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丝绸之路在贸易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西北线——陆上丝绸之路及其变迁

北宋时期,丝绸之路在贸易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贸易往来频繁,但到了宋代,陆上丝路受阻,尤其是西夏,其控制的地域恰属汉唐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东段,如经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通达西域的河西走廊段,最为通达。

汉唐以来就是中西交通的主干道,而宋时甘,凉、肃、瓜,沙皆为夏属,经河州入青海的“河湟道”、北接蒙古草原的“羌胡道”、由西宁、大通、门源入张掖的“长宁谷路”等极为重要的商路基本为西夏所占据。在此局面之下,宋朝逐渐失去了对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如此一来,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情况与西夏政权局势息息相关。

北宋前期,河西地区的瓜、沙二州(今甘肃一带)、甘州回鹘等与宋朝保持了积极的贸易联系,保证了丝路贸易在河西地区的畅通。这条线路即经甘州(今甘肃张掖)南下,至凉州(今甘肃武威)穿越祁连山进入吐蕃地区,或从甘州经扁都口进入青海,再转至中原。

大中祥符二年(1009),于阗贡使指出这条陆路的繁荣:“昔时道路尝有剽掠,今自瓜、沙抵于阗,道路清谧,行旅如流。”这一时期,尚有一些国家通过此路贩运香料来华。

公元1030年,西夏袭取甘、凉、肃三州,丝路一度受阻,西方与中原的经济往来大多转经与宋朝有良好政治关系的吐蕃地区,吐蕃唃厮啰复通经河湟地区入中原的“古吐谷浑道”,受阻的陆上丝路重新畅通,此道改由秦州道西至青唐城,走丝路东段吐谷浑道,西达鄯善、于阗,史称青唐道或青海道。

青海路成为了宋代中原与西夏陆路交通的唯一孔道。元丰年间,拂菻(东罗马)前往宋朝朝贡就是走的此线:“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青唐,乃抵中国”,于阗入宋朝贡同样也是如此,“道由黄头回纥、草头达靼、董毡等国。”

西域中继贸易兴起

尽管受北宋边疆割据政权林立,丝绸之路贸易的长距离贩运不及从前,但割据的地缘政治却造就了兴盛的中继贸易。

公元9至13世纪的西北地区已经是一个大的中转贸易市场,西域诸蕃(于阗、回鹘、西夏等)凭借着优越地理条件,利用本地或中原特产与海外诸国进行贸易,再将换取的外国商品转卖给中原地区,以此往复谋利,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得以继续发展,以至于“西若天竺、于阗、回鹘、大食、高昌、龟兹、拂林等国虽介辽夏之间,筐筐亦至”。

西北中继贸易取代长途贩运成为10至13世纪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促使西域汇集了不少香料。香料通过西域中继贸易输入中国大致遵循着两种渠道,一是朝贡贸易,另一种是民间互市贸易。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入宋的物品中,香料占了很大比重,主要有乳香、木香、安息香、鸡舌香、龙脑、麝香、阿魏等。其中,于阗和回鹘贸易最频繁,进贡香料数量最大。特别是于阗国“熙宁以来远不逾一二岁,近则岁再至。所贡珠玉,珊瑚、翡翠、象牙、乳香、木香、琥珀”于阗国不仅朝贡次数多,规模也很大。

《宋会要辑稿》载熙宁十年(1077):“于阗国进奉使罗阿斯,难撕温等有乳香三万一千余斤,为钱四万四千余贯,乞减价三千贯,卖于官库”。元丰三年(1080)于阗国进奉物品有乳香、杂物等万余斤,数量之多,使熙州不敢解。

于阗、回鹘等西域诸国频繁来贡,实际上是借朝贡之名与“民间私相交易”,宋人李复在《乞置榷场疏》中讲到:“臣窃见回纥、于阗、卢甘等国人,赉蕃货,以中国交易为利,来称入贡,所赉物货上者有至十余万缗,下者亦不减五七万。”

西域诸国在北宋中后期进贡香料比较频繁,此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通过这种形式输入中国的香料也大不如前。与逐渐走向衰落的香料朝贡贸易不同,民间互市贸易却一直是宋与吐蕃等西域政权的重要贸易形式。

