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海瑞,不仅是怀念“南包公”,也是对浩然正气的呼唤

——海南拜谒海瑞墓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名声与包公差不多,人称海青天、南包公,因此受到百姓爱戴。

海瑞是海南琼山(今属海口市)人,病逝于南京官邸后归葬家乡。去海南,很多人都会去拜谒海瑞墓。

我曾两次拜谒海瑞墓。第一次是在1988年。第二次是在2000年,时隔12年。

从海口市区乘坐汽车不消半小时,就到了琼山县府城镇海秀乡滨涯村。海瑞墓就坐落在那村中。由于因海南建省建特区而引发的“海南热”已悄然冷却,上岛人员锐减,海瑞墓前也极少游人。后来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记叙此行的见闻与感受:


“墓地进口处矗立着一座描花牌坊,上有‘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金光灿灿;两旁一对华表,龙盘凤舞。墓道两侧列着几对石狮石马,个个斑痕累累,如诉如泣。在尽头处便是高大的拱形土坟,坟前竖着一块3米多高的墓碑,上刻一行很长的字:‘皇明敕葬资明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除此之外,也就是不知什么人摆在墓前的几盘供品和袅袅的香火了。

“目睹一代忠良的身后归宿如此凄凉,我的一颗心真有些忿然了!也许是见我怒形于色,一位管理人员走过来,操着海南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这已经是经过整修后的情景了,若是在前些年来,石人见了也会伤心落泪。原来文痞姚文元的批《海瑞罢官》的文章揭开了十年浩劫的序幕,海瑞墓自然在劫难逃,在‘文革’中被红卫兵一夜晚就砸个天翻地覆。牌坊、石狮马和墓碑全被推倒。那些无知的‘造反小将’还掘坟挖棺,抬着海瑞的遗骨游街示众,开批判大会……凄风苦雨终于过去了,海瑞终于获平反昭雪。在一个中秋节,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地重修了海瑞墓。但限于财力,只是做了部分的修复。那时,当地群众还很贫困哪!”


海瑞墓在1991年底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穿过正门的石牌坊,便是100多米长的花岗石铺就的墓道,那些石狮、石马排列整齐,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墓道中间还有三道石牌坊,应该是新建的。墓碑依然矗立,但周围被修剪整齐的翠柏围绕,看上去格外壮观。碑后的墓室已用青砖砌成拱形,四周围起石栏杆,被精心地保护起来。在墓室后面,是身穿官服的海瑞塑像。其后有一个扩建的“扬廉轩”,亭柱上有海瑞写的对联:“三生不改冰雪操,万死长留社稷身”。“扬廉轩”后是一个三层圆形的仿古建筑,名为“清风阁”,阁内有壁画展示海瑞生平事迹。在“清风阁”后还有假山,山上点缀亭廊流水,使整个环境更显幽静典雅。

2000年这次拜谒海瑞墓,正逢海南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水灾。大水刚刚退去,岛上游人不多,但到海瑞墓拜谒的仍然有百十来人。这在十几年前是很少见的。这大概与对这位号称“南包公”的大清官的敬仰有关吧。


据记载,海瑞生于1514年,卒于1587年,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赐进士,历任知县、云南司主事、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在各级官职任上,他刚正不阿,廉洁自恃,力惩贪官,深受百姓爱戴。当他病逝后,南京城万人空巷,哭奠者百里不绝。皇帝派专人将海瑞护送归故里。据说,当海瑞灵柩运至现墓地时,抬灵柩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认为这是海瑞自选墓地,便将其就地下葬。这次在那里,我还听说一个故事:当年红卫兵在掘海瑞墓时,好好的天突然阴了下来,一个大雷将墓旁的一棵古椰树的树干劈去一半。那棵椰树现在还活着呢!

如今,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瑞墓已成为人们到海南必游之地。人们拜谒海瑞,不仅仅是怀念“南包公”,也是对浩然正气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包公   琼山   椰树   红卫兵   牌坊   都察院   墓道   浩然正气   海南   南京   墓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