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 作者 武立金

这次回乡探亲,我在已不是车站的“车站村”呆了两天,上午来八集镇上看看。虽然是故地重游,却找不到我小时候的感觉了。

八集是邳州市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宋末元初,最早称丁家集,街北建有丁家庙,也叫积善寺。明末清初,曹姓家族从山东曹县迁入。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曹殿楹考中武举,授武略骑尉。曹家渐富,买下了丁家集和单集两处集市。曹氏族规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义来管理集市,于是得名八义集,也称曹八集,简称八集。

我来到八集街北头,再一次瞻仰了儿时记忆中的曹府张氏贞洁牌坊。这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也是苏北地区留存较好的一座牌坊,始建于光绪11年(1885年),东西长6米,座宽1米,高7.1米。整个牌坊的主要立柱横梁由整块条形大理石扣成,重要部位由铁梁串联。

牌坊正面的石壁上雕饰着神话人物、奇花异卉、珍禽瑞兽,个个端庄雅正,栩栩如生。基部正门与东西则门,各有一对石狮镇守。牌坊顶部中间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石狮,面东而立。东西飞檐上方各有四只石凤,个个楚楚动人。每个飞檐下方都挂着一只铜铃,风吹铃响,叮咚悦耳。

张氏牌坊不仅从建筑学的角度给后人一种借鉴,而它的文化底蕴也相当丰富。牌坊正中的楣额书有“圣旨”二字,下面的字牌上书写“旌表故廪生曹辰之妻张氏坊”,落款为两排小楷竖字“光绪岁次乙酉二月榖旦建”。牌坊上所有楹联都是由时任徐州学正的曹煜撰写,门柱的楹联写道“一死振纲常,真奇节乃真苦节;千秋明义烈,大完人是大传人”。门外的楹联是“慷慨成仁,千古纲常照阃范;从容就义,九重纶綍焕天章”。楹联所彰显的精髓,不仅令人震撼动容,其悲壮之义举,更会给后人留下诸多的怀念、启迪和思考。

据《曹氏族谱》记载,张氏21岁嫁曹辰,孝敬公婆,妯娌和谐,人人称道。清朝咸丰初年(1851年),黄河发大水,漕运吴棠领旨遂组织徐州各县民工堵口、修坝。曹殿楹之孙曹辰受命负责后勤供应,因操劳过度,身体日渐羸弱,不久命悬一线。张氏赶到徐州后,割臂救夫,却回天无力。不久,张氏也含悲服毒身亡,享年32岁。慈禧太后闻得此事,深为所感,遂说与光绪皇帝,加之吴棠亲写奏章,经光绪皇上御批建立牌坊,旌表曹辰之妻张氏。

我在老家的时候,八集“五里长街”都还是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有的房子还带着廊檐,能遮阳避雨;公社大院门口有两个石狮子,威风凛凛;集市用青石板铺路,光滑锃亮;四周的城墙在淮海战役中被毁坏,城外宽约十几米的圩河上吊桥虽已被石桥取代,但仍叫吊桥。遗憾的是现在都面貌全非了,尽管街道很宽阔,店铺楼堂很新潮,采光也很好,但没有了昔日的沧桑感。那可是历史文物啊,街北头的粮库原来是香火旺盛的古庙,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毁掉它实在太可惜了。

八集十天四集,一六三八为逢集日,因靠近铁路和运河,生意十分兴隆,各种信息也非常灵通。我在大街上边走边观赏,真是旧貌换新颜,一切都变了,变得美好了,变得富有了。半个世纪前,虽然这里还都是古建筑,但破旧不堪,赶集的人穿的也都是破衣烂衫。由于贫穷,每年冬闲季节都有不少人出外乞讨,后来又把乞讨当作一种副业,而且相沿成习,乐而不疲。俗话说,穷则思变。结果有的人不是“变则通”,而是“变则偷”。他们开始在这条街上偷,后来又到外地去偷,不但偷技高明,而且偷名远播,据说上海街头就曾出现“小心八集小偷”的告示。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邳州由过去的“要饭县”一跃进入了全国的“百强县”,乡亲们不但丰衣足食,而且还住上了小楼,开上了汽车,如今再也看不到外出乞讨和行窃的现象了。

