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要想超越苹果,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为什么?

文丨侠说科技

华为要想超越苹果,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为什么?

首先声明,这里的“死路”是指行不通!换言之,在苹果没有遇到自然消亡或是其内部发生如当年开除乔布斯这样重大决策性失误的情况下,华为想要在智能手机乃至其他电子消费产品的同品类中超越苹果,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为什么?

之所以笃定的说华为没有超越苹果的可能不是因为对华为存在偏见,也并非所谓的个人情绪,而是因为我有过一次随公司技术员出国工作的经历。你们知道吗,在过程中技术员多次提醒我,在国外,不要轻易的说自己是中国人。

这是为什么呢?我也很费解,但是当我真正的来到外边的时候我就彻底的明白了,吴京战狼中的那一套根本不好使!比如我在签证延期的时候,中国护照就是要多收你几百块钱,我问为什么,人家就说不知道,没理由。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战狼中有一段是很真实的,而且这段的真实性远远大于其他桥段,就是于谦扣吴京回扣那一段,让我彻底的明白了什么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你亮中国护照入境其他国家就是找你要小费,不给就不让你走,弄不好还要关你小黑屋。

除此之外,在海外衣食住行不仅比别人贵,他们还有严重的地域歧视以及种族歧视。你像澳大利亚,东北人还有福建人想办澳洲的旅游签证是非常的困难。看到这你还会相信吴京相信电影吗?我是肯定不会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了,这跟华为超越苹果有什么关联?别急,且听我细言!乍一看,这件事似乎跟华为超越苹果这件事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如果你有联想能力的话,你应该可以明白,外边的环境跟电影甚至跟我们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不仅涉及到我们个人,甚至涉及到了诸多中国的跨国企业。举个例子,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词在国内打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到了外边,面对的可能就是巨额罚款。

在Twitter上看过一个视频,很多国内的专家也曾讲过这个问题,说脑白金的广告要是在德国打,首先德国的卫生部门会强制性的对这家企业做精神疾病的鉴定。理由也很简单,说你既然说了不收礼,怎么还要指定收礼要脑白金呢?你到底是收还是不收?如果你不给出合理的理由,罚!

所以大家看,在国内玩命打广告的企业到了外边之后,广告的严谨程度往往要高于国内好几倍,甚至很多靠打广告从而被大众熟知并感觉很强的企业到了外边之后变得“默默无闻”。那么,你觉得华为能够例外吗?

记得网上曾一度流传华为在迪拜塔打广告的事,好多人看了相关视频之后评价说,感觉华为很强大。那个视频我也看了,强大不强大我没有感受到,但是我发现华为打的相关广告并没有像在国内这般具有争议性。

举个例子,问界中控屏,华为的宣传是2K HDR 智能中控大屏,右下角一行小字里说,2K分辨率指中控屏幕分辨率1920X1080,1920X1080到底是不是2K?这样争议点是不是就出来了?争议点出来了,是不是就火了?火了之后是不是就有销量了?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记得当时网友就这一问题讨论的是面红耳赤,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说是2K也对,说不是2K也对,看到这大家是不是也模棱两可摸不到头脑了?这件事在当时我也关注了,也发现了争议点,想要弄清楚1920X1080到底是不是2K的核心点在于,中控屏是按照哪个行业规范定义的。

曾经,OPPO Find X2将3168X1440的屏幕称为3K屏,直接引来了一众网友的口诛笔伐,最后老老实实的改回了2K。三星5120X1440的屏就没有叫5K,而是取了一个不会引起误解的名字,双2K。

如果按照华为中控屏小字中说的那样,“符合2K分辨率的关于水平分辨率达到约2000像素的要求”就可以称作2K的话,OPPO Find X2没有理由被网友口诛笔伐才对,三星的5120X1440的屏幕完全有资格称作5K屏,可是为什么OPPO会被网友口诛笔伐,三星为什么不叫5K而是双2K呢?

原因很简单,在手机、显示器、电视等传统屏幕领域,厂商之间很早就心照不宣的建立了一套和消费者之间相互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 “ 2K QHD ” 的标准是 “ 2560X1440 ”“ 4K UHD ” 的标准是 “ 3840X2160 ”,如果高于这个标准,叫 2.5K、5K也完全没有问题。

苹果的iMac 2017中规格介绍其是分辨率是5120X2880,2880远远大于2160,所以苹果对外宣称5K没有引来议论。而且通过这三个例子大家应该也能发现了,在手机、显示器、电视对几K的定义是由后面数字决定的。

