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扶商政策,吸引世界各国商人,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如今我国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已经一跃成为了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基本实现了全社会小康的局面。

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由于传统的农本思想以及儒家学说的影响,统治者一般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即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限制商业活动

即便今天的中国商业已经十分的繁荣,但是仍然不能避讳一个事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立身的大国。

早在新石器时代,位于我国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就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农业,有了简单的石斧和石凿等农耕工具。

由此可见我国的农耕业历史悠久,正是因为农耕文明的出现,中华文明才得以一步步发展以至于今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唐朝时期,这样的政策出现了松动,唐朝的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实行相对开明的政策,在经济上也是如此

在唐朝君主的“扶商”政策下,唐朝的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同时,也为继任者宋朝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让宋朝成为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繁荣的王朝,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其实也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之所以用“商”来冠名,除了部落名称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商这个部落的人,大多都以从事商业活动为生。

因此,“商人”这个名称渐渐地被用于特指经营商业的人

不过这个时候的商业还十分稚嫩,货币也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间进行商业活动,也只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或者是用贝壳来充当等价物。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才逐渐地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以及生产方式的改进,人们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获越来越多,以至于在满足自己日常使用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

所以人们开始将这些剩余的劳动所得,通过售卖或者交换的方式,来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切身利益。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业也因此得以发展。还出现了专门用来从事商业活动的“市”。

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就已经开始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了。

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直都是在北方,南方则相对落后。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频发,因此大量的百姓都纷纷往南方迁移躲避战乱,这就造成了经济中心开始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这种倾向也正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商业在唐宋两代迎来了大发展,走上了繁荣的巅峰。

中国的文明之所以属于农耕文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地理环境因素,中华大地最多的就是肥沃的土地,再加上有被人们称为“母亲河”的黄河的灌溉,注定了中华文明,必将走上农耕文明的道路。

所以一直以来,以农为本的思想,就在中国社会上流传。包括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专门限制商业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可是到了唐朝,事情出现了变化。

唐代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强大王朝。

那个时候的唐朝,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出现了盛世局面,唐朝的生产力,达到了古代社会的一个顶峰。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直以来依靠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了。

所以在唐朝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从前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商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身居庙堂之高的统治阶级,自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唐朝是从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

隋朝末年频繁的战乱,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就有令唐朝统治者最头疼的一条,那就是战争导致了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量田地无人耕种

这样一来,即便唐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些劝课农桑的政策,但与于事无补。

在农业衰退的同时,唐朝的商业却在悄悄发展着。商业的兴盛,不仅能弥补农业衰退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而且相比古代农业看天吃饭的特点来说,要稳定的多。

因此,统治者权衡利弊之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对商业进行扶持。

不过要让商业发展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光靠政策的扶持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商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那么唐朝的统治者为了发展商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为了能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唐朝的统治者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唐朝建立之后,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就致力于恢复因隋末农民起义而被破坏的社会生产。

他的继任者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并且在朝廷上广开言路、知人善任。

在这两位皇帝的努力下,唐朝很快就走出了隋末农民起义带来的阴影,用了短短数十年,就让唐朝社会的发展走上了正规,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安定的社会环境成为了商业发展得的沃土,再加上统治者的政策支持,唐朝的商业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除了安定社会环境之外,唐朝统治者的民族开放政策,也为唐代商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和各民族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都十分友好,相互之间的交流频繁。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仰慕唐朝的开放与强盛,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经商,这也为唐朝商业的发展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那么唐朝的统治者除了为商业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之外,还做了哪一些“扶商”政策呢?

唐朝统治者的扶商政策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自古以来,商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税收之间息息相关。

唐朝商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和统治者扶商政策中的税收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唐朝以前,中国的封建王朝大多都贯彻“农本思想”,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政府抑制商业发展最主要靠的就是对商业苛以重税,各种商业税以及其他的税收,让工商业经营者们苦不堪言,一年到头来赚的那点利润,给政府交完税之后,剩不了几个子,这样一来又有谁肯经营商业呢?

唐朝的统治者,为了扶持商业的发展,降低了商业税的比例,并且统一了税制,废除了许多不必要的税收。

这样一来,商人身上的负担就小了很多,获取的利益自然也就更多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经营商业,唐朝的商业也因此壮大。

除了在税收上对商业进行宽容之外,唐朝政府对于手工业的放开,也是唐代商业繁荣的一大原因。

手工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和商业的发展挂钩,在唐朝之前,社会的手工业基本上都被政府的官营手工业所垄断。

官营手工业所制造的产品,大多数都被用来供给朝廷的使用,基本上不会流入市场。

这样的垄断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市场上手工制品的缺少,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逐渐开放了私营手工业的经营。

到了唐朝,统治者为了扶持商业,完全开放了私营手工业。

这样一来,大量的民间手工制品流入市场之中,刺激了市场的商品交换,商业也就繁荣了起来。

商业的繁荣,给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税收,统治者自然乐见其成。对于私营手工业也就更加宽松,到了后来甚至也让官营手工业参与了商品交换之中。

除此之外,唐朝政府的货币政策在推动商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商业的本质固然是商品交换,但是货币对于商业来说更是必不可缺。货币出现之后,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成为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唐朝之前,社会上充斥着多种货币,这些货币成色不一,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

货币的混乱,也给商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此,唐朝初年时统治者就对货币进行了规范,废除了过去以铢称重的货币制度,正式推行了年号钱。

唐高祖的时候,就推行了“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的开元通宝。货币的统一,让商品交换进行得更加顺畅,免去了因货币不一产生的价值纠纷,促进了唐代商业的繁荣。

结语:

中国古代的商业,在唐朝时期迎来了繁荣的起点。唐代统治者的扶商政策,打破了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禁锢,这对于之后的宋朝乃至于今天的商业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政策   大唐   手工业   农耕   统治者   唐代   唐朝   世界各国   中国   盛世   繁荣   货币   商人   传统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