中午,我走进四季香饭店,二弟早已安排好一桌酒菜,都是家乡风味,以辣为主,当然少不了羊肉汤和豆腐乳。这是八集的两大风味,一个是“香飘万里”,一个是“臭名远扬”。

八集羊肉汤以色泽乳白、汤质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这里的羊肉汤是冲出来的:一口大大的锅,上面围着半米高的一圈铁皮,把整副羊架和羊杂放进去,用木柴火烧,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以小火慢慢地炖,让骨头的味道完全融到汤里。汤煮好了,用一个很大的海碗,放上辣羊油,切几片薄薄的羊肉,把滚烫的汤往碗里一冲,加上一点香菜和佐料,一碗香喷喷、辣乎乎的羊肉汤就做好了。

据说,八集羊肉汤在淮海战役中曾独占鳌头,和各家各户烙的煎饼一道,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前线,两者一泡就成了快速制作的佳肴美味,为我军将士杀敌致胜赢得了宝贵时间。建国以后,粟裕、陈毅、刘伯承等几位将军路经徐州时,曾对八集羊肉汤大加赞赏,点名要求再次品尝。

我的身体对羊肉过敏,也享受不了羊膻味。看着全家人大口地吃肉,大碗地喝汤,心里非常惬意。我要了一张煎饼,卷上一点豆腐乳和一根大葱,吃起来也很过瘾,再喝上一口辣汤,那更是美不可言了。

八集豆腐乳也是地方一个特产,它具有颜色青灰、肉质松软、香味别致、增进食欲的特点,因而颇受用户的欢迎。在众多的老字号商家店铺中,“刘胜祥”的豆腐乳可算是首屈一指,有“闻着臭、吃着香,品了一缸又一缸”之美誉。

刘祥胜是睢宁县古邳人,1740年前后洪水泛滥,颗粒无收,刘祥胜父子逃荒来到了八集,靠生产祖传的豆腐乳谋生。刘家生产的豆腐乳以色、香、味俱全而驰名千里,然而它的制作方法却简便易行。大体上先将打好的鲜豆腐块竖放在地下室,保持相宜的温度,使发酵长出2—3公分长的菌须,然后放进盐缸里腌七八个月,方可启缸出售。

老食客们常常是先用筷子轻轻地一点,然后再驳去那层柔韧的网膜,食用后再抿上一口小酒,顺手摸起一棵大葱蘸上去,美酒的浓香与大葱豆腐乳在瞬间催发出食客强烈的食欲来,变奏出一口别致的清香美味,那感觉真叫一个“得味”。

酒桌上还有当地的一个特产苔干,用它制作的小菜,食之有声,清脆爽口。当年乾隆帝曾问太监这是什么菜,太监也说不上来,不过他头脑活络,马上答道是“岁岁(脆脆)平安”,于是苔干被列为“贡菜”。六下江南的康熙、乾隆路经此地时,不知品尝过这里的羊肉汤和豆腐乳没有?

家乡人喝酒很豪爽,都用大杯,而且是先干为敬,沿袭了汉代两千多年的习俗。我不胜酒力,也干了一杯,一是祝愿家人健康长寿,二是祝愿家乡美丽富强,三是祝愿国家繁荣昌盛!

作者武立金,原总参某部副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发表散文、诗词、楹联约千篇,出版词典三部,诗集两部,长篇小说十余部。从军四十年,多次立功受奖,其中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得过金日成频发的军功章,九十年代立过三等功,2010年被评为“津门十佳特色藏书人”,2019年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淮海战役   光绪   牌坊   纲常   豆腐乳   徐州   飞檐   楹联   大葱   集市   作者   武立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