换言之,1920X1080是不是2K,该如何定义,如果按照手机、显示器、电视的标准来说的话,判定它是不是2K的关键是1080而不是1920。明白这个道理后,相信大家也能明白了,华为把问界的1920X1080分辨率的中控屏定义为2K是钻了中控屏品类归属不明确的空子。

絮絮叨叨,长篇大论啰嗦了这么久不是为了让大家关注华为把1920X1080定义为2K合理不合理,而是让大家明白,这样宣传方式在国内很普遍,很容易获得成功,但是到了外边,这种宣传方式不仅失去效用,甚至会迎来巨额的处罚。

小米相信大家很熟悉,也相信大家都了解小米在互联网宣传上的“造诣”,但是大家不妨去看看外边的小米,他的宣传“造诣”并没有用武之地,华为也一样!

我简单的看了一下华为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广告,他们基本都是跟随外企的脚步,实物图配上一两句话宣传一下亮点,亦或者买广告位做简单的大招牌,再或者以宣传片的方式去宣传,仅此而已。

他们为什么不把在国内的使用的路数搬到国外呢?他们不想成功吗?难道仅仅是害怕巨额的处罚吗?巨额处罚只是一个原因,而且罚款对于华为这种豪横的企业来说,基本都是无视的状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放弃了国内让他们轻易取得成功的路数呢?

这次出去工作的经历让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就拿我们这次外出来举例吧,我们生产的设备因为零件损坏导致设备故障无法从事生产作业,对方要求我公司派出技术员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支付了一笔违约金。

这个结果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接受,漂洋过海不说,吃喝自己公司掏腰包,还得支付违约金,赔本的买卖换做谁也不会干,但是你若是了解其中的过程之后,你只能把咬碎了的牙咽到自己的肚子里。

外国企业与我公司合作之前不仅进行了严格的考察,还制定了非常严谨的合同,这个合同在签署之前,双方会有一个交流会,交流什么呢?他们把采购设备的用途,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时常告诉你,然后让你去分析去判断,这个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正常工作多久。

1年还是2年,你要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然后写到合同中,最后还要给一个保障,在承诺的时间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也就是说,一件产品卖到海外,你要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保障售后。

保证质量,保证售后,这对于买卖行为来说很正常,但是,你能保证这个产品发货出去后真的能够做到1年或2年不坏吗?当然,你可以谈条件,他们也可以自己修,要求也不是没有缓和的余地,但是想要这个缓和,你就得把产品的图纸如数交出去。

把图纸交出去不就等于把自己产品的秘密告诉人家了吗?换做是你你会同意吗?如果是衣服或者玩具这种东西倒是无妨,如果是如光刻机那般的充满科技含量的精密仪器呢?所以你看大多数外企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这只是让你明白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合作或者说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难度的例子,让我们把视角回到华为身上,华为想要超越苹果光靠中国市场够吗?

很显然,不够,那么到了海外市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国内的路数不能用了,其次产品的售后,你能保证在DXO上夺冠的相机到了外国人的手中,能呈现出与这个分数相等的效果吗?

这个东西扪心而论,很难保证对不对?对不起,你保证不了我就有资格罚你,因为你是用这个分数来证明相机的强大,用户又是因为你宣传相机强大而买了你的产品的,结果你保证不了,看到这大家明白了吗?

超越苹果,靠中国市场不够,国内使用的路数在外边行不通,产品出现问题还要被处罚,难不难?难,但是苹果做到了全球畅销!为什么苹果能做到?

首先,对产品零件的质量要求十分苛刻,这是业内周知的事,其次,在宣传上只介绍产品,官网介绍产品的时候做的非常严谨,这一点大家可以自行比对自己去体会。即使如此,苹果每年面临的投诉依然可以媲美其收益,都是排在顶尖梯队中的存在。

苹果几乎每年都有被罚款的事发生,集体诉讼的新闻相信大家也是屡见不鲜,欧美联合调查的事相信大家也有过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苹果还能做到全球畅销,我说它是一门学问,不过分吧?

苹果为什么能够做到?品牌效应足够大,IOS系统以及A系列芯片还有软件生态,这些卖点带来的用户粘性足够强,给软件开发者供应链销售商的利益足够多,这些都是苹果的优势,那么请问,华为有吗?

很多人认为华为手机销量高就代表着华为超越了苹果,苹果卖8000做到2亿销量,华为卖5000做到2.4亿销量,究竟谁厉害我们姑且不提,华为被制裁你看有几个帮华为站队的?再看苹果,苹果说转移供应链,那些供应链中的企业说走就走,没有足够的驱动力能够实现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三星   华为   苹果   口诛笔伐   路数   死路   销量   小米   外边   广告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