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一个月,中国感染为什么那么快?警惕出现第二波感染

自去年年底解开封控之后,我国已经不再实施清零政策,一夜间,奥密克戎病毒仿佛进入无人之境,仅短短半个月到20天的时间就刮起了一场病毒海啸。这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最近,司马南学者谈背后原因。

第一波疫情感染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从大江之南一直到大江之北,几乎所有的省市都被卷入了这场病毒感染风暴之中,感染速度之快,感染人数之多,令人瞠目。仿佛一夜间全民一起陷入了发烧的模式。

解封之初,大数据专家通过百度搜索指数推引出各地的首轮感染峰值到来的时间,大部分都在解封之后的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实际上,有些地区峰值来得比预测更早一些。

近日,光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讲到,浙江杭州正在加速过峰。文章中讲到,其实在国内疫情爆发更早的城市早已经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以北京为例,从12月15日发热门诊的求诊量已逐渐下降。

北京从放弃清零到发烧过峰,一共花了17天,随后,全国不少城市紧跟其后,也在短时间内快速通过峰值,目前已经有300多个城市在发烧搜索这个数据上已经出现了下降。数据告诉我们,这些城市已经快速度过了第一波疫情。

曾经有人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全国各大省市感染率都超过了60%,有的城市感染率达到了80%以上。

再看看我身边的例子,现在无论是亲友还是同事,大部分人都阳了,我们一家,目前还安好,但是已经快没有朋友了。曾经庆幸自己是羊圈外的一个人,现在反而有一丝丝的失落,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阳过的人现在光明正大,肆无忌惮地到处乱跑,倒是我们这些还没有阳的人,整天听别人讲述感染之后的痛苦症状,反倒惴惴不安,小心翼翼。

假如疫情只是经历这一波之后,就可以结束,那么,我们全国至少60%到70%的人已经渡劫成功了,若是这样真是功德圆满,皆大欢喜,可外国的例子却时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司马南学者的思考

今天,司马南学者特意开了一个视频,讲述了他的思考,我把整个视频仔细地看了一遍,觉得他说的话很在理,他一直在思考着:中国感染的速度咋这么快?

他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为什么那么关注第一波峰值出现的时间?因为如果大部分人同一时间内陷入发烧模式,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医疗挤兑,药物短缺,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有限,最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死亡等社会问题。

再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放弃清零之后第一波峰值到达的时间:


我们的邻国日本是从2021年的十月份就开始放弃清零的,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经历了第八波的疫情高峰,也就是说,一年多的时间,从放弃清零后日本感染风波一波接着一波。

今年的日本,更是面临着感染人数暴增的窘境,近日当日死亡400人,创了历史的新高。如此高的死亡率,也让日本紧张得不得了。

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进行应对,虽然看到他们的感染人数增加,感染次数之多,我们有些心惊,可是如果你看到他们全民的感染率,你会更吃惊。

日本选择放弃清零政策,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全民的感染率维持在40%以下,最严重的京阪神都市圈达到了50%左右,其他地区的感染率都在40%以下。

这让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放开才十几20天就有60%到80%的人被感染了,而人家解封了一年多,才40%到50%的人被感染。

第二个让我们惊讶的是日本从放弃清零政策,到经历第一波感染高峰,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是中国的香港,从解封到感染高峰,也用了52天。

韩国用了53天,越南花的时间长一点,从放开到感染高峰经历了71天。这些都是司马南学者在视频中讲到的一些数据。

为什么同样是解封,人家历经峰值的时间那么慢,而我们却这么快?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呢?

说起这个问题,我也来讲讲我身边人感染的经历。

在去年12月解除封控的前两天,孩子所在的小学,据说有一位五年级的孩子发烧到医院就诊,查核酸后发现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时正值周末,他马上报告给班主任,随后,孩子所在的那个班级所有孩子被通知居家隔离。

其他年级,老师通知我们家长以及孩子星期六那天一定要去做核酸,一定要上报核酸检测的结果,才能决定星期一是否正常上学。

结果全校师生经过核酸检测后发现,1到4年级的孩子没有问题,倒是5、6年级的孩子,有人核酸阳性,那两个年级的学生就被通知居家隔离。

我们1到4年级正常上课,只是要求孩子们到学校要全天佩戴口罩。那时我就知道,既然身边有人莫名其妙地阳了,那么说明阳的人数不是一两个人。

孩子学校的情况才发生两天,国家就解除了封控,随后政策转变很快,学校不再进行全员核酸,不再随便停课,有强调让学生戴口罩,但没有强制实行。

由于没有核酸检测谁也不知道身边人是不是被感染,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还是市场上所有的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因为没有核酸检测,大家就不知道身边人感染病毒的情况,只是知道身边有不少人出现了感冒的症状。

