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观察|横琴“芯”崛起:“横琴政策+澳门科研+珠海空间”,探路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实习生王美元 珠海报道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公布,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效益显著,也正积极探索琴珠澳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横琴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其中优势资源已取得明显成效。”1月5日,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戈在2022琴珠澳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峰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芯”颁奖仪式上透露,相关政策印发以后,在合作区实际研发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已超过30家,同比增长超一倍。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横琴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合计26亿元,同比增长57.3%,实质开展业务企业超过40家,集中在集成电路研发设计领域,涵盖高速接口类IP、GPU、驱动IC和MEMS等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围绕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采访了多位学者和企业家。在不少受访人士看来,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应充分用好国家赋予的各项创新政策,积极抢抓广东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战略窗口。更重要的是,琴珠澳三地如何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造产业集群效应是破局的关键,应充分发挥三地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等多重优势,从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琴珠澳何以产业协同?

“整体来说,芯片行业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链条,需要系统厂家和云厂商在前面引导,这样芯片应用才能够更明确,不至于走弯路。”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廖志军说。

记者留意到,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产业是合作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其中GPU、高速芯片等优势资源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横琴、珠海、澳门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势,尚未进行有效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横琴、珠海、澳门三地要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发挥三地各自特色,围绕龙头企业发掘潜力,带动产业链的塑造和发展。同时,通过产业生态的建设,形成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测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推动人才聚集和企业聚集。

“一年几次的会议是不够的,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更好的载体、更多的互动,从物理空间的合作到企业发展的土壤都需要加强。”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科技厅厅长谢永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需要更多平台把珠海、澳门、横琴乃至全国的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结合,为企业提供产品迭代的技术来源和支持。

在廖志军看来,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踏板,在进行跨国交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集成电路相关产品获得国际认可。

目前,横琴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提供较为充足的产业载体,针对进驻项目已启用横琴创意谷、国际科创中心等园区,建筑面积超过48万平方米用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若干措施》还提出,支持集成电路领域的重大项目在合作区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在珠海市建设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基地,具体支持措施由合作区执委会、珠海市政府协商确定。

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颇具基础,从1989年起步到如今逐步进入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领先行列、位列珠三角地区第二位。据中半协集成电路设计协会数据,珠海市2022年集成电路设计业年收入118.2亿元。

“珠海市以设计为牵头,以应用为引导,形成了产业集聚,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可以排进前十。”珠海高新区二级调研员张静华以高新区为例表示,珠海市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一共有80家,占全市大概70%,其中设计类60家、设备制造类10家,材料研发类等其他10家,初步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的产业链。

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加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表示,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和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聚居区,集成电路需求强劲。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收达到3.39万亿元,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579.1亿元,增加值407亿元,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7852亿元,占全国37.9%。

三地协同打造产学研发展链条

在不少受访人士看来,横琴具备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珠海有扎实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澳门有国际前沿的科研水平,三地应该结合各自优势,打造产学研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将研究院的科研成果、高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合作区产业发展的动力。

目前,合作区已有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行14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产品包括GPU、DSP、5G射频芯片等,部分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次,合作区积极布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目前合作区已引入国内领先的氮化镓和碳化硅企业团队,完成第三代半导体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布局。

据了解,在集成电路领域,澳门拥有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国家实验室——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关于芯片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及会议的发表量位于全球领先,研究屡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不过,尽管澳门拥有集成电路领域高水平国家实验室等科创资源,但产业链的不完善制约着澳门创新策源能力的放大和升级,大量创新成果只能停留在研究阶段。而横琴和珠海可更加充分承接澳门的科研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合作区已有6家集成电路企业与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培养人才、设立共同研发课题等方式开展合作。

“目前,我们跟澳门大学的重点实验室在模拟电路领域有科研合作,近两年也不断接收澳大的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进入公司工作,例如,今年就有4名澳大硕士生在我们公司实习。”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丁励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芯片在工业与汽车两个领域国产化自给率较低,未来极海将继续在这两个领域深耕。

建立产学研链条,不仅需要前沿的科研成果,也离不开充足的人才支撑。

“对芯片设计公司来讲,人力是最大的成本。”廖志军表示,合作区有“双15”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能够降低,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还能给企业减负,为满足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支持。

在蔡一茂看来,国内和国际的优秀产业聚集地都离不开高校聚集,因为人才支持产业,人才是源头创新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珠海地区创立分校或研究院,如果能够通过政策扶持和吸引让更多高校把人才培养放到珠海和横琴,就可以更好地破局。

当前,珠海市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十所高校。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覃春表示,将对珠海高校集成电路的相关专业建设给予政策支持,扶持基础性的人才培养发展平台,支持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专项引进计划。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澳门   珠海   珠海市   产业   集成电路   芯片   科研   优势   领域   集成电路设计   政策   企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