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十年祭

阴阳两隔已十年,抚旧照,暗神伤,千里青山,年年望断肠。

如烟往事俱难忘,佳节至,思飞扬。

母亲长眠于千里外的老家已十年了,十年相对人生是很长的时间,足以让松柏为薪桑田成海,但对于母亲的离去又似乎是上个月的事。

  春节将至,母亲过去的音容不时在我的脑际间回放,无尽的思念瞬时涌上心头,眸中顿时感觉热热的。我想念母亲,不知道此时此刻母亲在哪里,那里的春节是否也是热热闹闹的,不知道母亲在那里是快乐的、还是寂寞的。

值此十年之际,写下一些回忆来纪念母亲。


母亲生了5胎,可惜第二胎女孩在3岁时不幸夭折,历尽了风雨、坎坷、磨难、困苦将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哥、大姐、二姐和我)扶养成人。

青年时母亲学医,由于当时生了大儿在家里放心不下,就没有坚持下去,不然应该在医疗系统工作了。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没有继续从医,但母亲常帮左邻右舍接生,村里有不少人生孩子都会来请母亲,即使是原来有些过节不来往的,母亲都会不计前嫌去帮忙。那时卫生条件差,农村都不会上医院生孩子,给人接生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有什么闪失就有可能背一些污名。但母亲也没有在意这些,勇敢地去帮助。

母亲特别善良,小时候,母亲常常教育我们不要欺负弱小的,不要歧视残疾人、要尊敬老人。

父亲那时在县内各个农村学校教书,只有周日才能回家,母亲在家要出集体工干农活还要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她的体质比较虚弱。

母亲为了大儿的婚事操了不少的心,前后相过好几个对象都没有成功。到79年有了接班的政策,大儿为了让父亲退休能接班跳出农门,睡在床上不起来,母亲一边抚慰儿子,一边去做父亲的工作,最后顺利让大儿接班进了教育系统。这对于当时未婚农村大齡青年来说,那可是乌雀变凤凰,因此也就顺利结婚成家。

不久大孙女金枝出生,得到全家的宠爱,又像奶奶小尾巴一样,经常带着在田间地头院子内外转。有时在地里种菜,金枝就拿着一把小挖子学着干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紧接着就是操持两个女儿婚事,当大女要生孩子时,母亲白天在家里干农活,傍晚时走路十几公里到大女家,如果还没有要生的迹象,第二天早上又匆匆赶回家干活,晚上又匆匆赶到大姐家。

父亲退休时才51岁,他是不舍得这么早就退休的。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退休后父亲就在家开始“折腾”,养兔子、做豆腐、烤米酒、蒸红薯粉条等做过好多的尝试。父亲性子急躁火爆,因此家里经常吵得天昏地暗,打得鸡飞狗跳。母亲和我整天是提心吊胆,看到父亲就像是老鼠见了猫。

大概在农村做了6~7年后的86年,原来与父亲在同一个学校教过书的老师在教育局当了领导,就请父亲到县城教工之家(潇湘楼),那里常住十来个退休教师,有些在写县志,有些在那休养,父亲就帮做饭,没事就下下棋、聊聊天、看看电视,日子倒也过得轻松自在。

图片来自网络

考虑小儿还没有成家,而且父母也闲不住,88年在寿井路租了临街铺面卖陶瓷,说是铺面,其实就是傍在一栋大房侧面半边倒水的破烂房,墙体不是用砖砌的,而是竹子编织的竹篱,在竹篱两面用白石灰摸了一层,透风透光,门缝可进去一只猫。临街一间卖货,中间房住人,最里间做饭。手都可以摸到到瓦檐,这种房子在当时农村也只能用来放柴草堆杂物。

当时做生意没钱,母亲就找熟人在信用社借了2000元开始做生意,小姐夫开手扶拖拉机从白水装来陶瓷。档口生意不好,就用板车将陶瓷拉到城中心一个广场去卖,早上拉过去,下午拉回档口。后来干脆把陶瓷堆放在广场不拉回档口,晚上就用一个竹床放在街边屋檐下,用彩条布围起来遮风挡雨。

夏日热浪扑面,蚊蝇群舞,没有风扇更不可能有空调,实在太热就用蒲扇摇摇。街道上人声嘈杂、汽车声、夜市喝酒猜拳声、门市喇叭叫卖声、歌舞厅的音乐,一般都要熬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早上五点街道又是人来人往热闹起来,自然也要起来摆好摊位和货物。

