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质量推进云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作者 崔红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内在要求。报告同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云南来说,任务尤为艰巨繁重,云南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应立足云南发展实际,“以特点引领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以区域促进整体”,从“点线面”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点”上求突破,发挥独特优势新作用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绿色能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文化旅游优势、劳动力优势”,我们要立足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充分发掘优势资源对乡村振兴作用,将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立足沿边跨境特点,搭乘国家发展战略“东风”。云南内接西藏、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外邻缅甸、老挝、越南等国,边境线长四千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近五分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抓住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跨境电商新业态等机遇,努力实现边贸繁荣发展,惠及广大乡村地区。利用区位优势,着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铺展兴边富民新图景。

立足多元文化特点,打造特色文旅村镇“品牌”。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丰富的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提升“边贸小镇”“特色小镇”“特色民族村”等的质效,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潜力,依托民俗风情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打造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要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育人功效,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搭建适应少数民族村镇农民特点的载体平台,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加强民族地区农民思想教育和引导,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立足气候物种特点,构建高原特色农业“亮点”。七彩云南有好山好水好生态,多元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资源。美景稀物往往都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这些资源又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机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茶叶、鲜切花等种植和产量居全国领先地位。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持续开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立体农业,多元发展,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韧性。此外,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动植物保护、产业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推进生态园、保护区建设,以动植物研究、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推进乡村建设。

“线”上抓联动,激发产业融合新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云南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条件,既要看到我们发展遇到的短板和不足,同时要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扬长补短。

找重点,加快产业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产业发展是第一位的,而农业发展又是其中的重点。纵向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茶叶、鲜切花、天然橡胶、核桃、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横向上,要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种产业,加快产业融合,逐渐摆脱依赖单一产业,发展少数农产品的局面,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破难点,打通运营基础。云南地形地貌复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短板仍然突出。要加快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带动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建设沿河、沿湖、沿边、沿山谷经济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断拓宽经济带。

抓拐点,挖掘发展动能。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把握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推进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流通中的运用,以数字化培育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开发数字化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形成云南靓丽的名片。同时,将先进文化引进来,将高端人才请进来,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

“面”上布全局,健全推进工作新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城镇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当前,云南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划缺乏协调,城乡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尚不合理等问题。抓住昆明“强省会”行动和“百县千镇提质”工程机遇,在县域范围打破城乡分割格局,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精确规划,顺势而为。强化规划引领,借助发展机遇,科学确定城乡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县乡统筹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之间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园区,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形成区域特色发展格局。

区域联动,借势而进。要结合“坝子”特点,加快区域合作,发展立体农业,促进整个坝子区域的发展,并带动周边发展。以坝子为区域,加强各行政区域的合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同海拔地区农作物时节不同的特点,发展各季节农产品;遵循农时,利用时差,优势互补,大力发展合作经济。

全面领导,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人才振兴是关键,组织振兴是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这项工作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乡村振兴人才“头雁”作用靠组织引领,“归雁”作用靠组织保障,“鸿雁”作用靠组织支持,“雁阵”作用靠组织发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工作全局,全面加强领导。在新业态领域,组织建设及时跟上;在区域合作上,及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在实施机制上,更多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农民而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农民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责任编辑 沈 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云南   和美   乡村   城乡   农产品   区域   作用   优势   农民   特色   农村   产业   地区   农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