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返璞归真说教育》李镇西著

1.多年来,镇西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的每日“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孩子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阅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看起来不难,可是多年如一日,就是难事。

反思:能坚持一件事,坚持一个习惯,我觉得就很不容易。李镇西先生每日“五个一”,太让人敬佩!

2.关于“名师”

作者谈到教师大体分为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和名师。

普通老师指的是专业素养平平、教学能力平平、教学成绩也平平的老师,他们也想把工作搞好,工作也算尽心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更缺乏智慧,所以各方面都显得“很一般”。这些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只要善学习,肯钻研,假以时日,他们完全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的。

还有一类老师,无论教龄还是年龄,都不算短, 但教育教学水平却一直不见长进,也许他们工作态度一贯端正, 甚至肯吃苦,但思想却往往懒惰,不愿琢磨,不愿思考,不愿学习,久而久之,就更不想上进了。这样的老师是很可怜的,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甚至任劳任怨,但长期体验不到教育成就感,他们也很痛苦的,不过也有些人早已麻木。他们麻木了,无所谓痛苦不痛苦,但苦了孩子啊!

所谓“误人子弟”,不一是因为老师的不负责,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认真负责的老师却没有教育智慧。吴非老师说过-句话,大意是,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群愚蠢的老师却兢兢业业。这话也许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一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反思:自己不就是属于“普通教师”这一类吗?没有教育智慧真是可怕。若继续懒于思考,那么一辈子虽然辛苦,但其实永远在做重复的机械的事情,不仅自己体验不到教学的成就感,更耽误了学生。

优秀教师至少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课要上的特别棒,棒得让学生每天都盼着他上课。第二,所教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特别是中考或高考。精彩的课堂与出色的分数,这两者对优秀教师来说,必须同时具备。第三,班主任也当的非常好,能够带出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名师的条件还得加上“能说”,“会写”。能说指的是演讲能力或报告能力强。会写指的是写作能力强,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案例教育感悟教学反思等写下来,通过发表文章出版著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反思:虽然做不到名师,但是我可以努力向优秀老师靠近,上好每一堂课,所教学生成绩很棒!

3.什么都不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反思:不要想太多,不要太功利,做到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问心无愧。

4. 我们今天不缺乏思想,思想也不缺乏深刻,现在我们缺乏的恰恰是把深刻的思想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之中,我们恰恰是缺乏把平凡琐碎的事耐心地慢慢做好,我们甚至于不耐烦去面对那些既不深刻,也不华丽,既不出彩,也不动人的平常之事;我们不愿意去耐心解决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琐事,我们宁愿在旁边发点感慨,说点“深刻”的理念,甚而发发牢骚,但我们不愿意去身体力行,去“亲自”解决。

反思:知行合一。

5. 学校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占学生总数绝大多数的中等资质孩子的教育。对于中等生来说,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则相当重要 ,发现潜力,增学力,拓展能力....他们尽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接近甚至某种程度上进入优秀人才的行列,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6. 陶行知说过一句话:“先生之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

反思:崇拜的方面可以很多,不仅是学识,也可以是其他品质,优点。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内心欣赏他们。

7.十多年前,胡夏融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当时我正在写《心灵写诗).该书有一节题目叫“从胡夏融处学宽容”,我有这样真诚的文字一两年来,胡夏融多次对别人说他“非常崇拜我”,但我实在愧对这份“崇拜”。我不止一次地在班上真诚地说过:“胡夏融是我的老师!”的确,胡夏融以他的正直、善良,更以他的宽容,不但感动着全班同学,凝聚起大家对集体的感情和责任心,而且也感染着我。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常常以他为镜子,由衷地向他学习。每当遇有同学犯错误而忍不住想大发雷霆时,我就提醒自己:如果是胡夏融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么处理呢?

每带完一个班,看着孩子们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进步,我会问自己:我有什么进步呢?我的教育智慧是否更加丰富?我的教有技能是否更加娴熱?我的教育情感是否更加充沛?

反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8.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三岁看老。”但以我近30年教育实践的感受,真还不能简单地以孩子在校时的成绩判断其未来是否“有出息”。 每次毕业多年的学生聚会,我总是感慨,当年在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属于尖子生,还有一些孩子是中等生, 也有些孩子是学 习困难学生:老师虽然嘴上没明说,但心里其实都有“谱”:哪些是聪明的孩子,哪些是笨孩子...可现在,这些“定位”统统消失了!个个都那么聪明机灵,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出息。包括一些当年成绩不好的孩子,有的成了房地产老总,有的成了大酒店的厨师,有的成了汽修店的小老板,有的成了保险公司的营业员,有的成了电脑维修....

反思: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要随便给一个孩子定性。

12. 减少刻意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中,给教师提的最后一条建议是: .保密...

教育家这样写道:“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一切建议, 仅供教师知道,不必让学生知道。学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说来, 是有害而无益的。这是因为,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 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反思:这一点我还从来没有考虑到过。回忆下平时不断的要求学生好好学习,他们真正又听进去多少呢?那么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自然无痕的教育?

没有人会否定教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也就是教育要给人以积极的引导、转变和影响,这是我们的教育使命使然。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教育本身。但是,教育目标没必要天天挂在嘴上,或者唯恐学生不知道而不停地宣告。无数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自然润物、潜移默..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将其称为“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

与这种“自然的教育”背道而驰的,便是“刻意的教育”一大张旗鼓,声势浩大,旗帜鲜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声泪俱..生怕学生不知道是在教育他们,教师毫不隐瞒自己的教育意图,甚至公开说:“我是为你们好哇!”班会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板报比....都是“刻意的教育”的形式。当然,“刻意的教育”不一定都是说教式的,有的“刻意的教育”还设计成活动或游戏,也颇为生动呢!

所提倡的自然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返璞归真   名师   意图   优秀教师   崇拜   深刻   成绩   智慧   能力   思想   自然   老师   孩子   教师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