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彷徨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的灵魂

回家过年,彷徨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的灵魂

疫情这三年,每一年春节都是不一样的春节,今年也不例外。

对于大多数在外地工作的游子来说,回家过年的心情是无法阻挡的。

每到年底回家的那一天,我必然清晨三四点就起床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睡不着,然后催促老婆小孩洗漱出发了。

老婆每次都笑话我,其实我知道。

因为家乡有我们的牵绊和回忆。

或许是已年迈而无法围绕膝下尽孝道的父母;

又或许是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妻儿,各自忍受孤独与寂寞;

又或许是融入骨子里的童年回忆,还有那些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兄弟。

家乡始终是我们深埋在心底的根,在外纵有千般好,但这股乡情时不时会从心底冒出来。

不回去过年,心中空落落,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少了年的味道。

回去了过年,其实已经物是人非,也难以找寻曾经的味道。


01 过年回家,找寻我们儿时的回忆

家乡承载了我们太多儿时的快乐回忆。

我小时候在村里上小学,学校坐落在河岸边,冬天风大特别冷。每个年级一个班,教室的窗户是用报纸糊起来的,风嗖嗖的往里面钻,地面是坑洼的泥土地面。冬天太冷了,我们就在雨鞋里面穿两双袜子,但依然手脚生冻疮。有的同学就用铁皮罐头做一个很小的炉子放点木炭取暖,遇到出太阳的天气,一群男孩子就在墙角挤来挤去,美名其曰“挤暖”,女孩子就在教室外跳跳皮筋。

学校唯一的两层木头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我记得我们经常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帮忙印刷油墨试卷,这种试卷做完了,整个手掌都是黑黑的油墨。

如今学校也关闭了,村里的小孩子都到镇上上学去了。

当然小时候最是盼望过年,每到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冬至节开始腌腊肉,腌好的腊肉挂在柴火坑上熏的黑乎乎的直冒油。大人们很早就领着小孩上县城准备新衣服,县城其实也就一条卖衣服的街道,但总也要来来回回要走上七八趟,和店家反复讨价还价可能就为了便宜那么几块钱。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就开始大扫除,把家里的木头家具拿出来用米糠搓洗,再自家炸点糯米枣糕之类的就是过年的年货了。父亲读了高中,因此对联都是自己写,我都是给父亲打下手。

年三十晚上洗完澡,迫不急待的就把新衣服穿出来,左邻右舍的小孩子就聚在一起,拿着压岁钱买点鞭炮和玩具,玩的不亦乐乎。

因为,家乡有我们妈妈饭菜的味道。

父母年纪大了,接他们到外地生活,总是觉得不自在。在农村生活习惯了,走出家门都是乡里乡亲,拉拉家常也很开心的。在城里没有办法适应,就像那笼中的金丝雀,无法习惯的寂寞。

只要他们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孝心。


02 过年回家,物是人非渐行渐远

回到农村,长辈们最常问的就是:

“在哪里上班?一年能赚多少钱?看谁家的小孩子赚了多少钱,开什么车回来了。”

我记得刚工作那几年,工资很低,每次回家都很尴尬,头顶着大学生的光环,却拿着微薄的薪水,碰到亲戚朋友问这个问题,脸上羞的通红。

回到农村,见到曾经的朋友和同学,常聊的就是:

“在哪里上班?结婚了没有?孩子多大了?”

下一句可能就没有话题了。

曾经儿时的渣土路、果树都被现代化的柏油路、小洋房代替了。除了左邻右舍很多的人都已经不认识了,曾经的朋友也各自成家立业,共同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再也没有以前吃饭、喝酒、打牌、吹牛的自由和随意的感觉,甚至隐约觉得自己像个外乡人,有点难以融入。

我们的小孩,对农村没有任何的概念,我们曾经觉得有趣的乡野,在他们眼里比不过任何一款电子产品,他们也没法体会下河摸鱼,放牛割草的乐趣。

我想,假如有一天,父母不在了,过年回去还是不回去就是个迷茫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割草   腊肉   左邻右舍   儿时   彷徨   小孩子   家乡   味道   小孩   灵魂   父母   现实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