冬日寒风凛冽,砭人肌骨,夜晚睡在街道上只有被子御寒,偶尔寒风冷雨甚至冰天雪地更是难熬,睡觉就把头包在被子里,有时还是会被冷醒。有一次办丧事队伍从那经过,吓得母亲一个晚上都没睡。我和父亲母亲一个在档口,一个在广场,还有一个来回送货和送饭。睡大街可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年时间。

最初只是卖些陶瓷、到春节前就从我所在的供销公司拉些碗盘来卖。后来又改成卖散装卫生纸,二十斤一捆分拆来卖或批发。从桂林几家造纸厂进货,在桂林北站路边举着一块“有货回永州”牌子,找空回头车拉回来。有时运气好一天就可以找到合适的车,有时要三四天,住在一家小旅馆里。

母亲已经六十岁了,而且一直体质弱,当时生活又差,经常是素菜和酸菜,偶尔才买一点肉,肥肉炸出的渣还要放在酸菜里蒸着吃。由于经常营养不良,母亲常年贫血、头痛,她就用一条毛巾包裹头。那年特别严重,就去了市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贫血要输血。母亲舍不得钱,用她的话说花钱输血还不如买些鸡和鸡蛋来补补身子,二姐来看到母亲这样泪流满面。

最初房子比较烂的档口是在寿井路,离王府坪市场(县中心)远,而且档口也没什么生意,都是在王府坪市场摆摊,所以后来在市场附近保安岭街租了二楼一套住房,因为不能放货,再后来在县前街一楼租了房子,方便放货物。那也是很破烂房子,但比最早档口要稍好一点。

88年小姐姐生了冯叶,因为是超生没敢带回家,就送到祁阳给外婆带,常用米粉、鸡蛋、麦片等喂养。有时白天睡觉了,就放在摆摊的板车上,用卫生纸垫着。

冯叶与外婆最亲,周末从学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外婆在不在家,外婆粘在一起。后来冯叶读完高中就直接从学校跟着外婆来了广州工作,最欣慰的是外孙女找了个好丈夫,两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管是是在大朗还是在厚街,常常会接外婆住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外公爱同外婆吵架,外婆会在外孙女那住得更久。生命的最后半个月都是迷迷糊糊睡在床上,几乎不说话,尽管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但是听到冯叶高雷明在喊外婆,她却睁开眼竖起了大母指,这是临终前给的最大肯定也是唯一的。

93年,我所在的日杂公司拆旧门市部盖新楼,新楼的一、二、三层作商场,四到七层是集资住房,抽签时我抽到六楼一套房。大约95年底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不用再租房。当时父母也快68岁。父亲觉得六楼太高不满意,现在年纪大了才理解到父亲感受。但母亲就很开心,说高点就当是锻炼,她总是往好的方面想。

石山(大姐儿子)来祁阳药械厂子弟学校读小学,因为他伯母在那教书。一大早,母亲就做好早餐,让石山吃过早餐去上学,母亲就从临街的窗口看着石山一直走到街尽头坐厂车的站点才放心,下午放学石山就回到外婆家来住。

那时冯伟和冯叶(二姐小孩)两兄妹也在祁阳上过一段小学,母亲要管四个孙辈,工作量可想而知,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热热闹闹也很快乐。

原来我在祁阳时,边工作还边做生意、开三轮车、开出租车。但最后租了几十亩地搞大棚疏菜,亏得一塌糊涂欠了一屁股债起不来了,于是在99年中秋节第二天出来广东。

尽管亏得起不来,但母亲还是一直包容、鼓励、支持,让我把8个月的女儿放在家里,母亲已经71岁要带着小孙女,又住在六楼,上上下下实在是不容易。

父亲从退休后,不管在农村老家,还是到祁阳做生意,几乎每个月都会与母亲吵架,甚至还会动手打母亲。等到我二十多岁,因为这事与父亲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后来我虽然到广东,有时会梦到父母在吵架,突然惊醒过来,不放心第二天会打电话回家问问,母亲总是说很好,让我不要担心。

我不在家的这三年,还好县城有大姐姐姐夫照看着父母。母亲也常去农村小姐姐家住一段时间,因为那不需要上下楼,姐姐姐夫对母亲很好,而且农村院子里好热闹。母亲喜欢看戏,每当农村办红白喜欢都会请戏班来唱戏,姐姐就会接母亲来乡下看戏。

