地。

他的这个行为,震撼了武则天。武则天亲自去探望这个乐工,叹了口气,终于决定,让来俊臣不要再审了。

李旦就在这样的煎熬中,过了整整8年。

武则天终于想通了,她的这个皇位,不能交给武家人,否则,百年之后,恐怕没有人祭祀她。

她把三儿子李显从房州接了回来,决定从李显和李旦这两个仅剩的儿子里,选一个继承人。

李显和李旦,都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都当过皇帝。

李显的优势在于,他是李治亲立的皇太子,年纪也比李旦大。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他的顺位排在李旦之前。

李旦的优势在于,李显只当过55天皇帝,李旦却当了6年皇帝,之后又当了8年皇嗣。整整14年来,支持李唐皇室的大臣,都紧紧围绕在李旦身边,他对朝堂,比李显更熟悉,根基也比李显更深。

而且,这么多年来,李旦名义上是皇嗣,可是无论从待遇,还是在李唐支持者的眼里,他都是皇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李旦的优势,比李显更明显。

李旦不知道,武则天会怎么想,李显会怎么想。

他只知道,自己离皇位,越远越好。

这么多年来,自己和家人经历的一切苦难,不就是因为这把椅子么?

如果他没有当过皇帝,如果他不是皇嗣,又怎么会时时刻刻生活在刀尖之上呢?

如果他重新当上太子,等待他的,会不会是新一轮的陷害和猜忌呢?

只想保命的李旦,主动向武则天提出,自己愿意把太子之位让给哥哥李显。

武则天一次不答应,他就上书两次,两次不答应,他就上书三次。还称病不朝,武则天不答应,他的病就好不了。

终于,武则天答应了他,立李显为皇太子。

这是李旦第二次让出天下。

从当时的局势来说,他似乎比李显更适合做这个未来的皇帝。但是,皇位意味着是非,他实在是不想再被卷入这些是非当中。

三让天下

李旦不想要皇位,皇位却依然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李旦手上。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李显第二次登上皇位,恢复了“唐”的国号。

然而,他仅仅当了5年皇帝,就被野心勃勃、想要效仿武则天的韦皇后毒杀。

韦皇后杀了李显之后,又想杀李旦和他的妹妹太平公主。还没动手,就被李旦的儿子李隆基知道了。

李隆基瞒着李旦,联合太平公主,趁夜率领禁军进宫,杀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并恭请李旦登基为帝。

兜兜转转,皇位又回到了李旦这里。

李旦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叹了口气,抱着他说:大唐的江山社稷可以保住,全是你的功劳啊!

登基之后,便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武则天去世了,李显去世了,韦皇后也去世了。

但是,李旦这个皇帝,依然没能清净。

因为,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同样地野心勃勃,想要掌控朝堂。

而李旦,总是无法拒绝自己这个唯一的妹妹。

太平公主推荐的宰相,李旦直接任用;太平公主建议的处理意见,李旦照收不误,就算太平公主不在宫里,李旦也会让宰相到她的家里去商量;宰相向李旦奏事的时候,李旦也总是先问,这件事有没有告诉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

可是,唯有一件事,李旦没法答应太平公主。

那就是,太平公主要求,废了太子李隆基,立性情温和、比较好控制的宋王李成器为太子。

李成器,是李旦的嫡长子,曾经当过太子;李隆基,为李旦继位立了大功。这两人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重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幸好,李成器和李旦一样,并不热衷于权位,果断地让出太子之位,迅速躺平,才避免了一场兄弟相杀。

如今,太平公主想要废了李隆基,立李成器为太子,不是在挑拨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么?

李旦不可能答应太平公主的要求。答应了,他的这两个儿子,恐怕就至少有一个要保不住了。

他也不想失去太平公主这个妹妹。

于是,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妹妹和儿子之间保持着平衡,并把李成器外放出去当刺史,以免李成器被太平公主利用。

这样别扭的局势,一直保持到太平公主派出术士,对李旦说了一番话。

太平公主派了一个懂得天文历法的术士,告诉李旦,天象有变,恐怕皇位要易主。

她打算借助这件事,挑拨李旦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

然而,心力交瘁的李旦,实在不想看妹妹和儿子斗法了。他打算借助这件事,一次性解决这两人的争端。

他直接宣布退位,让太子李隆基登基,他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这是李旦第三次让出天下。

他希望,李隆基登基之后之后,大局已定,太平公主也可以安分下来,不要再试图扳倒李隆基了。

然而,他第一次让天下的时候,希望可以逃脱母亲的压迫,没有实现;他第二次让天下,希望可以远离纷争,没有实现;他第三次让天下,希望可以让儿子和妹妹和睦相处,同样没有实现。

太平公主并没有因为李隆基正式登基,而放下野心,依然和李隆基针锋相对,最终,被李隆基诛杀。

李旦以太上皇之尊,低声下气地恳求李隆基,留下太平公主一条命,李隆基没有答应。

自此,李治和武则天的4子2女里,就只剩下李旦一个人还活在世上了。

写在最后

李旦这一生,三让皇位,一次让给母亲,一次让给哥哥,一次让给儿子。

对于李旦而言,皇位,并不是他想要的,却因为命运的安排,两次交到他手里。

保住家人,是他想要的。然而,他保不住妻子,保不住哥哥,保不住妹妹,唯一能保住的,是他的几个儿子。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把朝政大事,全盘交给李隆基,自己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再也不管事了。

他这一生,历经坎坷,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亲人。直到生命的最后,终于可以看到,他的5个儿子跳出了李唐皇室争端的怪圈,兄友弟恭,和睦相处,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很好。

而这一切的根源,除了李旦自己努力平衡儿子们之间的关系之外,还有就是,他的嫡长子李成器效仿李旦,让出了太子之位。

或许,这就是李旦的示范作用吧。

这把龙椅,既然有人想争,就让他们争去,李旦父子,只想太太平平地过一生。

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你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唐   皇位   太平   皇太子   太子   性命   皇后   全家   皇帝   儿子   公主   天下   唐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