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跌到200元一台仍遇冷,这个产业到底“病”成什么样了?

三十年前,彩电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谁家里能有一台彩电,那在街坊四邻间足够撑场面。时间再往前倒追,在科技发展还相对有些落后的八十年代,家里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也是倍儿有面子。

那时候的经济水平虽然远不如现在这么高,但人们却过得十分幸福、充足。尤其是到了晚饭时间段,全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起看着《新闻联播》和黄金档的电视剧,其乐融融的感觉无比温馨。

可你注意到没有,当年大家最期待的电视机,如今在家里却成了摆设,你又有多久没有打开电视机了呢?

而液晶电视价格也是一路下跌,甚至卖到200元一台依然无人问津。这个产业到底“病”成什么样了?

就算是非专业人士也能明显感觉到,电视频道的直播收视率遭遇滑铁卢一般的下降,就算电视机搞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但还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

不少人都觉得,因为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抢占了电视机的市场,让它原有的市场份额失去。可实际上,真正打败电视机的并非是移动终端,而是一个就在我们身边,却被我们忽略的对手!

它究竟是谁?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可能会在三十年内让电视机彻底从历史舞台退出?

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八九十年代时期,贫富差距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显,大部分人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是特别好。家里桌子上摆着的一台小小的塑料盒子收音机,是全家人获取信息的全部渠道。

可只能听见不能看见,这种感觉到底还是差了一点。

幸好在那个时候,电视机也开始渐渐走进百姓家中,大家终于能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一些电视画面了。

小小的电视机笨重得像个箱子,后边还有一根自带的天线,打开之后还需要调频,才能勉强收到本地几个电视台和中央一套。

虽然节目少,画面也不清晰,还是黑白的,但却让人感觉十分满足。

尤其是到了夏天,大家伙一起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有电视的人家会抱出来自己家的电视,捣鼓上半天,大家一起吃着西瓜,摇着扇子,围在一起看电视节目哈哈大笑。

到了90年代,大部分人家里都有了电视,彩电也成了结婚时新娘家要的必备聘礼,彩电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可那时候的电视频道太少,到了黄金档大家几乎收看的都是固定的几个频道,像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射雕英雄传》、《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红楼梦》等节目,虽然这些五毛钱特效在今天看起来十分拙劣,但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进入千禧年后,液晶电视渐渐出现在市场,后来电视机变得越来越薄,尺寸越来越大,体内搭载的音箱设备让人们的视听感受更上一层楼。

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电视机功能越来越全面、丰富,我们看电视再也不用每天定时定点守在电视机前追剧,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慢慢将一部剧看完。

还有不少电视机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度,增加了家庭影院功能,外搭音箱设备、智能语音控制、裸眼3D、投屏等功能,真正实现了以前人们将电视机搬回家的愿望。

明明电视机的发展越来越趋近完美,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为什么我们从相关数据中却很难看到电视市场的发展,反而经常听到电视市场“寒冬”的消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完善的电视机,从昔日的人人艳羡,变成了“狗都嫌”的地步?

市场占有率趋近饱和

抛开技术层面、市场份额竞争的问题来说,电视机的销量跌进低谷和电视机本身更新换代需求并不高有很大关系。

我们买来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后,用过一段时间后明显会发现设备因为使用时间长,内部缓存过多,导致设备越来越卡顿。

移动终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市场竞争激烈,层出不穷的新功能让其淘汰率特别高。所以买了手机后,基本上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就会换掉它。

尤其是一些科技数码控,可能自己喜欢的品牌出了新手机就会及时入手。

手机是消耗品这个概念,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甚至两年才换的一部手机,都成了老古董了。

当我们把这些时间、概念放在电视机上,却发现结果就不一样了。

电视机不能随身携带,只是放在家里观看,只要能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其实大部分的愿望就已经满足。

而且电视机不同于手机,手机需要天天使用,一直开机待机,拍照、运行软件都会缓存很多东西,导致手机很卡,电视机基本上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大部分家庭换电视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家里的电视机尺寸和型号已经被社会主流彻底淘汰,视听感受已经远远跟不上。二是因为家里的设备太老,自身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但可能很多配件都买不到了,索性也不花钱修了,直接买一台新的电视机。