我来广东三年后02年在花都工作时,就把父母和女儿接来了。最先租了一间房,里面有张上下床,做饭也在里面。但是母亲还是满心欢喜,因为可以和我在一起,不久另租了一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的小套房。

父母帮着做饭,早晚接送孙女上幼儿园,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小家伙坐在小三轮车上一路欢声笑语,也是其乐融融。有时去雅瑶镇市场上买些菜,有时在附近找老乡去聊天。这样在花都雅瑶生活了两年,我所在的公司搬迁到东莞,父母又带着孙女回到祁阳。

我只去东莞工作了一年,因为荣林在钟落潭这边工作,每个周末都来钟落潭,两边跑太累,所以05年6月就找了现在的工作来了钟落潭,并很快把父母和女儿接来了广州。

2005年10月在珠海

看到这边房子便宜,同年10月就在公司附近买一套房。当年刚刚好还完了出来广东前的欠债,在姐姐和姐夫全力支持下才买下了房。终于在广州又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固定的避风港湾,暂时安定下来了,这时已经76岁的母亲好开心。

新房进伙时姐姐和舅舅来广州并去深圳时的照片

买房后的第二年荣林怀孕了,对母亲来说又是一大喜事。她以前给人接生见过太多,见荣林的肚子比较收紧且中间突出,以她的经验判断应该是个男孩,如果是女孩肚子比较分散。尽管母亲也希望这次添个孙子,毕竟前面是孙女。她经常说的男女都可以,只要健康就好,母亲思想很开明。

乐天出生给78岁的母亲带来了更多劳作,但也是她快乐的源泉。带着乐天在街上边玩耍边招牌上的字,吃饭穿衣睡觉都要奶奶,还有幼儿园接送。晚上乐天只同奶奶睡,在床上祖孙俩会聊很多很晚,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话聊,有时还会搂着奶奶的脖子入睡。

母亲带着乐天在小姐姐家

待到乐天可以吃米饭时,母亲会想着法子喂他多吃点,如果对菜不感兴趣,母亲就会用鸡蛋肉炒饭,边玩边喂饭,不知不觉一碗饭就吃完了,这时母亲就会很开心地拿着空碗给我们看。乐天遗传妈妈基因,从小就比同齡人高,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经常说乐天比班上同学高好多,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是活到现在看到乐天15岁就长到1米8,那不知有多高兴。

15岁的乐天比爸爸高多了

每年放暑假母亲和父亲会带着好好和乐天回湖南小姐姐家住一段时间,待到快上学时再来广州。

从05年到08年这几年都是在广州过年,因为春节火车票非常难买,一家六口,两个老人两个小孩,实在是不容易。“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当然想回老家过年,老家有更多的亲戚朋友,年味更浓。

等到09年时有了些积蓄,荣林想买房,如果当时买房那是最好的投资。但我想到母亲已81岁还在他乡,没有车春节也不能回去过年,有了车与家乡的心里距离就会拉近很多,就下决心在年底买了一台车。此后母亲在世的三四年都回老家过年,周末就载着父母在附近景点游玩。

从02年到12年这些年,母亲看到我日子也好起来,不像前面那样担心我了,心情也变得舒畅,常同姐姐说她跟着满仔看了不少地方也满意了。想起来也真是好惭愧,母亲一辈子都在为我操心操劳。

母亲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思想开朗,到广州这边生活,她交到好多老乡朋友,到八十岁时,我们教她使用电磁炉、电饭锅、手机等最电器产品她都能很快学会。

她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到老都坚持学习,常常看书、读报、写字,碰到不认识的字会问。她常常读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听得多了就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我看到一些句子,脑海里自然会出现她读过的声音。

母亲非常节俭,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们,自己吃前一餐剩下的,她知道我们不让,就背着我们躲到一边去吃。

衣服被子破了母亲都是自己用针线补

母亲走了,我却无能挽留,这种伤痛在我心里埋的很深,当时母亲生病时,感觉天空都是灰色的暗淡的,悲伤的心情一直持续了三年才走出来。 

  时光飞逝,在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中十年已过,我不会忘记母亲那伟大的母爱,我不会忘记母亲最后对我的嘱托。虽然已是黄土一堆,但我知道清明和春节,母亲都会在那翘首期盼我的到来。

2023年1月16日于广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石山   母亲   都会   广州   乐天   外婆   父亲   姐姐   父母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