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陆英出嫁,嫁妆摆了10条街,却遭夫家嫌弃:过头了!

1906年,陆英出嫁。十船嫁妆蜿蜒百里,从扬州到合肥。送嫁的队伍,前面的已进张家门,后面的排了足足十条街。

成套的紫檀家具、绣满珍珠的被面、以盒计数的翡翠、用银饰装扮的扫帚……这阵仗,愣是让见惯了锦绣珠玉的张家人都惊叹不已。

陆英的父亲陆静溪,是掌管两淮盐运的官员。新郎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张家是合肥当地的望族。

张陆联姻,强大的背景加上丰厚的嫁妆,可谓轰动一时。几十年后,老人们谈起这场盛典,都还津津乐道陆家的豪气。

然而,更惊人的是陆英的美貌。当新郎挑起盖头,新娘子羞怯的一抬眼,怔住了17岁的张武龄,新娘的美貌也惊艳了众人。

可张家的一位老人却说:“过头了,要薄命的!”

当时,没人在意老人的话。

没曾想,16年后,老太太的预言竟然成真。

陆英

1、从名门千金到当家主母

陆英13岁那年张武龄10岁,可张家愣是早早定下了这门亲事。

张家是合肥的四大家族之一,族中子弟贯来和当地望族联姻。合肥离扬州200多里,为什么张家非要舍近求远娶陆家千金?

全因陆英端庄贤淑,名声在外。

陆英的父亲陆静溪祖籍合肥,因为就任盐运司才迁至扬州,母亲是李鸿章的侄女。陆家富贵,但陆家的后辈却丝毫没有富家子弟的娇横。

特别是二小姐陆英,小小年纪就帮着母亲打理家中事务,再加上知书达理、聪明伶俐,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张家长孙虽然只有10岁,但好姑娘不等人,张母只有早早给儿子把婚事订下才安心。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张母的眼光,陆英进门口后,婆婆便将主母的重任交到了她的手上。这是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的考验。

21岁的陆英这时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家庭。

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有八个弟弟,他本是五房的孩子。因为张树声原配无子,小妾只生得一个女儿。于是,就将张武龄过继来当长房的长孙。

张武龄

长房人数众多,又是张家最显赫的一支,长房媳妇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后宅家务,还要负责管理家中人情往来、账务支出。全家40多口人,上有5个寡居的婆婆、姨奶,下有小叔姑子,以及仆从杂役的工作安排……

然而这些难不住陆英,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和却相当干练。

对外采买、田租财务这些繁杂的事在她的手中变得井井有条。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她经手的事无不周到妥贴,族中长辈对她无不交口称赞。

陆英不仅跟长辈相处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家中仆人也有了了解。会经营的放到外面打理生意,厨艺精妙的分到厨房掌厨,心思细腻的派去照顾老人……

一个姓高的保姆聪明伶俐,记忆力超强,陆英将她调到身边,帮忙处理亲友生日及各种重要的纪念日。有了得力助手,陆英的工作轻松不少。仆从们对新主母,也相当佩服。

陆英看似柔弱,实际上心细胆大。从小跟着母亲料理家务,经常要接触到家族生意,她对生意、银钱,有着特别的敏感。

一次,在财产分配时现金不足。她瞒着婆婆,把张家在银行里的金锭换成现钱应付周转。几个月后,金价爆跌,陆英再用手中的现金购入大量黄金,一出一进,不仅办妥了事,还赚了一笔。

在陆英的主持下,张家的一应事务安排得妥妥当当,她也得到了长辈的认可跟丈夫的敬重。

陆英精明却藏而不露,能干却总是低调示人,作为豪门媳妇,她进退从容。但这也只是媳妇份内的责任之一,对于家大业大的张家,最重要的是生一个儿子好继承家业。

2、连生四女,张武龄挺身护妻迁居苏州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陆英的婆婆没有生育,对“继承香火”格外重视,她把陆英看成是全部的寄托跟希望。

陆英的肚子也很争气,半年后就传出喜讯。

婆婆高兴得不行,可盼来的却是长女元和。虽然不是期盼中的长孙,但是想孩子想了一辈子的婆婆,看到孙女一样高兴。她想,能生就行,反正能生孙女就肯定会生儿子。

元和断奶后就被奶妈抱到上房,在老太太房中养着,这是其他孩子没有享受过的至高待遇。

张元和与顾传玠

可第二胎允和依旧是女娃,而且这个孩子早产加脐带绕颈,生下来时脸色发青双眼紧闭,一声不吭。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活不成了,可婆婆却不同意放弃,她让一个仆人抽烟,用烟去喷这孩子。