随后过了两个星期,某个中学,一个班级里开始有一两个学生被感染,之后几乎呈排山倒海之势:星期一班主任汇报说班里有两位学生阳了,星期二老师就说增加到了16位,到了周末,老师说整个班47人几乎无一幸免。

这班级47位学生就关系到47个家庭,47个家庭以每户四人来计算,就有180多人,180多人每天的活动范围很广,以一个人感染十个人来计算,在短时间内就有1800人被感染。

随后,这个感染数据几乎呈几何级增长,解封仅仅过去20天,身边的人几乎都阳了。病毒的扩散速度就是如此快。我们很好奇,为什么别的国家能够控制两个月左右才达到感染的峰值?

今天,司马南学者在视频中讲述这个问题,他多次强调自己不是专家,是不懂的人,不懂就要学习,于是借用一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系系主任张作风教授的话来解释。

在视频中,张作风教授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感染速度之快的原因:

1、之前的封堵措施,在某些地方可能控制不住疫情。

按照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设置了层层的封控,但由于病毒是细微的,易传染的,而且病毒很狡猾,我们的人为封控并不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因此在解封之前,病毒已经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小规模的爆发。

2、我们国内打的灭活疫苗不能起保护作用

对于这个说法,司马南学者不是很赞同,他认为,不管是美国的疫苗,德国的疫苗,还是印度搞出来的疫苗,没有一种疫苗可以很好把防住病毒,只要疫苗能够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就烧高香了。

3、长时间封控,让国人缺少病毒抵抗力

这种说法司马南学者用了一个比喻,就好比城市里的孩子经常喝纯净水,只要沾上了一点不干净的水,就会拉肚子,可农村里的孩子,穿开裆裤,吃农家饭,反倒身体素质好一样。

封控了三年,让大部分百姓的抵抗力普遍下降,缺乏新冠病毒的抗体,一旦解封,就一发不可收拾。

4、取消了对新冠感染者的隔离措施和社交距离要求

这点司马南学者没有展开讲述,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或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5、人口过于密集,空气中病毒载量上升

这种说法跟之前流行的一个气溶胶的说法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感染了病毒的人呼吸和咳嗽出来的分泌物中带有病毒,病毒在空气中游离,跟其中的一些物质结合,容易形成气溶胶,由于人口密度大,一立方米中的空气中病毒载量增加,自然会造成大规模的感染。

6、天冷关窗,存在误判的情况

意思是说,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又经常关窗,很容易得呼吸道疾病,而出现感冒症状后,大家又没有进行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很有可能把普通的感冒归类在新冠感染中。

张教授分析的这六个方面,也不无道理,但也似乎不全对,至于是否符合我们的国情,相信各位读者心中都有数。

我们关心感染峰值来得这么快的原因是为了下一波感染峰值到来提供借鉴。

因为马上就到春节了,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无法改变的传统,春节有大量的人员流动,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一种传统,在这样的大节日,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极有可能带来第二波的病毒感染。

已经有了第一次的惨痛教训,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虽然有专家说第一波风暴大,预示着第二波很低了,因为干柴快烧尽了,在感染率高的地方,甚至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到底是不是这样?现在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日本已经经历了第八波的疫情,感染的人数和死亡率逐渐增多,我们是不是能躲开这条法则?现在下定论似乎为时过早了。

日本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1、尽可能全民接种疫苗

2、进行分类医疗,把人群分65岁以上、需要住院的人、孕妇及急重症高危人群,取不同的隔离和治疗方式。

3、继续开展核酸检测,并且检测免费

4、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主要做到日常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采用电子支付,尽可能居家办公等。

政府的引导,使得民众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改变,有不少人搬离了高楼大厦,跑到郊区居住,并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针对以上所讲到的原因,还有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这个春节,我们依然要倡导尽量不聚聚,尽量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人员流动,这样才是有效预防第二波感染高峰来临的方法。

对于撤掉核酸检测站这种做法,把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并归为乙类乙管传染病行列,不知大家是如何看待的?

现在有不少人经历过了感染,都说留下了不适的感觉,对于奥秘克隆病毒,我们依然有许多未知,依然需要观测,在结论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国   司马   感染率   解封   核酸   峰值   日本   疫情   疫苗   清零   学者   身边   病毒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