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韩走遍中国,云南篇十二大理州(下)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大理的白族民居

大理不仅有奇山秀水的神韵,也有建筑精美的喜洲白族民居。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20公里处,喜洲白族民居别具一格,保持了“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典型的白族民居的建筑格局。我也是1994年去的喜洲,只在镇里转悠,并未进院内参观。印象最深的是民居的门楼,门楼为木制结构,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代表了白族民居的特色。我记得曾在门楼前拍了照片,但是没找到,纸上谈兵没啥意思,就不多说了。现在的喜洲镇,全都是白族传统形式的民居,但过于富丽堂皇,倒不像原装的民居了。

蝴蝶泉

那年在大理参观完白族民居,就去游览蝴蝶泉。蝴蝶泉公园位于喜洲民居北面约5公里的滇藏公路旁,交通很便利。蝴蝶泉因蝴蝶群聚的奇观闻名天下,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滇游日记》中祥细记下了游览见闻:“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五色焕然。”

蝴蝶群聚的奇观也吸引了大理周围的白族群众都来蝴蝶泉看蝴蝶,逐渐形成白族著名的节日盛会“蝴蝶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这天是人和蝴蝶欢乐的聚会,从明代一直沿袭下来。可惜蝴蝶会每年只有四月那几天,过时不候。

我来蝴蝶泉也不逢时,而且我也曾听说过蝴蝶泉蝴蝶群聚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我并没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因为电影《五朵金花》中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的结局就是在蝴蝶泉拍摄的,虽然没有蝴蝶但还有大树,我饶有兴趣地游览了蝴蝶泉。

蝴蝶泉在苍山十九峰中第一峰云弄峰下面的树木里一片奇石中间,泉水清澈见底,水下铺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四周有大理石护拦,旁边有一棵弯腰的蝴蝶树遮掩在泉水之上。此时树干上光秃秃的,也没有蝴蝶飞舞,但我猜想它就是徐霞客笔下所描述的“发花如蝴蝶的泉上大树”。

蝴蝶泉原名叫无底潭,这里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心灵手巧、美貌卓群的白族姑娘雯姑爱上了勇敢善良、武艺高强的白族猎人霞郎。雯姑的美貌让封建王公垂涎,抢雯姑入宫,霞郎追到宫中,救出雯姑,两人跑到潭边,官兵追了上来,霞郎寡不敌众,双双跳入深潭殉情,化为一对绚丽无比的大彩蝶,招来无数的蝴蝶左右盘旋,上下翻飞,从此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

我站在泉边,竭力想像着这一盛况的再现,但它已化为乌有,让人惆怅,生态环境的改变自然是重要的原因,何时还能再见此奇观呢?在蝴蝶泉边的蝴蝶博物馆里,展出有上万种类型的蝴蝶,还有许多世界上稀有的品种,比如多尾凤蝶等,让我看见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蝴蝶世界。

大理蝴蝶泉石刻


大理蝴蝶泉


大理蝴蝶泉公园门票 4.3元 (1994年)

有点遗憾,蝴蝶博物馆的门票没保存好,无法上传


石钟山石窟

1994年还参观了剑川县的石钟山石窟。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最南边的石窟造像群,被誉为“南天瑰宝”。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位于剑川县西南25公里的石钟山,石钟山系石宝山的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石窟群依山开凿,分石钟山区、狮子山区和沙登村区,共计16窟,139尊造像,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宝库。

那天我乘坐大理至剑川县的班车,到达剑川已是中午,就在汽车站旁的临时饭摊上吃了一盘炒猪肝,然后去找出租车,那时县城里拉人的多是客货两用的小面,我问了问来回50公里50元,但都不愿意拉。那时北京的黄面也是一公里一元,我比较一下觉得并不算贵,正想加价时,过来一个小伙子说他愿意去,我就跟他上了路。

小伙子姓杨,白族人,前两年曾在武汉当兵学会了开车,复员后就干起了个体司机。他说在白族中姓杨的人最多,还告诉我剑川是“五朵金花”中男主角阿鹏的故乡,我就开玩笑地管他叫“杨阿鹏”。小伙子见过世面也善谈,话题自然是围绕石钟山展开的,他给我讲了有关姓氏的趣闻,南诏王的名字有连名制的习俗,即父亲名字的末字就是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比如皮罗阁、阁逻凤、凤伽异、异木寻……他背了一大串,我只隐约记住这几个还不知对不对。他还说这种习俗过去在白族中也流行,但现在不多了。