那个仆妇整整抽了108袋水烟,硬是把半死的娃儿给呛活了过来。

经过这番折腾,虽然老太太心里想孙子,可面对这起死回生的孙女,她也一样心疼。

等到老三兆和出生时,张家有人憋不住了,“中看不中用”,“生不出儿子,再能干有啥用”满是怨言。陆英知道他们盼男丁,如今连生三女,她自己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兆和之后,陆英生过一个男孩。但是因为脐带出血,没多久这个千呼万唤才出来的长孙夭折了。张家人对陆英的指责便从“不会生”变成了“养不住”。

陆英深受打击,大病了一场。

张兆和与沈从文

怀第五胎时,族中一位叔祖母心疼陆英,经常过来安慰她,说这胎肯定是个男孩。这位叔祖母也是李鸿章的侄女,身份比张家人高出一头,她的体贴给无助的陆英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没曾想,这一胎又是女儿,取名充和。

张家人在等待中已经麻木,给充和找的奶妈也不像前面几个孩子那样精心。奶妈奶水不足,充和经常饿得大哭,有时陆英抱着充和娘俩一起哭。

孩子哭是饿,陆英哭是生子的压力太大。叔祖母体贴陆英,跟他们夫妇商量想抱养充和。

叔祖母自己生过一个女儿,女儿又生女儿,可是后来女儿跟外孙女都走在了她的前头。听着充和的哭声,她动了侧隐之心。

此时,陆英肚子里已经又怀上了第六胎。身体的疲累,管理家务也要耗费精力,叔祖母的请求对于陆英来说,无异于是出手相救。

叔祖母本身就是名门闺秀,有着极高的眼界跟格局。充和6岁后,她不惜重金聘请当时的名师大儒悉心栽培充和。其中吴昌硕的弟子、考古学家朱谟钦就当了充和五年的塾师。这是只有极少数所谓的“书香世家”才能给子女提供的“贵族教育”。

张充和与傅汉斯

连生四女,生子压力让陆英不堪重负。幸好张武龄疼爱妻子,夫妻二人没有因为女儿而感情疏远。张武龄为了减轻陆英的压力,带着她跟孩子迁居苏州。

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以军功成就了显赫的合肥张氏。但到张武龄这一代已经完全没有了“尚武”的痕迹。

张武龄跟其他豪门子弟不一样,他不沾烟酒,不好赌毒、不纳妾,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和藏书。

他最大的梦想是办一个女校。

多年来,他看过太多女孩子因依附而无力,因无能而末路。所以,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帮助这些女孩子掌管自己的命运,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

所以,当张武龄看着爱妻被生子的压力折磨,他当机立断带着妻女迁居苏州,他希望妻子在苏州可以从容地生活。

他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希望女儿们接受新教育,长大后能走出自已的路。

张家四姐妹

3、书香传家,名媛才子并非偶然

在苏州,陆英特意选购了一所有大花园的宅院,好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陆英在新宅子里开辟了四个书房,夫妻俩各一个。陆英的书房跟张武龄的正好相对,一抬头就能从窗户看到对方。张武龄不时过来问她一些家事,征询一些意见,小日子过得安然和乐。

孩子们共用的另两个书房,40平米的两间大屋里,四壁都是高及天花板的书架,各种大小报刊、诗词、国内外名著、传奇、剧本应有尽有。 这些书,任孩子们自由翻阅。

别人家的书都是整齐地码在书架上,张家孩子的书堆得到处都是,地板、走廊、花园,无处不是孩子们阅读的场所。

陆英不仅让孩子们多读书,更鼓励家中的保姆读书。

张家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保姆,这些“小先生”要负责教自己的保姆识字。为保证学习效果,陆英特意设置考核制度,得头奖者有赏,“小先生”也会受到表扬。

一时间,张家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带兆和的保姆学得特别认真,晚上的休息时间都在学习。遇到不懂的字,她马上摇醒已经睡着的兆和,搞得兆和一度很烦她。不过,这样结果就是,张家保姆个个都能说会读。

陆英认为,保姆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只有提高保姆的素质,才能杜绝她们将不好的习惯带给孩子。陆英不仅鼓励保姆们学习,还允许她们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家中小住,跟家中孩子一起玩耍,以解思子之情。

因为陆英的宽厚善良,保姆们对孩子照顾得极其用心,对陆英也心怀感恩。

读书之余,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就是看戏。

张武龄喜欢昆曲,戏院有他常年包下的包厢。但凡有空他就带着陆英跟孩子们一起去听戏,保姆们也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听昆曲。陆英本就是戏迷,昆曲、京剧、沪剧样样拿手。

