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区医院:共克时艰浴大爱 勠力同心赴大考

阳光讯(记者 芮扬)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地不断调整,疫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凤翔区医院各科室收治压力与日俱增,广大医务工作者持续奋战在临床一线,奔波在患者身边,上门诊、收治住院患者、会诊、抢救.......为保障患者有序就诊、救治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和使命。

2023年的第一天,第一个新冠病毒感染并伴有肺炎的患者收住到五官病区。副主任宋晓侠按照医院工作安排,在确保本专业疾病正常治疗的同时,正式启动了五官科新冠感染患者救治工作,面罩给氧、心电监护、雾化吸入、消炎平喘、血氧饱和度监测……随着一系列精准无误的治疗和贴心的护理,患者气短、咳嗽等症状逐渐减轻。在患者的病情反馈下,大家信心倍增地开启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救治模式。

苦难磨心智,坎坷显真情。伴随着疫情的发展,科室不少医护人员也相继感染,造成人员减员严重,影响了科室正常工作开展。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不受影响,护士长张亚红和护士们坚守岗位、带病上岗,她们决心要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因为科室专科特性,需要开两个门诊,如此一来病房管床大夫只剩两人。自收治开诊3天时间,病房就收住了40位患者,其中仅肺部感染的患者便高达27人。与此同时,同事们的加班便成了常态,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一心向战。“这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经历的一场大考,大家得共同努力、勠力同心!”这些发自肺腑的安慰成了鼓舞大家前行的铮铮誓言。

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众人拾柴、涓滴江海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才让我们更加坚信,我们一定能赢。

1月4日晚,科室里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感动的事。当时来了一位“胸闷、气短”的病人,科室里却只剩了过道的一个加床。查体后发现: 患者发绀显著,可见明显的喘息,现场急需吸氧监护。但科室内吸氧设备、心电及血氧监测设备均已无剩余,各临床科室由于收治患者多、所需仪器量大,外借显然不太可能,家属得知此情况十分着急。大家正在想办法的时候,1床的患者主动提出:“我今天感觉好转了,赶紧把我的设备给危重病人用。”+10床病人找到护士说:“我这会不太喘,可以把我的氧气瓶先给他用上……”大家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让所有医护和患者感动,也让整个救治流程无比顺畅。屋外天寒地冷,但此时的病房里却温暖如春,随着及时准确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和气喘、发抖的症状得到了控制,病情明显缓解。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不太紧张了……在医院各科室互助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宋晓侠副主任多次邀请中医病区李小平主任来科室参与查房并指导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主管领导孟君琦副院长深入科室,充分了解掌握救治需求后为大家解决设备、物资不足等困难,多途径的鼓励慰问科室人员,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减少了后顾之忧。

也许我们目前无法彻底打败病毒,也许我们后边还会遇到新的坎坷与磨炼,但我们始终坚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会迎来疫去云开、繁花似锦的春天……

编辑:芮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凤翔   时艰   涓滴   医院   病区   大考   疫情   医护   科室   病房   门诊   中国   病情   坎坷   患者   设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