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是药神

题记

“我的东西能不能解决癌症问题,这个是回避不了的,如果不能解决就是欺骗了大家,我应该上刑场,如果能解决就应该送我上科学领奖台,因为我解决了世界性的癌症治疗难题“。

这是马鞍山制售假药的主角秦才东,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他的一段话。

一边是被当地人和服用他组合物的患者称为“药神”,一边是在羁押了301天后被宣判判三缓四的“假药犯”。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真实在上演中。

一 “不甘心”的罪犯

秦才东是国内“药神”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之前大部分人是因为私自购买药品而被处罚,而秦才东是自己研发,他声称:研发出防治癌症的组合物。

尽管他现在被相关部门认定为:制售假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缓四判三”,并处罚金15万元。他还是对自己研制的药物信心满满,他说:我希望先与有关部门沟通,让“组合物”走上正规化渠道,帮助更多的癌症病人,同时希望让全国全世界的专家能关注这一“组合物”并进行了解研究。法院是判三缓四,我就两个选择,如果我欺骗了癌症病友,我就上刑场;如果我解决了癌症防治问题,最终大家会送我上科学的领奖台,我不可能有中间状态。”

那么秦才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能夸下如此”海口 ”。

二 货真价实的“博士”

秦才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的一个农村家庭。

1980年,秦才东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

1984年公派留学到牛津大学攻读材料学方向博士,1989年11月,秦才东的材料科学专业研究论文获得通过,12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国外理科博士文凭惯例)。

1999年到2001年留校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工作,期间发表了很多科研论文。

读博和工作期间,秦才东接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后来秦才东辞职回国创业,一直在安徽创办企业和专注材料领域研究。

三 丧父后转向“癌症研究”

1990年,秦才东的父亲因贲门癌手术后复发去世。尽管他已经从事博士后研究,但是面对疾病他却一无所知,无能为力,让他对“癌症”的关注超乎常人。他在研究材料学的同时,也十分关注癌症的病理和机理。

时间来到2017年,秦才东身边的亲友陆续有人罹患癌症,动辄花去几百万元,有的保守治疗也没见奇迹,因此20多年的防癌梦想再一次被点燃。

秦才东儿子在网络上发文透露了其中的缘由,他说:“我的父亲在德国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托.瓦博格(Otto Warburg)提出的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和细胞呼吸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瓦博格所提出的理论认为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远大于正常细胞的原因来自于能量的来源差别:癌细胞会偏向使用糖酵解作用取代一般正常细胞的有氧循环,所以癌细胞使用线粒体的方式与正常细胞就会有所不同。”

四 “组合物”神药诞生

受瓦博格“细胞呼吸”理论启发,秦才东使用一些强还原性的物质组合,配置出“组合物”,旨在预防癌症,后来该“组合物”被命名为“博狮组合物”。

初期,他自己尝试在皮肤外涂抹,发现有“一定效果”。然后,秦才东让自己的妻子、儿子、母亲以及弟弟陆续尝试饮用,后来在亲戚朋友间试用,“发现有效”。在这之后,本地的一些癌症晚期患者陆续上门,寻求帮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病人带病人,让秦才东的免费赠送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样的犹豫和矛盾,很快被登门拜访的病人们打破,需要帮助的人多了,一直免费显然承担不起。于是面对资金短缺和科研经费需要,秦才东设置了“特殊还款条件借条”协议,也就是他自己称作的“互助金”。协议比较长,大概概括下来就是:病人缴纳一定的费用,5年内全部退还。在此期间停止饮用“组合物”或病人去世也无条件退还。

也许是设置合理,病人们对“组合物”效果满意,截止案发时确实没发现有因为“互助金”产生纠纷,这一点从以后病人们的证言证词中也可以看出。

秦才东也想借此机会累计数据,用来申请专利,走向正规。我们通过查询可以发现2019年他申请了相关专利,目前处于“视为撤回”状态。

五 网络正反“热议”

然而变故发生在2022年3月3日,秦才东因“生产假药和非法集资被捕”,马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博狮组合物”为假药。

在羁押的301天里秦才东案件的审理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随着2022年12月法院的判决出炉,大家的议论更是冲上热搜。

大家争议主要有两点,1、秦才东是药神还是骗子?2、 秦才东被判刑冤不冤?

各方观点不一,服用过他药物的患者和家属,在网上联名签署情况说明,证明他的药减少了癌症痛苦,有效果的就不是假药是神医。

就连他的校友中科院院士也向当地领导写信证明他的情况。

六 我的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大家混淆了一个前提,有效果的药未必不是假药,若是假药就不是神医,就是犯罪分子。

若第一个问题得到澄清,第二个问题自有答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的四种情形和马鞍山医疗卫生部门出具的证据,结合当地法院的判决来看,秦才东的确存在制售假药的情形,药神肯定是当不上了,但骗子一说有待商榷,自然第二个问题被判刑是不冤枉的。

但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 2013年浙江人倪海清被金华人民法院因制售假药判刑10年,电影《我不是药神》原型人物也获刑,这在当时也是震惊全国的案件。

类似的事情不只发生过一两次,我们应该思考人民对有效药物的需求和医药短缺及医药执法三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七 他山之石

走印度“世界大药房”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因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受到欧美国家的诟病,近十年来每年原创药企业诉讼中国药企知识侵权案件不断高发。

另外,如果我们不顾知识产权放开仿制药,最后的结果中国本土企业永远不会再有创新药的研发动力了。

暂时的短缺阵痛和长期的创新环境破坏,孰轻孰重,相信您也会选择前者。

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年仿制药的路子,但大多是基础低价值化学药,新药研发也历经十年才算刚刚起步,远远满足不了国人的需求。

2018年才开始的国家医药谈判是个高明的选择,例如治疗脊髓型肌萎缩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万一支降到3.3万,近两年很多特效药都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

2020年开始的特殊药品紧急通道也是罕见病患者的救命稻草。

八 我们不是药神

网友们与其争吵是药神还是骗子,不如一起呼吁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修正提高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对创新的容忍机制,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和评估经过市场验证的治疗方法,通过行政力量调配合理资源让科技和市场对接,以使有效的方法尽快惠及大众民生。

我们有14亿人的医疗需求和欠发达的医药市场,我们的医药改革永远在路上。

同时,大家也在秦才东的判决里看到了政府部门的妥协和让步,制售假他的刑期只有8个月,另外三年是非法集资的罪责。8个月应该是假药犯罪里最低的惩罚了,尽管不是大家热议的无罪释放,实际上也是给他和病患者一个非正式的答复。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癌症患者每年递增数量惊人,中国创新药市场亟待加速。

希望中国的医疗改革能再加快些步伐,希望在老有己养的年代早日实现大病不返贫。

希望我们都不是药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牛津大学   马鞍山   组合   癌细胞   假药   短缺   判决   中国   癌症   骗子   病人   患者   细胞   效果   医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