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

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叶佳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工资规模为11030亿元,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10亿元。灵活员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通过对上海、广东、四川、河北等地279名灵活雇佣身份员工的抽样调查发现,灵活雇佣身份员工普遍存在缺少工作指导、工作安全感低、工作自主性差等问题。

在今年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何少华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提升灵活雇佣身份员工幸福感的建议》,建议通过推出职业生涯培训、予以重点关注等方式改善其工作、生活体验,提升幸福感。

年龄、收入、工作年限、环境等问题影响幸福感

何少华表示,相比正式员工,灵活雇佣身份员工与雇主签订的是有期限工作合同,雇主仅支付劳动薪酬,不提供社会保障。

抽样调查显示,“年龄、收入、工作年限”对灵活雇佣身份员工幸福感影响最大。其中,20岁以下、月收入低于5千元、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灵活雇佣身份员工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较弱,幸福感偏低;处于31至40岁年龄段、月收入高于1万元、有6至10年工作经历的灵活员工上述能力较强,幸福感较高;年龄中等偏大(41岁以上)、月收入3万元以上、工作年限相对较长(11年以上)的灵活员工幸福感回落,低于第二类员工,说明从长期来看,灵活员工在职业的迷茫期,较容易对职业产生不适应和不认同感。

同时,从灵活雇佣身份员工所处的组织环境看,其所处工作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包容感和雇佣公平性,会显著影响员工的一般幸福感和金融幸福感。如果组织对灵活员工能力提升缺乏关注,以及较少或不鼓励其参与组织管理,都会降低灵活员工的幸福感。

建议对灵活雇佣身份员工开展专门培训

何少华表示,目前政府在用工制度、薪酬标准、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都有政策出台,切实提高了就业率、工资水平、劳动保障,但对灵活雇佣身份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规划满意度的关注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建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就业帮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帮助这些灵活雇佣身份员工树立职业长期发展的观念,帮助其走好职业发展之路。”他说。

从抽样调查发现,劳务派遣、外包类的有一定团体组织支持的灵活雇佣身份员工的幸福感处于领先地位。对此,何少华建议要进一步关注灵活就业者中更多独立分散的弱势群体,建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从业经历有限、收入偏低、年龄偏低的灵活雇佣身份员工予以更多关注,可通过开展专门培训,帮助其顺利度过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

大学可开设课程帮助形成积极就业观念

年轻人身上的特质和灵活就业岗位相互碰撞,催生出一批“斜杠青年”和灵活就业者。何少华说,抽样调查发现,43.73%的大学学历者在正式工作之外还有兼职工作,同时具有正式员工和灵活雇佣身份员工身份。

因此,何少华也建议,大学相关院系应该开设有关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的课程。“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指的是对灵活雇佣身份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通过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适应时代精神的就职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幸福感   灵活   业者   职业生涯   观念   态度   年龄   身份   员工   收入   能力   课程   组织   建议   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