手机要是用上三五年,可能卡得开机都费劲。但家里的电视机用上三五年,顶多也就是尺寸没有主流尺寸这么大,但使用起来的感受不会特别差。甚至可以说还非常好。

既然如此,人们也就没必要换电视,更何况每次更新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说到这里让人不禁好奇,其实现在电视机非常便宜,甚至不到一千块钱就能入手一台液晶智能电视。

而手机的价钱非常高,动辄就四五千起步,有些甚至比笔记本电脑还贵,达到了八九千,但人们还是趋之若鹜,更新后就及时买。

从这组对比可以看出,人们不是没钱买电视机,只是不愿意将这笔钱花给电视,这又是为什么呢?

分占市场份额

广播的出现,抢占了报纸的市场份额。而电视机的出现,又抢占了广播的市场份额。现在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电视的市场份额也被抢占。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打败你的对手究竟藏在哪里,除了让自己更强,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没有更好的办法。

昔日我们总觉得淘宝让实体店的生意日渐落寞,就在京东跟淘宝打架的时候,拼多多突然间成了在后的“黄雀”,可拼多多的市场脚跟还没站稳,一场疫情让原本到处都是帅哥靓女唱歌跳舞的抖音品台,一下成了人们的主流购物平台。

这些平台由原来主要搭载在PC端口逐渐转变为APP,而这个时候电视机在干什么?除了电视购物,剩下我们想到的似乎就是会员。

有很多人说,如果不是布置新房的时候,父母总觉得家里没有一台彩电不合适,可能年轻人压根不会买电视机。

就算买来了,一年到头打开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毕竟,现在的人生活节奏这么快,明明可以随时随地,用一种舒服的方式待在某个地方,惬意地刷着手机,谁又愿意专门等到回家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更何况,家里如果不是一个人,都想看电视却只有一台电视机,选择让谁看不让谁看?

所以说,不是人们不愿意看电视,而是有更加方便、节省时间的方式,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不过,手机方便是方便,但视听感受终究没有电视机的体验度好。这鱼和熊掌总有人想兼得,完全可以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看电视,其他的时间看手机,可为什么电视机就在家里的电视墙上挂着,人们却连打开都不愿意打开?

还有一些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没有,只会使用老年机接打电话,没有微信,可他们为什么也不愿意打开电视机呢?

是谁杀死了电视机?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彩电行业的市场零售量仅为3835万台,达到12年来最低。

而这不是寒潮,而是电视行业寒冬悄然来临的预兆而已。

明明电视机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好,可为什么电视机的销量却呈现如此断崖式的下跌呢?

这当中肯定受到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影响,但这部分人群多是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呢?为什么也不看电视了?

当代中年人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到了四十岁之后,更是身不由己。有人曾经戏谑,身在职场中,你会发现那些没什么背景、专业、文凭的00后并不会在意老板的看法,还想着整顿职场。

老板想要PUA员工,想要剥削、压榨员工,让员工一直加班努力,却不提涨工资,动不动就能臭骂一顿来解气还不用担心辞职的员工,大部分都是80后。

这是为什么?

因为80后已经陆陆续续到了中年,上有双亲要侍奉,下有孩子要抚养。

现在的教育成本这么高,一天恨不能分成48小时来工作,就为了多赚点钱让家人生活得舒服一些。

中年人忙得一天连好好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有闲心坐下来在电视机前好好看节目呢?

中年人每天唯一的休闲时间,也就是睡觉前打开手机,看一小会儿短视频,在疲惫中结束一天的生活,睁开眼继续新一天的忙碌。

年轻人虽然时间没有这么紧张,但年轻人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更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尤其是快餐文化。

疫情三年,虽然电影市场遭遇寒冬,但人均阅片量却大大提高。难道大家都待在家里好好看电影了吗?

当然不是,抖音上五分钟的快餐影视一大把,甚至还有不少解析。用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既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又让人在最少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资源。

除了满足大家的碎片化时间以外,年轻人不愿意打开电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很多电视电影都是网剧。

以前我们看电视,想在网络上看,总要等到在电视台播放完毕后,才可以在网络上播放。就连一些电视台的网络直播,也比电视台晚了几分钟。

现在的影视市场呢?

