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那个带给秦国变化的先驱者!

秦奋六世之余烈,终成就一统天下。可见任何成功的获得,都不是偶然的,或者说许许多多的偶然,成就了必然。提到秦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因重用百里奚而闻名天下,但秦穆公以后,秦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不安之中,到了秦献公的时候,已经成了西北边陲的贫弱之国,东方六国都不耻于与其会盟。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秦本纪》

秦献公长期在外,但秦出公不打算放过他,因为秦国国内还有很多支持秦献公的势力。出于自身利益,魏国的国君魏武侯安排秦献公回国继位,秦献公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为了摆脱困境,秦献公首先对内部下手,先把规矩定下来,怎么定呢?推陈出新,把秦武公以来定下的人殉制度废除了。这个人殉的陋习,已经在秦国流行了几百年,秦穆公去世时,也有很多栋梁之臣殉葬,就算是公认英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也不能例外。但这个人殉制度,被秦献公废除了,敢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就是秦献公与其他秦国国君最大的不同。紧接着秦献公又消灭了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秦国的西戎狄族,睡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这些戎狄是没办法合作的,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连根拔起,对于这一点秦献公看的很清楚。

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史记·秦本纪》

对于魏国,秦献公的感情很复杂,怎么说呢?他能够回到秦国继位,离不开魏武侯的帮助,这是他回到秦国的基础。当年魏武侯提出安排人帮助秦献公回国即位,秦献公表示了感谢,但同时他没有让魏国的一兵一卒进入秦地,他知道接受魏国的帮助是要付出代价的,河西之地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在离开魏国前,秦献公向魏武侯保证,只要魏武侯在世,秦国就不会和魏国发生冲突,但这个柔中带刚的承诺令魏武侯很不舒服,他知道秦献公不是池中之物,回到秦国是要大有作为的。就在秦献公回到秦国继位的同一年,魏国夺取了秦国河西的九座城池。按照当初的承诺,秦献公只能吃个哑巴亏,眼睁睁看着秦国的国土落入魏武侯的手里。

二年,城栎阳。——《史记·秦本纪》

秦献公继位的第二年,做出了迁都的决定,把秦国的都城迁徙到了栎阳。为什么要迁都呢?首先是为了振奋人心,最重要的是告诉秦人,自己夺回河西之地的决心,屈辱只是暂时的,秦人终将大出东方令天下震动。其次,原来的国都面积太小,容纳不了更多的人口,无法适应秦国要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再次,迁都可以让一些原来的老氏族失去仰仗,让秦献公可以更好的推行变法,同时进一步壮大自己主动求变的力量。

秦献公六年,初县蒲、蓝田、善明氏。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史记·秦本纪》

除了迁都,秦献公还做了很多,改变地方的组织结构,令组织更加有序,更加有执行力。进一步扩展商业活动,来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吸引六国的客商来秦国投资发展秦国的经济。同时改变户籍制度,便于征兵为后期的战争做准备。秦献公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让秦国尽快强大起来!

显王三年,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

周天子没有了威信,但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显王三年,魏国和韩国对周天子不敬,这让秦献公抓住了机会,让他出师有名。他以魏韩两国不尊重周天子为理由,出兵勤王击败了魏韩联军。

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史记·秦本纪》

在二十一年,秦献公又在石门击败了魏国的部队,斩首六万余人,周天子也派使者前来祝贺,算起秦穆公后,秦人有一次出头露脸了。

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史记·秦本纪》

要夺回河西之地,重建穆公霸业才是目的,不过秦献公最大的特点是务实,他不会去说什么,只会直接去做,于是他和号称第一强军的魏武卒展开了正面交锋。魏武卒是吴起为魏国留下的一支强军,或者说特种部队,那么魏国的这支部队到底有多强悍呢?只凭借三万魏武卒,就曾创造击败几十万秦军的惊人战绩。在装备落后,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秦献公率领秦军在少梁不仅击败了魏军,还俘虏了魏军主将公叔痤。这一战不仅打破了魏武卒天下无敌的神话,也极大的振奋了秦人的士气。

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史记·秦本纪》

就在秦献公想继续进取的时候,一切戛然而止,前后二十四年的时间,秦献公为了复兴秦国,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从内心来讲,他是舍不得离开的,他热爱他的土地和百姓,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多年的经营消耗了他的精力,连年的战争,消磨了他的体力,秦国要交给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后他为秦国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秦孝公嬴渠梁,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份重担。

秦献公,在魏国颠沛流离,经历了种种苦难才回到秦国。继位之初就废人殉,迁都发展商业、凝聚人心,在军事上击败了魏武卒而令秦再次名动天下。但他也是位老人,长年的颠沛流离加速了他的衰老,英雄虽迟暮,但壮心不已,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他选择了年轻更有活力,颇具政治眼光的嬴渠梁,而不是自己的小子,善于打仗却没什么政治城府的赢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秦献公安详的闭上了眼睛,因为他相信在秦孝公嬴渠梁带领下,秦国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秦国   魏国   国君   石门   史记   河西   目的   先驱者   本纪   颠沛流离   父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