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的“禁”与“放”,不应该搞“一刀切” - 特评


文 |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姚龙华


年关将至,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并且相比往年尤为激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曾经,热闹的爆竹声和漫天的烟花雨,作为一种辞旧迎新的传统年俗,是仪式感满满的过年标配,更是记忆中“年味儿”的气氛担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慢慢走出疫情阴影的人们,也渴望用一挂鞭炮、一束烟花来驱散疫霾、祈福祝愿,伴着浪漫的“人间烟火”迎接新的生活。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当下疫情尚未彻底远遁,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同时,燃放烟花爆竹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会增加火灾风险与急救压力。他们据此认为,“禁燃令”不能轻易放开,还要继续坚持。


我们不可能因为吃饭有可能会噎着,就彻底不吃饭了。同样,我们不能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存在风险隐患,就干脆“一禁了之”。“一刀切”当然省时省力,但却有些简单粗暴,也有悖于基层治理“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追求。


烟花爆竹的“禁”与“放”,是一道“既要又要”的难题。如何既让“年味儿”更浓更足,又尽可能做到安全环保,不仅是一次关乎民意的平衡抉择,也是对地方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从基层治理的角度看,“大撒把”是“甩手掌柜”,“一刀切”是懒政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具体到烟花爆竹的“禁”与“放”,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情况,农村跟城市有不同,大城市跟小城市有不同,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有不同。到底是“禁”还是“放”,究竟是“全面禁”还是“有限放”,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近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新规,允许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燃放烟花爆竹,实质上是对向往“人间烟火”的民意民情的积极回应,在情与理中找到环保安全与尊重民俗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事实上,从“全面禁”到“有限放”,正是地方治理精细化的一种体现。“禁燃令”有刚性,不等于没有弹性。根据现行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较大程度赋予了地方政府裁量判断余地,便于各地灵活机动地作出科学安排和部署,避免“一刀切”式的生硬施策。


定时定点放几天烟花爆竹,天塌不下来。当然,还有个基本前提,就是定时定点燃放方案要经过科学论证,针对潜在安全隐患要准备充足预案,还要落实精细化管理尽量避免扰民。同时,即使是在可燃放的区域时段,大家也要勿忘安全第一,共同守护那份“烟火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烟花爆竹   最大公约数   因时制宜   屠苏   可能会   疫情   地方政府   民意   安全隐患   烟火   基层   烟花   区域   地方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