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行山深处一座石头砌成的村庄,看层层叠叠壮美梯田!

巍巍太行 层层梯田

你能想象,在巍巍太行山间,有这么一大片梯田吗?

与常见的梯田不一样,这里的梯田没有秀丽婉约之态,而是充满壮美之姿,这里便是河北涉县的石堰梯田。

作为旱作农耕文化的典型,它在2022年入选了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让世代耕耘在这里的王金庄人尤为高兴。

石头砌成的村庄

地处河北省邯郸市的王金庄,位于太行山腹地,由五个自然村落、1400多户人家组成。

走进王金庄,仿佛走进了石头的世界,石屋、石桥、石碾、石磨,以及石头铺成的街巷,造就了一座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之所以用石头建造家园,与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王金庄所在的太行山东麓,属于石灰岩山区,缺土少雨,唯独不缺石头。为了在贫瘠的环境中生活下去,人们便就地取材,凿山取石,打造出一座石头家园。

垒石造田 向山坡要粮

因为处在缺土的环境中,王金庄人把泥土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当地人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干完农活从梯田里出来前,都会仔仔细细地把粘在鞋子和锄头上的泥土刮下来,倒回梯田里。

元代时,为躲避战乱,王金庄人的先祖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由于这里是一片石头山,土地资源稀缺,难以耕作,人们只能往高山上寻出路,开山造田。

修筑梯田要先用大石头垫底,铺上碎石,再垒出两米多高的石堰。石堰里填进的土壤,是靠人们用手一点点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

这里的梯田土层极薄,有的厚度还不到20厘米,每开出这样一亩薄土梯田,一家人最少也需要两年的时间。

就这样,王金庄人用了700多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大山的样貌,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道道梯田,仿佛太行山人的筋骨和脊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烙印在山谷之上。

如今,王金庄所在的涉县,完好留存着21万多亩梯田,曾经“十年九旱”的贫瘠大山,如今已是五谷丰登的良田沃野。

栽下“守护树”收获“摇钱树”

这个不起眼的小院,是王金庄最早的花椒市场,如今也是华北地区较大的花椒交易市场。在这里,一年花椒的成交额就有两个多亿。

不过,王金庄人最初种植花椒,没想着靠此挣钱,而是为了那片梯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发现花椒树的根系能够稳固石堰,保护梯田。于是大家开始在石堰四周种上花椒树,给梯田“锁边”的同时,也增加一份收入。

就像当年垒石成田的先祖一样,王金庄人又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在层层梯田里种下了30多万棵花椒树,这让王金庄成为了邯郸市最大的花椒市场。

可就在人们乘势要扩大花椒种植面积时,2016年,一场山洪席卷了王金庄,不仅梯田被冲毁,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也所剩无几,势头正旺的花椒产业由此陷入困境。

然而倔强的王金庄人没有气馁,洪水过后,人们很快开始重修梯田,重新种上小花椒树。

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早已习惯面对生存的挑战。据统计,从1581年到1985年的400多年间,这里就发生了60多次较大的旱涝灾害。庄稼田地一次次被毁坏冲垮,又一次次在人们手中重种重建。

数百年的岁月里,王金庄人不断地修筑梯田,在太行山深处扎下根基,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农业文化遗产”。

寸寸光阴开凿出的层层梯田,也伴随王金庄走过艰难、渡过苦难,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农业遗产,并持续为这方水土带来新的生机。

今天20:00,走进太行深处一座石头砌成的村庄,看壮美旱作梯田,感受一片充满力量的土地。

来源:CCTV4《记住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来源: CCTV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太行山   梯田   涉县   村庄   邯郸市   太行   石堰   石头   举世瞩目   壮美   花椒   深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