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儿:80年代春节被认为最有年味儿,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让我们感动儿时浓浓的年味......因为岁末年尾,只为吃这一件事,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坐在灶边啃猪头骨,还有那炸丸子的香味,现在就是无休止的搞卫生,做饭,做菜,等坐下来吃的时候已经索然无味了!满满的回忆全是为了过个年!定格在脑海里的是历史,现在找不回那忙忙碌碌热气腾腾过年的景象了。

1、腊月廿三,糖瓜粘,北方小年

祭灶神,有吃灶糖的习俗。小时候记得腊月23,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好像有几句词儿: 灶王爷,你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好话多说,坏话少说。吃过晚饭送灶,灶台上点香烛,供上茨菇,菱角,荸荠,芋艿,红薯,三样豆制品,甘蔗,水果,糕点,一碗糖水,烧十二个纸元宝(代表,十二个月),当家人灶前磕头,嘴里说:灶君太太,我家一年四季有做的不周的地方,上天多言好事,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然后放二个或者四个炮仗,打开厨房门,恭送灶君上天多言好事!在大年夜吃过年夜饭后,上香烛供品,烧十二个纸元宝,放炮仗接灶君回家。于是就开始了过年的序幕......

2、腊月年俗之:“腊月廿四 ,扫屋子”

在农村几间屋子虽然不大,常年累月的积累了很多灰尘,需要打扫清理,墙壁上挂了一年的画也褪了颜色需要换新的,家里的门帘,窗帘都需要摘下来清洗,犄角旮旯的灰尘也要用鸡毛掸子彻底清扫一下,过年了,总要有一个干净新样子。

3、腊月年俗之“廿五,磨豆腐”

一年舍不得吃,但是年要来,过去人们在这一天都讲究推磨做豆腐、就是为了豆腐的谐音“斗福”,大人们就会把家里的黄豆拿出来,挑一下杂质,然后用水把豆子泡上一夜,在当年磨豆腐都是用石磨,当乳白色的豆浆从石磨流出来的时候,炖豆腐也就成了节日餐桌上美食。

同时在腊月二十五这天,家家也都开始糊窗户,那时候生活条件差,窗户透风就会糊上一层纸,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窗户纸残破不堪,人们舍不得换,就等到腊月二十五这天换新的,现在家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多以窗花代替。

4、腊月年俗之“廿六 ,烧年肉”

腊月二十六,红红火火烧年肉,磨刀杀猪炖大肉,闻着诱人的香味,能掉下一串哈喇子,那时候,忙着过年真的真的很热闹,宰鸡杀猪,一个正月,这家吃到那家,一个正月,可以饱嘴福,一个正月,可以吃到身上长几斤肉

5、腊月年俗之“廿七, 宰年鸡”

民间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的说法,在我们农村家家都养小鸡,鸭子,大鹅,在腊月二十七这天,早早在锅里烧了一锅的开水,就是用来给鸡鸭鹅等宰杀拔毛用的,留着除夕夜炖熟。大人们也会留一只完整的小鸡当成贡品,供奉祖先。

6、腊月年俗之“廿八, 把面发”

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在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蒸花馍,寓意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过去花馍祭神,祭祖,北方发面蒸馒头,南方一般打糕,两者准备的食物不一样,但寓意都差不多,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俗称“把面发”,延续传跟统的习俗,发福发家发财

7、腊月年俗之“廿九, 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前一日,所以也称“小除夕”。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寓意好,一年好运连连,日子蒸蒸日上。小时候我们这边一般蒸馒头菜包子肉包子豆沙包子 ,一蒸就是一整天。

农村七八十年代给亲戚发家就用面蒸鱼,给小孩做满月就蒸花糕也挺好看的!北方也有“面鱼”,一条鱼像彩虹一样好几种颜色,而且各种色素都是天然可食的。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蒸蒸日上又一年。纳祥接福,辞旧迎新。

二十九把油走,腊月二十九这天开始炸干果,肉丸,麻花,地爪丝等,供品少不了油炸的!现在不走油也可以,市场上什么油炸食品都有,样样少买点就足够了!

过去过年扫房,泡腊八醋,做腊八粥,蒸各种各样的馒头,家家户户贴窗花,贴对联,炮声从三十一直到十五!

8、腊月年俗之“三十, 熬一宿”

大年三十,也称为“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为“月穷岁尽之日”。在三十这天也到了一年的高潮,比如:贴春联、贴福字、贴门神、年夜饭、祭祖、挂灯笼、压岁钱、看春晚、守岁、踩岁、点长寿灯(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放爆竹.....

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的鞭炮声,那是小时候过年在农村天天和小伙伴们去放鞭炮,晚上放烟花,点蜡烛灯笼,满村乱跑!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吃着饺子,看着春晚,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是过年最热闹的地方。

小时候的年才叫过年,好吃好穿的都准备在过年吃穿。还有就是父母腊月廿三 小年开始就不出工了 ,父母也是把一年中没时间给孩子做的事都在这几天弥补上了,感觉那个时候每天有吃不完的东西有聊不完的天还有响了一夜的鞭炮声。

9、正月初一 拜大年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跟大父母一起去亲戚家拜年,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基本都是靠走路,有好吃的还有红包拿,小时候过年跟着姥姥去串亲戚,最喜欢看炕边墙上新贴的年画,都是连环画方式~有三打白骨精、龙江颂、智取威虎山……。基本家家都不一样,现在长大了,交通方便了,却没有小时候那种感觉了。

小时候大年初一早上都不用妈妈叫起床,然后穿上新衣服就出门玩去了,现在大年初一都赖床了,然后被妈妈说初一不能赖床。小时候的年味已经回不去了,长大后,经济条件好了,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过年也没有小时候的年味儿了。

10、正月初二 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凡是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娘家,夫妻双双把家回。这一天又被称为“迎婿日”或“姑爷节”。年初二回娘家啊~以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着个胖娃娃……现在:挎着老公牵着娃娃,兜里揣着大红包。春节期间回到“娘家” 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圆机会,叙叙旧,话话家常 让亲情可以更加浓烈 也让爱能够有处安放

这些传统习俗彻底把我带回80后的 童年了,心理有些失落,现在虽然物质丰富但是却没有那段时光的打心底的欢愉了,或许我们都是怀念那个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吧!!!!想起小时候的画面,总嫌时间过得慢,怎么还不过年?怎么还不长大?如今期盼着时间慢一点,它却脚步匆匆,跑的更快了。小时候,年充满着期待与欣喜;到了青春期,年是在无聊与惆怅中度过的;成年了以后,年变得繁琐无味,过年似乎只是为了休息,到了现在,觉得年,过的就是心。

回忆过去,尤其童年时的春节,有许多难忘而幸福的时光。传统文化各地不同,有的还继续着有的已泯灭。消逝的令人惋惜,继承的要珍惜而发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灶君   灶王爷   炮仗   窗花   香烛   供品   腊月   蒸蒸日上   娘家   寓意   除夕   正月   习俗   馒头   小时候   可惜   春节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