石钟山


石钟寺


石钟寺留影

游览石钟山石窟

车在石宝山的山门前停下,杨阿鹏告诉我,石宝山有石钟山石窟、宝相寺和山门旁的海云寺三个景点,石宝山就是石钟寺和宝相寺的简称。海云居的主持方丈圆寂了,他要去悼念一下,我也就随他到海云寺内转了一圈。法事活动规模很大,省佛教协会也来了人。之后我俩继续前进,到了宝相寺,他说这是云南的悬空寺,问我去不去参观,我看宝相寺的建筑确实建在悬崖峭壁上,但心里装着石钟山石窟,就说回来再看。

我俩来到石钟寺石窟,小杨说:“文管所的人他都认识,不用买票”,我一打听门票只月3元钱,还是主动购票,况且我还要收藏。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把石窟的钥匙交给小杨就不管了,任我们随便参观。石钟山石窟始凿于南诏王劝丰祐时代至大理国中期,历时300余年完成。

我先就近参观石钟山区的八个石窟,第一窟是南诏王异木寻,还有两个清平官,郑回和杜兴庭,他们都是对促进南诏和唐王朝友好、加强民族团结有贡献的历史人物。第二窟是人数最多的一窟,共十六人,主要人物就是南诏王阁逻凤。第三窟至第七窟都是佛像,造型优美。最神秘的是第八窟,在莲座上雕一椎状的女性生殖器,白族语称为“阿盎白”,是我国实属罕见的珍贵文物。供奉阿盎白表现的是白族人对生殖崇拜,听说到现在也有对 “阿盎白”跪拜、祈祷的。

接着杨阿鹏又带我去参观狮子关区,那里有三个石窟,第一窟是南诏王的“全家福”,第二窟为俗称“酒醉鬼”的雕像,第三窟刻有深目高鼻之人,旁边有“波斯国人”的刻字,实为天竺(今印度)僧人。在回石钟山区时,小杨问我去不去沙登村,此时我的肚子开始翻江倒海的疼痛,头冒虚汗、四肢无力,我知道是那碗炒肝发作了,让小杨赶紧送我回剑川。到了海居寺上来一车人,都是小杨家的亲戚,小杨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我再也不想说话,迷迷糊糊的回到剑川。我非常感谢杨阿鹏的全程陪伴,虽然回来很难受,但参观的较全面。

石钟山身份证


石钟山石窟造像


石钟山石窟阿盎白石刻


剑川县石钟山石窟门票3元 (1994年)


鹤庆县街景


鹤庆县鼓楼(云鹤楼)

重返大理州

“圆梦行动”2007年10月重返大理州,大理州的人气越来越旺,新建了“洋人街”、“天龙八部”等旅游景点,正如网友所说,商业味太浓了。原准备重游的几个景点也没了兴趣,还是先完成我的圆梦任务,走遍各县。

祥云县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素有“彩云之乡”的美誉,西汉时因汉武帝梦见“彩云南现,县在云之南”而取名云南县。1918年因省县同名而改称祥云县,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属大理州至今。祥云自古就是富庶的农业发达地区,有“云南(祥云)熟、大理足”之说,现在祥云县在大理州也算经济较好的,正在努力实现撤县设市。

祥云县街景


祥云县古街


祥云县古楼

弥渡县南诏铁柱

弥渡县在祥云县西南30公里,乘坐小面包一会儿就到,弥渡县有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铁柱。它在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铁柱庙内,因找不到三轮摩托一类便宜的交通工具,就乘坐小面包前往,往返15元也不算贵。而南诏铁柱的门票更便宜,只需2元。

铁柱庙是一座仿唐建筑的院落,由山门、前院、后院三部分组成,院内古树参天,树下摆放着各式盆景,环境十分幽雅。进入山门有广场、砚池和石拱桥,后院有三皇殿、圣母殿等,南诏铁柱立于前院正殿中央。

南诏铁柱又称天尊柱,柱为圆形,高3.3米,周长为1.05米,铁质实心,分5段衔接铸成,柱顶已残,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午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外刻单凸线边框。建极是南诏景庄王“蒙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相当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南诏铁柱也是南诏现存稀有文物之一,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冶铁技术水平。

我围绕铁柱认真观察,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字迹或重大发现,总觉得柱子没有1.05米那么粗,就去问工作人员,他说:“文物部门曾重新测量过,直径为0.33米,周长约为1.02米”。哦,差距并不太大,只是视觉的误差,因为高显得细。我又问他“南诏铁柱”与昆明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的“唐标铁柱”有没有关系,他说年代相距200多年,两个铁柱毫不相干却始终争议不断。专家认为,南诏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祭祀形式。

