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贵人晋升为嫔,为何都欣喜若狂?不光身份转变,还有3大特权

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传统王朝——清朝入关,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后妃制度

如今多不胜数的宫斗剧中,经常能看到不同级别的妃子之间勾心斗角,斗艳争芳,为的不只是那一人的宠幸,更为了无上的权势荣光。

清朝的后妃制度十分完善,“东西十二宫”中,八个等级的后妃们“勤修内职”,以皇后为正宫之主,其后依次排列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皇后乃君主之位,皇贵妃至答应则均为内命妇,而在内命妇的职位排列中,贵人晋升为嫔,身份转变最大。

以嫔为止,贵人、常在、答应,依旧是需要服侍主子的“奴”,只有嫔以上的妃子,才算是皇帝的妾室,享有入主皇家宗祠的尊贵地位。

千百年来,后宫佳丽三千,无数曼妙女子魂断后宫,可那至高无上的权势,依旧吸引着诸多封建氏族的追捧。

三千佳丽

巍峨紫禁城,万千佳丽赴。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皇朝中,天子至尊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人们常言:“后宫佳丽三千”,实际上意味着天下女子,只要能得那一人青睐,就是属于那人的后宫。

每隔三年,清朝户部便会主持选阅秀女。除皇后和内廷主位的亲姊妹免选,其余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都是秀女的备选。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为答应,但若想晋升,就得在各种宴会或机遇中,得天子青睐,或者靠取信皇后、贵妃甚至太后,拿到服侍天子的敲门砖。

随着后妃制度的完善,乾隆朝之后,君主后宫内命妇的数量是固定的,皇贵妃是皇后之下最尊贵之人,只有1位,其后贵妃有2位、妃4位、嫔6位,而贵人、常在、答应则无定数

贵人及常在、答应,一般是家族并不显赫的普通出身,或者是贵妃及妃嫔们的贴身婢女。当然,能够被贵妃带入宫的婢女,一般也是由妃子的家族挑选出来辅助妃子之人,姿色心计皆有考量。

之所以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是因为除正宫皇后外,只有皇贵妃至嫔乃为天子妾室,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用民间说法来看,仅仅是天子开枝散叶的“通房丫头”,得天子一夜宠幸,既不算妾室,也没有朝服和朝冠。

而从“通房丫头”的贵人到“妾室”的嫔,实际上意味着“主仆”关系的深刻变化。

嫔之位虽不比贵妃、妃显赫,却是“凤尾”,对于贵人、常在、答应来说,嫔以上为“主”,贵人及贵人以下,实则算奴。除此之外,嫔之位与贵人相比最大的变化,当属三大特权

三大特权之一:一宫之主

据清朝《后宫列传》,后妃除了中宫之主的皇后,其余妃子均居住在“东西十二宫”中,而嫔之位的第一个特权,便是“一宫之主”。

“东西十二宫”,是指“东六宫”与“西六宫”,也是故宫建筑后半部的主体部分,统称为内廷。

内廷是皇帝及嫔妃们生活娱乐之地,建筑不似前廷一般严肃、庄严,多以院落、花园、书斋、馆榭为主,富有生活气息,“东西十二宫”以紫禁城子午线为中轴,整齐有致的坐落在其东西两侧,这十二宫的主人,便是各位贵妃、妃、嫔。

嫔以上的妃子,首当其冲的奖励,便是“东西六宫”的一座主宫殿。

要配上“一宫之主”的地位,除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宫殿,当然还有运作宫殿的诸多太监、婢女、奴仆,以及相应的金银财宝、珍贵器皿、珍馐膳食及布匹等。

既然是一宫之主,在自己的宫殿中自然享受莫大的权力,宫斗剧中常见的主子惩罚婢女,甚至将自己宫中颇有姿色或威胁到自身地位的人秘密处死,在那吃人不吐骨的后宫高墙之中,都是常有的事。

“东西六宫”主宫殿有限,只有嫔以上的人才能被赏赐,而贵人及贵人以下,虽然也有婢女的伺候,但同时她们也要服侍“东西六宫”的主人,并且也只能居住在“东西六宫”的偏殿之中