这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虽然很多都是重金请来的大咖位明星,但奈何演技实在太差,剧本实在太烂,服化道更是毫无吸引力,年轻人根本不爱看。

反而是一些小制作的网剧,没有把大笔钱用在明星出场费上,而是将重心放在剧本和演技本身,加上网剧受到的限制比电视剧少很多,很多细节刻画更加贴合人物,所以这几年大火的电视剧很多都是网剧。

电视机上的电视在播放时,只有视频没有互动,而在手机上看剧可以播放弹幕。正所谓看剧无弹幕,相当于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单单这一点就让不少年轻人无法习惯。

这样一来,年轻人当然更愿意窝在沙发上,打开手机看剧了。

同时,年轻人在获取新闻时,希望得到多种多样的声音,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只有主流的政治新闻,且只会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播放。

通过手机观看新闻,则可以在一系列热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看到多个角度、多个媒体的报道,和网友互动。

所以对于电视机,年轻人不愿意看,中年人没时间看,已经成为一个很难更改的事实。那么老年人呢?他们有时间,又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为什么也不愿意看电视呢?

作茧自缚

很多人总认为,是年轻人不看电视导致电视机市场销量遭遇寒冬。可实际上,中国早已经步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很严重。

老年人有时间又习惯了看电视,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电视机的“主力军”,可为什么老年人不爱看电视呢?

其实有一个原因很现实,也很痛心。

那就是老年想看,却没办法看。

现在的电视机是越来越智能化了,但操作的步骤也越来越麻烦,甚至不亚于学习智能手机。有人说,现在没点高中文化水平,电视机都打不开了,一句话就能说明当今电视机的鸡肋属性。

以前的电视机打开就是电视频道,关机后再打开还是频道。

可现在呢?打开电视机后要先进入开机广告,然后要选择不同的区域、APP。如果想看电视台直播,还需要额外装一个有线电视的机顶盒。

一个电视机的遥控器两个起步,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可让不少老年人抓了瞎。

毕竟一个遥控器还搞不明白,怎么又多了一个遥控器?密密麻麻的按键这么多,到底哪个是哪个?

据相关统计,不少老年人在使用电视机时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有四成的老年人选择求助孩子,而将近三成的老年人则选择直接放弃。

这三成的人大部分都是孤寡老人,身边没有孩子照顾,只能“望机兴叹”。

很多老人因为不懂,买电视的时候听到导购员介绍,电视机的功能有智能语音、有各种投屏功能,能看戏曲能看教育频道,可真的等买回家才发现,很多功能要么根本用不到,要么根本不会用,要么就是要收费。

电视机开机有广告,动辄就是几十秒。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结果要先看一百秒的广告,看着看着又是广告。想要没有广告烦恼,还要开会员。

孩子想看动画片,老人想看戏,年轻人想看电视剧,老公想看体育,不同的频道要开不同的会员。这电视机倒有点像汽车了,买得起,用不起,全是后期成本。

试问一下,这些老人节俭一辈子,会舍得开电视会员吗?就算舍得,他们真的会充值吗?

还有一点让人吐槽,想在电视上开个会员看电视,不同的APP平台之间还不互通,手机跟电视机也不互通,一些特殊的频道还要另外开通。

就算有了会员,想看一些电影还要另外付费。

而我们打开短视频平台,完全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看完一部没有广告的剧,何乐而不为?

后记

所以连电视机自己都没想到,真正让它们的销量越来越低的竞争对手,其实就是电视厂商自己。他们始终没明白自己的主要受众群是什么,又该怎么定制化服务。

就算现在有了智能语音功能,但其实也仅仅便利了年轻人,对中老年人来说,不标准的普通话可能还是无法准确操控电视机。

如果电视厂商不思进取,继续盲目地发展,只能是自掘坟墓。未来电视行业究竟“严冬过尽绽春蕾”还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完全还是要看它们自己。


参考资料:

[1] 齐鲁壹点《电视销量下降或迎拐点》2022-12-01

[2] 中外管理杂志《为何创维、海信、TCL、小米会在电视销售数据上明争暗斗?》2019-06-21

[3] 中国家电网《国内电视销量连年下滑 今年恐跌回2009年水平》2022-10-2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销量   液晶电视   彩电   老年人   电视机   家里   年轻人   产业   时间   电视   手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