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去到合肥,江淮的“东风”来了?

​近日,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总部,华为终端与江汽集团确立了合作关系。官方称,双方将基于华为在智能汽车部件领域的能力,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

​虽然江淮汽车和华为并未直接说明是合作造车,但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技术已经说明,华为将深入参与江淮的一些造车事宜。

​早在2019年12月,江淮汽车就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之后江淮推出的思皓QX、思皓曜也搭载了华为生态车机系统,思皓爱跑则搭载了华为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华为全球首发的77G毫米波雷达。

​具体来看,在华为车BU的商业模式中,分别包含售卖标准化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还有华为深度参与产品、整车设计,以及营销环节的智选车模式,即深入介入车企造车。

​此前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车型,便是属于智选车模式。此次,与江淮汽车建立合作关系,显然也同样属于华为的智选车业务。如此看来,之前的合作只是试水,此次共同打造电动汽车平台才是真正进入合作造车模式。

​华为之所以选择江淮,直接原因或还是为了盈利。去年12月下旬,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内部会议上表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除了赛力斯和江淮,奇瑞、江淮以及北汽等车企也相继与华为表明了智选车的业务合作。

​仅站在江淮的角度,一方面,应该是出于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的吸引力。今年1月5日,合肥市肥西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批全国、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入驻肥西,尤其是总投资102亿元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即将签约。

​另一方面,与赛力斯类似,江淮身上也有某些弱势的特质,能看到更多话语权。

​而江淮的选择也很容易理解。一是华为智选车的正面例子已经在前,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全年累计销量7.5万辆,表现尤其突出,在造车新势力中也是一战成名。

​其次,也是江淮更为在意的声量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50.04万辆,同比下滑4.5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方面,江淮汽车2022年共累计销售19.3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3.97%。

​整体销量下滑,相比其他领域,江淮看重的新能源汽车表现相对更为突出。不过,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江淮整体的存在感还是较低。提起江淮,外界的印象仍然是紧抱大众汽车大腿,以及替蔚来代工的那个江淮,其旗下自己的电动汽车品牌思皓表现并不突出。

​同时,江淮也面临盈利的问题。2018年-2021年,江淮汽车净利润分别为-7.86亿元、1.06亿元、1.43亿元、2亿元。过去几年净利润逐渐上涨的背后,江淮还一直依靠着政府补贴。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江淮汽车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12.78亿元、11.17亿元、13.03亿元、20.05亿元。

​此外,与蔚来的代工合作也带来了一部分收益。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底,蔚来曾向江淮支付12.34亿元的制造费用及亏损补偿;2021年蔚来与江淮签订生产协议时,也曾向江淮支付12亿元代工续签费用。

​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江淮还是出现了大幅度亏损。2022年前三季度,江淮归母净利润为7.84 亿元,同比下降502.26%。江淮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主要是因为疫情、芯片短缺影响导致销量下降,同时芯片、电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

​销量方面的薄弱是盈利的直接难题。同时,在二级市场,今年以来,江淮汽车股价累计跌幅超过20%。不过,2022年6月-8月,江淮汽车曾因传出和华为合作造车的消息,股价在两个月间实现过翻倍。这种“华为光环”现象,也曾在赛力斯身上得到过更好的验证。这或许也促成了江淮与华为的智选车合作。

​按照此前的消息,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也将深入参与江淮新产品的定义、核心零部件选用、生产及营销服务体系等领域。二者合作推出的新车价格区间或在20万-35万元,新车也将进入华为终端店面销售,预计最快将在2023年第三或第四季度推出。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这也是一次搭上华为的机会,但是否会是又一次双赢,以及能否成功复制赛力斯,仍然需要2023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华为   江淮   东风   合肥   代工   销量   新能源   净利润   车模   新车   智能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