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荔乡 浮山胜景

吴子任

清晨,我们从高州市区驱车,往东南方向行驶,往大唐荔乡根子镇浮山岭进发。一路上翻山过村,每一处都是一座深厚的历史宝藏。

浮山岭顶峰海拔966米。因顶上五个小山峰极似人的手掌,故又称五指岭。早就听说“浮山钟灵毓秀”是南粤百景之一,有潘仙故里、浮山仙泉、冼庙灵光、双龙戏珠、灵龟祝寿、龙须献瑞、仙人浴湖、浮山观日八大景观。山岭上,林海郁葱,奇石耸立,青草铺地;山间云缠雾绕,溪水淙淙;山下果林相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我的老家在石鼓,相隔数十公里即是浮山岭。晴空万里时,浮山岭整体轮廓清晰可见,傲然踞立,五指朝天,极具气势;若遇雨雾天气,云雾缭绕半山,峰顶若隐若现,似比天还高,倍觉神奇,心里更充满向往。儿时坐在家门口眺望那灰褐色的岭顶,浮想联翩,山上究竟有什么,它是否一座仙山,其间可有流窜的鬼怪?

是日,风和日丽,我们一行到达山脚下,于荔林中穿梭。一路上繁花似锦,蜂飞蝶舞,小草吐芽,花香沁人,鸟儿吱啾,泉溪淙淙。据说,浮山在古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据考究,隋朝时期的百越族首领冼夫人曾在此驻军扎营,保一方平安。后来,村民为纪念冼夫人保境安民、慈佑一方,在浮山龙须岩下修筑了冼太庙。该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近年,当地百姓踊跃捐资在原庙旧址上拆旧建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冼太庙,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朝拜,香火鼎盛。

浮山岭潘村据称是西晋时期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的故乡。潘仙一生悬壶济世、救苦救难,最后得道成仙。由于其除瘟疫、驱氤瘴,普济众生,深受百姓拥戴,受到当时朝廷的称赏。朝廷为了颂扬潘茂名的功绩,以潘茂名的姓和名分别为潘茂名故乡的州县命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唐贞观八年(公元643年)又用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贞观六年改高州为南宕州)为潘州。这就是隋代茂名县、唐代潘州和如今茂名市名称的由来。

我们沿着山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静。放眼打量周围景致——西北方,荔林绿浪随风起伏,荔乡风光尽收眼底;正东面,南海海面霞光万道,彩云飘动,远处海天一色,归帆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浮山胜景尽收眼底之时,我不由想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一诗。

话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酷爱吃荔枝,每逢荔红时节都派人南下两广采荔送京,重臣高力士为了将新鲜的荔枝及时送到杨贵妃手中,颇费了一些周章。有一次,正遇荔红时节,高力士返高州省亲,扬鞭策马来到浮山岭下,见这里荔林一片接一片,无际无边,高力士欣喜若狂。然而,当高力士将鲜红的荔枝摘下来的时候,顿时为荔枝的保鲜犯愁,如何才能将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呢?

“瓮能装,竹能装,有水便能到长安……”有天中午,高力士不知不觉在荔枝林边的拴马树下睡着了,梦中见一老翁翩翩而至,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高力士一觉醒来,只见拴在树上的白马正用舌头舔他的耳边。他一阵惊喜,立即派人到缸瓦店买回千只瓦瓮,用湿草纸铺垫其内,然后将荔枝一颗颗往里装,再用蜂蜡封闭口盖。几十匹高头大马日夜兼程,直奔长安,回到长安时完整的瓦瓮仅剩50余个,杨贵妃总算尝到了上乘的荔枝。

次年,高力士回高州后,全部改用竹筒保鲜运荔,并吸取之前运荔的教训,先将上千个两头有节的竹筒用水浸两天,让竹筒充分吸收水分,再将荔枝一颗颗塞进去,然后用蜂蜡封口。这一方法果然奏效,荔枝运到长安,丝毫无损,色泽鲜艳,颗颗新鲜。

浮山,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深厚的人文底蕴。踏遍青山人尤醉,风景这边独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浮山   开皇   高州   茂名   蜂蜡   大唐   太庙   竹筒   长安   胜景   尽收眼底   荔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