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这份“居家心理调适指南”请收下!

摘要:面对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加上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家长们该如何积极应对,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不知不觉,孩子们又一次居家上网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心理应激能力比较脆弱,长时间的居家生活加上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很可能造成心理问题,让他们变得烦躁、压抑、郁闷......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居家学习意味着自己的监管压力变大,自身也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家人之间的“心理冲突”也可能随之增多。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积极应对,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本期我们一起来看。

正视心理问题

居家期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不在常态上,比如经常暴躁、易怒,郁闷、情绪低落,哭泣等等,这些通常是抑郁的最初表现。

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可以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调节心情 适当运动

居家期间,家长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只有家长先拥有积极愉悦的心情,才能带动良好的家庭气氛,帮孩子走出消极负面的情绪。

其次,要带动和监督孩子做运动。

运动是最好的改善情绪的方法之一,家长要动起来,同时带动孩子一起运动,例如跳绳、平板支撑、跑步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核酸转阴的康复者,不建议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在康复一周后,先进行一星期左右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当身体逐步适应后,再进行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复杂运动。

在运动时,家长也要观察自己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看运动后第二天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异常、过度疲劳等情况。如果有,要退回到低强度活动阶段并寻求医疗建议。

最后,帮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

孩子睡好了,心情自然就好,精力也更充沛,上课不容易走神儿。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制定一个作息时间,具体到何时起床、何时熄灯,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可以适当调整。

作息时间一旦制定好后,就要认真执行,家长也要做好监督和表率的作用。

积极互动 促进关系

第一,多陪孩子做点开心的事情。

亲子关系中有一个情感银行,我们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互动,也有消极的互动,两者都必不可少。但是两者的比例应该是5:1,换一句话说,你要训孩子一次,至少得夸他五次,才能抵回来。

第二,多陪孩子做点家务活。

做饭、做家务,不要总是让爸爸妈妈一个人做,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一起跟着做,学着做。孩子做的时候,也不要上去抢,不要说哪哪做的不好,还是要多支持,多鼓励,放手让孩子去做。

第三,多陪孩子构想一下未来。

居家期间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老谈当下,我们要考虑将来。比如你现在怎么想的呀?将来准备做什么?近期有什么目标?远期有什么目标?甚至,可以去做一些更加具体的规划和攻略,把大的目标拆成很多小的目标,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共同达成目标。

愿家长和孩子都能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增强心理韧性,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心理   心理健康   消极   负面   强度   将来   情绪   家长   郁闷   身体   目标   方式   建议   孩子   指南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