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开拓的“实干家”

“以技术创新促进施工革新,用最优方案为项目降本增效”,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工作追求。他是范厚朝,2010年7月毕业后就加入中铁八局,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施工一线。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凭借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担当尽责的敬业精神突破道道技术难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个人也在一线奋斗中逐步成长,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2015年,范厚朝来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长昆铁路引入贵阳枢纽项目,该项目主要位于三桥片区,存在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路线繁杂等诸多疑难问题,面对这个重、难点项目,范厚朝倍感压力,但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 。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那就一切从零开始。在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半年时间里,他始终学在前、冲在前、干在前,白天深入工地一线,从现场获取问题,晚上回到办公室研究方案,一张方桌、一盏孤灯、一摞摞隧道施工的书籍都是他前行路上的“见证者”,所有努力只为保证施工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不出丝毫差错。

三桥位于贵阳市中心,周围环境复杂,且施工线路都位于半山腰,随时都有可能有碎石掉落的危险。为避免施工对周围居民楼以及交通带来影响,范厚朝开始了“时间比拼”。在此种条件下如何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是范厚朝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尽快完成节点目标,他在寒冷的施工现场一待就是一天,在对现场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后,他尝试让多台挖掘机前后循环同步施作、长距离泵管接力施工等多种优化方案落地,成功克服了施工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施工过程中,范厚朝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抓好精细核算工作。他根据工程特点在工程安全防护上采用单排防护架子+被动网方案,即利于现场施工又节省了大量费用。在以往项目管理中,对于民工费以及塔吊等大型设备租赁费采用全部包死,确定价格的方法,有效限制了费用支出。项目基坑土石方合理利用于其他项目减少运距费用,基坑边坡进行有效优化变更,减少防护费用,在施工过程中,他十分重视现场签证工作,安排专人及时完成变更签证,绝不让企业吃亏。

从建设初期面对作业面的“手忙脚乱”到高峰时段的多个施工作业面同步开展的“应付自如”,十二年基层的历练和沉淀让范厚朝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但在谈到家庭时他却充满了内疚。2021年,范厚朝孩子出生,居无定所的他时常跟着项目走,可面对此种状况,范厚朝没有丝毫犹豫坚守岗位。他说:“我不仅属于我的家庭,我还属于项目这个大家庭。既然选择了施工单位,就得时刻有牺牲个人利益的准备。”妻子的支持也给了他坚持驻守工地的决心,项目走到哪儿,他们就带着孩子去哪儿。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12年来,范厚朝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深扎一线,挥洒青春 热血,贡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描绘着一名基层中铁人的工程梦。2022年,范厚朝荣获“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罗德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贵阳市   贵州省   实干家   贵阳   基坑   作业   工地   签证   基层   难题   费用   现场   方案   项目   工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