因为自己喜欢,她也有意引导孩子们对戏剧的兴趣。

张武龄更是请了昆班名角来给孩子们上课。玩乐中,孩子们一边学唱昆曲,一边开始了剧本创作。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孩子们跟这门古老的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元和后来成为了昆曲度曲家,充和移民美国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教授书法和昆曲,弘扬中国文化长达半个世纪。

张充和

陆英出嫁时,母亲为了护她周全,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准备嫁妆。她想用盛大的嫁妆为女儿铺就安稳的人生道路。可陆英却发现,自己始终被捆绑于后宅的家事中,不得自由。

她也是读过书,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她希望女儿们能有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她从不约束孩子们,让她们在自由中发展自己的所爱跟所长。正是陆英的这份远见,为女儿们打下了积极、温暖的人生底色。

张家姐妹们在下棋

4、英年早逝,临终遗嘱为儿女铺路

举家搬到苏州后,陆英就像转运似的,一连生下5个儿子。喜得孙儿,婆婆再满意不过,陆英的人生此时堪称完美。

然而,天忌满,人忌全。

就如陆英新婚时老妇所说“过头了,要薄命的!”不管是美过了头,还是富过了头,都不是好事。

陆英成婚16年怀孕14次,9个孩子长大成人。频繁的生育掏空了陆英的身体,繁杂的家事耗尽了她的精力。因为身体过于虚弱,在拔牙时因感染导致败血症,生命垂危。

临终前,陆英将孩子们的保姆叫到跟前,每人给了200大洋,恳请她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以后是否有钱,都要将孩子照顾到十八岁,保证孩子们成年之前能安稳成长。

陆英将孩子托付给了保姆后,撒手人寰。时年36岁,死时腹中还怀着一个孩子。

她知道,张家家大业大,她去世后必然会续娶。到时候,没有母亲的孩子该怎么办?她希望自己走后,保姆能一如既往地保护她的孩子。

事实证明,陆英确有先见之明。她去世一年后,张武龄娶了比他小10岁的韦均一。

韦均一比长女元和只大7岁,脾气坏到极致。她不喜欢张武龄,嫁给他只因韦父看中了张家的家势。

韦均一更加不喜这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她跟孩子们的感情并不融洽。

她甩过元和耳光,阻止元和到上海读书。允和为了帮姐姐鸣不平,跟韦均一发生了激烈冲突。韦均一一气之下烧掉了陆英留下的所有信件跟照片……任凭孩子们痛哭哀求,也不为所动。

韦均一跟孩子们

每当继母对孩子发难,保姆们会悄悄给张武龄打电话。可张武龄是个老好人,他觉得妻子跟儿女,不管帮哪一方都不公平,所以,他的处理方式是:两不相帮。以免激起继妻更大的怒火。

可他的不出声,同样助长了韦均一的气势,她跟孩子们的关系一度势如水火。

孩子们幸亏有保姆相护,才度过了那段亡母又失去父亲庇护的艰难岁月。陆英之前种下的善因,现在变成了孩子们的福报。

那些年,保姆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小主人。

韦均一不让孩子们读书,她们就去找救兵;韦均一关孩子们禁闭,她们就悄悄放人……直到孩子们一个个考上大学,成家立业。有的保姆在特殊年代里,还悄悄给缺少吃食的小主人送东西,有的甚至带大了张家的第三代。

陆英为孩子们留下的这些“自己人”,温暖了孩子们的整个少年跟青年。

陆英的九个儿女

有人说,陆英出身名门,可最终还是落为生育机器,太不值。

值与不值,难以评说。不过从母亲的角度来看,陆英无疑是成功的。

在她的影响下,长女元和精通昆曲,次女允和擅诗文,三女兆和是作家,四女充和精通书法跟昆曲,执教于耶鲁大学。

她们被后人称为“最后的名媛”。

四个女婿分别是:昆曲名家顾传玠顾传玠、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大文豪沈从文、美籍汉学家傅汉斯,都是业界翘楚。

姐姐、姐夫们的光环太过耀眼,可五个儿子在各自领域也都各有建树:宗和是文学家,寅和是诗人,定和是作曲家,宇和是植物学家,寰和是教育学者。

张武龄跟女儿们

陆英的一生短暂而匆忙。

“合肥四姐妹”之所以能成为名媛,那是因为她们的母亲就是名媛。

陆英开明、善良的性格,给孩子们铺就丰厚的家庭底蕴,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名媛   叔祖母   长孙   昆曲   合肥   嫁妆   苏州   婆婆   保姆   女儿   孩子   陆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