弥渡县还有“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的称誉,是云南民歌名曲《小河流水》的发源地。有一天从路旁的小轿车里传出电台里播放这首曲子,我特意停下脚步认真收听,随着优美的旋律轻声哼唱,这也是我在大理州值得回味的一件事。

弥渡县南诏铁柱庙门票 2元


弥渡县国宝 南诏铁柱


弥渡县南诏铁柱庙1


弥渡县南诏铁柱庙2


弥渡县南诏铁柱庙3

巍山古城

这次重返大理州游览重点放在了巍山县,它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诏国蒙舍诏的发祥地,南诏王细奴罗耕牧发迹之地。相传细奴罗原本是个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工,农闲时喜欢打猎。有一年白族首领白王的三公主金姑因触怒父王,被赶出宫门,金姑慌不择路逃到了巍山,遇到了细奴罗相救,二人结为夫妻。后来白王思念女儿,将女儿女婿接回,父女翁婿相认,白王还将王位让给了驸马细奴罗。后来细奴罗成为南诏的第一代王。白族地区还流传下来农历二月初八“接金姑”的盛会。

现在的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明代扩建为砖城。唐开元25年(737年)南诏王皮罗阁以巍山为基地灭掉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建立南诏国,这里有很多南诏遗迹和历史故事。相传皮罗阁为吞并其他五诏,设计修建了一座松明楼,他借祭祖之名,邀请五诏首领共同赴宴,席间他借故暂退,令部下放火烧了松明楼,五位首领全都葬身火海,皮罗阁趁机统一了六诏。

古城至今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建城时的棋盘格局。以星拱楼为中心,呈井字结构建设,街道为南北、东西走向,沿街的房屋均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土木结构,保持了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城内游人很少,民风古朴,宁静祥和,给人一种神闲气定的感觉。城内还保存有拱辰楼、星拱楼、文庙、玉皇阁、文华书院等古代建筑。

拱辰楼和星拱楼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楼更为雄伟,建于明洪武年间,为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高23.5米,城墙高8.3米,宽为24.6米,城楼由28根大圆柱支撑,四面出厦,气宇轩昂。城楼檐下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巨匾。说老实话,面对“魁雄六诏”四个大字,不由的想起火烧松明楼的故事,那五诏首领在火中挣扎的场景让人毛骨悚然。一个朝代的兴起,不知有多少人殉葬,但谁又能永远站在历史舞台上呢?

巍山古城拱辰楼


巍山古城拱辰门


巍山县拱辰楼门票 2元


巍山县古城老街


巍山县古城星拱楼


巍山县古城文庙牌坊


巍山县古城玉皇阁


巍山县古城 文华书院1


巍山县古城 文华书院2

大理各县街景

剑川县街景


洱源县街景


宾川县街景


南涧县偃月公园


漾濞县街景


云龙县风景


永平县街景

大理白族自治州通关文牒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

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市,人口61万人,面积1468平方千米,为大理州首府。

元属大理路,明清为大理府治,称太和县,1913年改设大理县,1958年设立大理市,1961年撤销大理市,分设下关市、漾濞市、大理县,1983年复设大理市,下关市、大理县撤销并入。

祥云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46万人,面积2489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东南部。

元初为云南州,明清为云南县,1913年置祥云县。

宾川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33万人,面积2627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东北部。

明弘治六年(1493年)置宾川州,1913年改设宾川县。

弥渡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32万人,面积1571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东南部。

弥渡以行都容易迷津故名。清置弥渡州,1912年改设弥渡县,1958年撤销,并入祥云县,1961年复设弥渡县。

永平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18万人,面积2884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西部。

东汉置博南县,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永平县。

云龙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0万人,面积4712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西北部。

云龙因澜沧江“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故名。元至云龙甸军民府,明置云龙州,1913年改设云龙县。

洱源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8万人,面积2961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西北部。

元置浪穹县,1913年改设洱源县,1958年撤销并入剑川县,1961年复设洱源县。

剑川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17万人,面积2318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剑川县,明改置剑川州,1913年复设剑川县。

鹤庆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7万人,面积2395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的北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鹤庆路,明为鹤庆府,清设鹤庆州,1913年改设鹤庆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10万人,面积1957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的西北部。1913年析置漾濞县,1958年并入大理市,1961年复设漾濞县,1995年成立漾濞彝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22万人,面积1802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的东南部。清置南涧巡检司,1963年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

巍山彝族苗族自治县:大理白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 31万人,面积2266平方千米,位于大理州的东南部。1913年设置蒙化县,1954年改设巍山县,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1958年两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下集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州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白族   剑川县   弥渡县   祥云县   大理   南诏   云南   石窟   千米   自治州   中国   蝴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