熙宁年间王韶开熙河,首先在古渭寨(今甘肃陇西县境内)设立市易司,由官府统一管理:“因收其赢以助军费,更辟荒土,异日可以聚兵”。王韶占领熙河后分别在熙、河、兰、岷,庆,渭,黎、雅州设立买马场利市易务。

北宋绍圣四年(1097)又在邈川,砍龙、讲朱(后二市在今青海循化、化隆境)开市互易,“以通蕃汉贸易”。当然,除了吐蕃参与该地区的互市贸易,还有西夏、高昌、龟兹等地的商人,高额的过境税具有极大的诱惑,占据河西地区后不久的西夏也很快投身入转口贸易,此举加速了丝绸之路在河西段的恢复与发展,采取边境互市贸易形式的香料买卖发展起来。

《宋史》记载:“西夏自景德四年,于保安军置榷场,以缯帛、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羱羚角、碙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非官市者听与民交易,入贡至京者纵其为市。”宣和年间回鹘来宋朝贡贸易“往来皆经夏国”。

西域诸国参与互市的商品有麝香、阿魏、木香、安息香、乳香等香料,西域并不产香料,这些香料正是通过西北中继贸易辗转输入至宋的,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时期西域中继贸易的存在。但到了南宋时期,由于金占据了原北宋与西夏接界的陕甘地区,宋与西夏的榷场贸易以及朝贡贸易随即中止,陆上丝路贸易进一步萎缩。

总之,北宋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较前代有所收缩,但无论是西域诸国的香料朝贡,还是民间香料贸易,其规模都是不可忽视的。回鹘、于阗等西域诸国利用陆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积极从事中转贸易,成为西北线上的重要香料输入国。

然而,西域中转贸易不如直接贸易来的方便,也不如海外贸易深得政府支持,所以西域诸国与宋朝的香料贸易往往比较受限,其输入的香药种类较为单一,多见乳香一项,而南海诸国往往是香料产地,或是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中心,能够汇集诸多品种的香料,且数量庞大。

因此,陆上贸易仍比海上贸易略逊一筹,这是因为“与海上贸易相比,宋代西北丝路贸易已居于绝对次要地位,对外贸易重心已由西北陆路完全转向了东南海路。”尤其到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愈发兴盛,陆上丝绸之路则日渐式微,香料的输入基本依靠海上丝绸之路。

东线——宋日及宋丽的香料往来

宋朝与日本并没有直接朝贡关系,双方一直保持较为冷淡的外交态度,但双方商旅和僧侣频繁交流,往往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进行贸易的功能。

宋日之间的海上贸易依然频繁,香料就是其中的重要商品,“南宋时,日本输入的和前代一样,仍以香药、书籍、织物、文具、茶碗等类为主。”而宋朝与高丽的贸易往来鲜有中断,“高丽在宋、辽或宋、金之间的抉择以政治(国家安全)为主要依归,而与宋朝的交往则以经济为主要目的”。

“宋朝商人向高丽输出的商品中还有香药、沉香、犀角、象牙等西南亚洲的产品”。《高丽史》中常见“宋商”、“宋都纲”等字眼,应该是指前往高丽的宋朝商人,宋商还常常以商团的形式大批前往高丽贸易,因此受到高丽国王的接待。

宋日香料贸易路线

宋代,中日香料贸易以宋朝的明州(今浙江宁波,后改称庆元)、杭州、温州、泉州等港口为主,日本是以以筑前的博多港为主。宋商前往日本的航路主要走从明州出发到博多港的大洋路航线,此外,还有北路航线和南岛路航线。

大洋路航线

大洋路主要从两浙地区(主要是明州)出发,经平户岛与肥前的值嘉岛一带,最后到达筑前的博多港(今北九州的福冈县),明州、平户岛、博多港遂成为这条路线上的重要港口。

明州港,绍熙五年(1194)改名为庆元,位于今天浙江东部沿海宁波市,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是天然良港,其海岸线曲折回环,东亚地区季风的风向和自然洋流的流向对明州也极其有利,江浙沿海地区每年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方便船只前往日本,而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是船只从日本返航回国的好时机。

总的来说,浙东商人可以利用夏冬两季独特的季风和洋流前往日本九州。明州逐渐成为海道辐辏之地,南通泉州、广州,北接太仓刘家港、密州和登州,东与高丽、日本隔海相望,西通五湖、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丝绸之路   吐蕃   西域   于阗   贸易   陆上   西夏   宋朝   日本   北宋   香料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