据正史载,自康熙到嘉庆的百年间,没有一位高级别的嫔妃,是从答应升迁上来的,直到道光时期,才有4位答应被升为嫔与贵人。

嫔位于内命妇的中位,上还有贵妃与妃子的打压,对于下位的贵人、常在、答应,自然也是百般提防。

能够从贵人之位晋升为嫔,不仅需要贵人本身的姿色、才能,还有家族的鼎力支持、天子的青睐有加。

一般来说,能够诞下龙子的贵人都会“母凭子贵”,但一来贵人的侍寝机会有限,二来怀胎十月,能否顺利生育还充满着未知数。

三大特权之二:抚养子嗣

嫔的第二大特权,也是其与贵人之间第二个最大区别,便是子嗣。在后宫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抚养在太后或者皇后身边的阿哥、公主。同为天子的后代,但由于母亲的地位不同,公主阿哥的待遇自然也各不相同。

龙生龙、凤生凤,只有一宫之主诞下的龙凤之子,才能抚养在身边,倾尽其本身乃至母族的所有资源,去争夺那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贵人及贵人以下皆属低等妃嫔,诞下的孩儿自出生之日起,便会送至太后或皇后及其他“东西六宫”的宫主身边,由其代为抚养。

虽说“母凭子贵”,但孩子出生后并不能抚养在身边,与母亲的感情自然不能算十分亲厚。而且在这些出身低微的皇子公主成长过程中,并不能与生母相见,直到得到天子的允许

母族势微,孩子能够得到的帮助自然很少,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内廷中。幼年天资聪颖的低等嫔妃之子,往往会受到来自年长或者母族强大的公主阿哥的针对。更有甚者,地位高的贵妃妃子,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会主动将隐患覆灭在襁褓之中。

嫔虽然地位不及妃子、贵妃,但能够将孩子带在身边,不用经历骨肉分离之苦,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安全成长。若能靠皇子一朝成龙,自己也将跃升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与此同时,嫔以上的妃子,还能收养自己位份之下的妃嫔的皇子,借此拉拢人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三大特权之三:安享晚年

按照正史惯例,新帝登基后,上一任皇帝后宫中的妃嫔们,会得到尊封,列为太妃或太嫔。然,正如内命妇中只有皇贵妃至嫔位乃皇帝妾室,只有嫔以上的妃子,才能被封为太妃、太嫔,这便是嫔与贵人的第三大区别。

后妃人数众多,虽然后宫之争惨烈,但妃子的寿命还是比天子的寿命要长许多。如果终其一生未能晋为嫔,失去了先皇庇佑的贵人、常在、答应,晚年生活一般都十分凄凉

贵人及以下的常在、答应,其本身只是“通房”,依旧为“奴”,并不在“主”之列,自然不能被尊封。

据清史记载,先帝去世后,许多贵人级别的后妃都会生活的异常艰难,要么是例银太少,连自己都养不活,要么是年老体弱,病死在荒芜的偏殿之中

而嫔以上的妃子,地位则大不同。由于能抚养自己的子嗣,若是新帝登基后,自己的皇子在夺嫡之争中存活下来,并且能有自己的封地,其母妃也是能够获得特赦,前往皇子的封地颐养天年。

如果没有子嗣或者皇子只是普通王爷,被尊封为太妃、太嫔的后妃,其每月的例银待遇并不会被削减,她们依旧能够得到众多宫女太监的伺候,唯一的变化只是让出独立的主宫殿,与太后生活在一起。

对于新皇的后宫佳丽来说,先皇的太妃们自然地位更高,因此在先帝去世后,太妃太嫔们不仅摆脱了后宫争斗,由于辈分的尊封,颐养天年的日子可谓比年轻时候更滋润。

晋升为嫔,就意味着正式加入了皇家籍贯,是能够正式参加皇家祭祖仪式的妃嫔。在嫔以上的太妃去世后,便会葬入皇家宗庙,虽然按照辈分,太嫔的入葬仪式并不豪华,但比起匆忙下葬在荒山之中,入葬皇家宗庙,已是崇高的荣光。

结语

嫔妃的三大特权,“一宫之主”让其拥有自保的一方天地,在自己的宫殿之中享受最大的自由权利;抚养子嗣让嫔妃拥有未来的希望,即使不能坐上最尊贵的皇位,却也能享受膝下儿孙环绕;被尊封为太嫔的嫔妃,更能自此保余岁无忧,颐养天年。

能够从贵人晋升为嫔,便意味着成为天家之人,连带着母族的族人们都会沾光。古代以家族为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即使明白后宫斗争的残酷,也有无数家族愿意倾尽全力,扶持出一个妃嫔,期盼着将来得到更大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贵人   特权   妃嫔   嫔妃   婢女   后妃   皇子   妃子   贵妃   后宫   欣喜若狂   天子   清朝   宫殿   皇后   地位   身份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