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学创作的“自由”容不下一部《风情不摇晃》?

□张馨文(广西大学)

近日,一部名为《风情不摇晃》的网络小说被四川戒毒点名批评:文学创作要有底线,不让英雄流血再寒心。据悉,该小说讲述女主为给牺牲的缉毒警察男友报仇自发当卧底,和毒枭恋爱并将其送入监狱的故事。该小说粉丝读者阅读后在社交平台发布“毒枭有罪,但爱无罪”诋毁缉毒警察,歌颂毒枭爱情的言论,引起网友的不满。(1月5日 四川戒毒)

为什么文学创作的“自由”容不下一部《风情不摇晃》?因为一个毒枭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缉毒警察。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军人、警察、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打击犯罪,替我们负重前行换来的。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裔的美国缉毒警察Kiki,不慎被毒贩抓到后,被折磨了整整45个小时。45个小时里,他的5根肋骨被敲碎,两条腿膝盖以下被剥皮剥肉,鼻子被利刃削掉,两个眼球被捣碎,下巴被钝器击碎,8根手指被砍掉,毒枭为了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受尽折磨,给他的身体注射了大量安非他命,刺激中枢神经一直保持兴奋状态,这才是真实的毒枭。

2019年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曝光了这样一组数据:缉毒警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32.5岁,比全国公安民警因公死亡平均年龄低1.8岁。可能是因为生活在太平盛世,可能是因为不关心时事新闻,所以你可能不知道上述数据,不了解缉毒警察的付出。但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本让我们认识了1839年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虎门销烟是深远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大事,更是人类近代禁毒史上的空前范例。虎门销烟销毁的是溃散国人的鸦片,鸦片是毒品的一种,我们可从历史中窥见鸦片战争中毒品对个人、对家庭甚至是对国家的危害。

《风情不摇晃》的粉丝读者们高喊“毒枭有罪,但爱无罪”,他们躲在国家禁毒成果的背后,眼里却只有毒枭的深情,没有缉毒警察的付出。身在禁毒大国,却与毒贩共情,无异于踩在无数英雄的尸体上嘲笑他们的牺牲,嘲笑现任缉毒警察的种种付出。身为禁毒大国,歌颂毒枭就是踩踏民族的底线,毒枭的爱不是无视正义和踩踏底线的理由,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永远不能忘记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砥砺前行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安非他命   虎门   墨西哥   风情   毒枭   毒贩   鸦片   毒品   无罪   底线   大国   牺牲   粉丝   警察   英雄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