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如何吐故纳新

佛山制造业新形态的探索已经悄然开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大变革方面表现突出。其凭借较高的城镇化率和较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协调上领跑。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积累,尤其是发达的制造业,让佛山全社会生产率、人均GDP、地均GDP等指标处于25个样本城市上游,彰显其在经济运行质量、动力、效率方面的竞争力。

当中国制造加快现代化的脚步,当广东发出“制造业当家”的强音,佛山迎来了新的使命:塑造制造业的新形态。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探讨中国制造,有一个城市一定绕不开,那就是佛山。佛山是广东工业总产值最大的地级市,在全国地级市之中也稳居第二。

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形态、特别是民营制造业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定义的。

尤其是佛山,从“三来一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时代开始,中国制造历史上的很多形态都在这里留下了辉煌。在今天,我们同样看到,数字经济、功能区经济等新形态、新概念也在佛山兴起。

在这片擅于吐故纳新的热土,一场关于中国制造业新形态的重要探索,已经悄然开场。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塑造新力量

民营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而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之一。要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佛山就是全国最好的试验田。相比深圳,佛山的做法更有借鉴意义。

对比之下,可以看到佛山民营经济的强大:在2022年佛山民企100强榜单上,上榜企业总营收高达18984.47亿元。同年,四川民企百强营收总额为14200.65亿元,比佛山少了4000多亿元。

可以说,佛山创造了中国民营经济、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奇迹。近十年来,佛山民企仍保持着规模优势,但要冲击更高的目标,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还有待提升。

要塑造制造业的新形态,民营企业是主体。为此,佛山做了两件大事。

首先就是更加明确聚焦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这两年,佛山设立运作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掀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此举意义在于,重塑企业的生产形态,引入技术、数据等要素,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效率。

从一台机器人到智能生产线、无人工厂;从精密加工到供应链与销售网络,乃至设计研发……一旦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势头,企业导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设计、新材料的能力就会全面升级。截至2022年10月底,佛山36.3%的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数字化转型,力争2025年达到80%。

佛山为民企干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更加明确聚焦推动企业上市。这将重塑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态。

与长三角一些经济强市相比,佛山民企上市融资意愿相对保守,曾经错过了很多好机会。2022年,佛山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出台产业并购实施方案,设立20亿元上市倍增基金和40亿元产业并购激励基金,力度之大、举措之实前所未有。仅2022年,佛山即新增6家上市企业,另有3家企业已过会待发行。未来,当佛山实现“上市倍增”,将为佛山民企强力导入来自全世界的资本要素,极大强化企业的发展能力。

壮大民营制造业,就要为企业插上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双翼。可以说,过去二三十年,佛山都没有动真格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现在,佛山动了真格,并且有了成效,新的民企也正在形成。

构建新集聚

如果说企业是“细胞”,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产业集聚则是区域经济的“器官”,是制造业形态的重要内容。

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形成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集聚,也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追求。

曾几何时,佛山在产业集聚方面走在中国前列。几十个专业镇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县域经济也领先全国。

但如今,经过几十年发展,制造业几乎铺满了整个佛山。俯瞰佛山大地,制造业企业星星点点地栖息在不同的村镇里,但实际上却又存在着严重的产业不连片、工业不成片问题。

传统集聚的弊端,还涉及到行政边界的问题。佛山全市五区、三十二个镇街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各自为政、相互重叠的现象。一些产业带被行政边界分开,或者局限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发展,全市也一度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全市性产业空间格局。

与此同时,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也被到处可见的工业割裂,让农村、城市的面貌受到极大影响。

实际上,在很多工业经济起步早、村镇经济发达的城市,也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要破解这些问题,就要统筹全局,优化产业布局,在新格局里形成发展质量更高的产业集聚。

为了做好这件事,佛山打出了组合拳。2021年,佛山首次提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高效联动产业格局。2022年,佛山首次将工业用地规模由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以上,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地空间。同时,佛山深化土地要素改革,截至2022年11月,全市已累计完成拆除14.92万亩村级工业园。

全新整理的连片土地怎么用?要建设高标准的产业园、集聚区。在这方面,佛山谋划建设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是代表作。佛山选择重点区域建设这十大园区,在用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希望形成布局合理、集聚有力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其中有多个园区,跨越了一个镇街的范畴,这在佛山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跳出来看,佛山塑造新集聚,本质上就是以打造“功能区”的思维,替代传统的“行政区”思维。

当“散装”的佛山制造业力量聚沙成塔,就会形成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升级新体系

站在更宏观的层面俯瞰制造业,中国制造还面临产业体系升级的问题。这是一个比民企、产业集聚更棘手、更复杂的挑战。

佛山面对的最终挑战也在于此。

中国最广大的制造业也是传统产业,就需要佛山这样的城市,围绕传统产业高端化、现代化作出新示范。

经过多年实践,佛山已经非常清楚这个事实:传统制造业是佛山最大的家底,而且前程远大。市场再怎么发展,佛山的传统产业都是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刚需,而绝对不是包袱。

放眼世界,传统产业也绝不等同于低端产业,传统产业一样可以向高端化、现代化发展,而不是永远走薄利多销、物美价廉的传统路线。

为此,佛山正在从营商环境、土地空间、人才供给、科技创新、工业设计、产品性能、品牌文化、市场渠道等很多环节为传统制造业赋能,让传统制造业吐故纳新,加快现代化的脚步。

与此同时,佛山也要培育具备浓厚现代化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比一些省会城市,佛山高等教育弱,发展新兴产业底子薄。但经过长时间积累,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佛山已通过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团队、引入大项目,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显示装备等领域打下了良好基础。

特别是,佛山正在专门打造多个新园区、新政策,能够支持新产业迈入高速成长的新阶段。

既要推动产业现代化,也要培育现代化产业,让传统产业更“贵”、新兴产业更“壮”,从而形成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就是佛山塑造全新产业形态的打法。

佛山的辉煌,佛山的短板,佛山的奋斗,都是中国制造的缩影。特别对于那些没有特殊资源的普通地级市来说,都能在佛山找到熟悉的故事。

也正因此,我们更应该衷心期待,这样的佛山,能够探索出制造业的新形态,再当中国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制造业   吐故纳新   佛山   民企   传统产业   要素   形态   传统   产业   城市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