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 活着 ”的关键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佰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2023年旅游业将会是一地鸡毛,还是浴火重生。

疫情中的旅游业

接下来将会是我认为接下来一年当中旅游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我们先聊特点

第一:拉动产业链

旅游业关联的产业很多,简略来说,就是六个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与旅游业关联紧密的产业不只这些,还有其他,例如许多酒店和景区已有人工智能设备,旅游和人工智能有关联;例如网上订票、订酒店、订路线、查攻略、写旅游日志,旅游和互联网有关联;旅游要建设酒店、度假村、休闲区等,就需要房地产,要有房产商去投资、盖楼和维护,旅游和房地产有关联,这就是要花钱。

第二:强大的资本

旅游业能够拉动产业链,其中就是有资本的流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最终又回到了自己手中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叫做内循环经济。

内循环经济


那么什么是内循环呢?其实它是一个股票术语。是指把一个好的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投入其控制的上市公司实行风险资本的退出。这与通过国内外股票市场上市和并购方式来实现资本退出的“外循环”有所不同。旅游业也是如此,我们称作旅游业的内循环经济。

我国现在正在提倡内循环,消费就是内循环中最关键的一环。商家生产出产品,老百姓去消费;商家就有利润,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还有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改进商品,让商品升级换代,生产出更符合百姓需求的产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员工(也就是老百姓)也因为商家有营收而有工资收入,手头有钱就能继续消费,再去给商家创造利润。循环往复,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环,这就是内循环。如果没有消费,商家生产出的产品就会滞销,没有资金去进行扩大再生产,也不能进行研发升级,产业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员工的收入也难以增长。虽然短期看老百姓因为存钱使得腰包鼓了,但老百姓的收入会因经济的不景气而受到拖累,收入水平停滞不前,不能去买更多更好的产品,幸福感也就很难得到提升,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因此,没有消费,就不能形成闭环,消费对内循环极其重要。这就要引申到下一个关键点——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指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前者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后者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该指数通过对城市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负责调查统计,以1997年底为基期,动态反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指数数值越高,表明消费者信心越强。

正如前文所述,旅游业是个消费特征特别明显的行业,游客消费了,酒店有钱装修升级,景区有钱维护设施,旅行社有钱提高服务,游乐场有钱更新设备;导游有提成回扣,酒店员工有工资,景区里的商家有钱赚,与旅游关联的从业人员都能从中得到收入;这些从业人员把收入用于旅游,以后能获得更好的便利度、更佳的体验感和更强的时尚感;旅游业者有了利润,继续用来扩大再生产,打造出更精良的旅游路线,开发出更好玩的娱乐项目,装修出更舒适的酒店环境。这就是旅游的内循环,为旅游业提供资金和动力,也为游客提供越来越好的体验和乐趣,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让相关产业雨露均沾。

第三:2023年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业的未来是什么?

如何“夺回被疫情偷走的三年”,2022年底旅游业终于熬过了那个至暗时刻。我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悄然增加。短期内感染人数激增,如何期待旅游业中的报复性旅游?

亏损严重的旅行社能否迎来重启的资本,旅游人才大量的流失,旅游者消费转念等等。总之旅游从业者依旧任重道远 。黎明前的一段时间无疑是最黑暗的,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丝曙光。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浴火重生的企业将会迸发出他的生机活力。

那么2023年的旅游业真的会好么?我认为,旅游业是迎来了触底反弹的机会,但是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我认为反而是迎来了更大的危机,不排除少数旅游企业会逆风飞扬,但是大部分企业将会是危机四伏,在危险和机遇的交集困顿中艰难选择,甚至有可能饮恨江湖。


一、确定的危险,虎视眈眈

经过三年疫情洗礼之后的旅游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新的消费习惯,新的市场形态,三年来特殊的市场运作,都让旅游业在非常规的状态下,艰难的走了三年。虽然取消了核酸检测、行程卡、健康码,国际游的市场恢复,只要能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那么旅游业就有了可以复苏的基石。然而,疫情并没有结束,三年来拉下的经济情况,仍然不乐观,游客出游的心里因素和积极性还处于观望中,所以,从行业整体来说,我认为基调是保持谨慎乐观,但是,必须要重视那些已经比较明显的风险。

1、旅游市场竞争混乱,政府主导的免门票、补贴等刺激市场行为越演越烈。

各地刺激市场争夺游客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如武汉分两期投放100万张景区免费门票惠民券;洛阳52家A级景区,包括老君山、龙门石窟等5A景区,面向全国游客限量免门票,每天4万张;还有广西160多家景区也推出了首道门票让利措施等刺激旅游业消费的状况。

疫情三年来,每当疫情消退的时候,各地政府都会纷纷推出免门票刺激旅游的活动,2023年,我认为这种市场刺激活动只会愈演愈烈。

免门票,虽然短期内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人气,但是,不一定能够通过旅游来振兴经济。因为不是旅游振兴经济,而是经济拉动旅游,经济不行的地方,疫情之后,首先要恢复经济,别忙着旅游搞促销,促不起来,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以旅游为抓手,促进市场消费。


2、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和行业内无人可用的尴尬,尤其是景区各类人员短缺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疫情三年,让旅游业的人员流失非常严重,且不说人才,就连从事旅游业的人的急剧减少。特别是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人员的流失情况非常严重。2023年,一方面是市场的快速恢复,而另一方面却是人才的断档和严重短缺。2023年旅游企业的复苏,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手中无人可用,无牌可打的境地

另外,新冠疫情的威力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谁也不敢保证2023年不会出现二次甚至多次,或者新病毒感染的情况出现,那么人手短缺加上感染造成的雪上加霜,将会是旅游业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情况。

旅游经营是有季节性的,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疫情的卷土重来是随时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 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将会是旅游企业不得不面对和慎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乙类乙管”全面放开,出入境旅游迎来春天,但国内外局势仍有不确定性,对旅游行业的影响随时存在。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入境后不再查验核酸码;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新冠虽然归于乙类管理了,我们将不得不长期与他共存。俄乌战争,依旧没有结束;虽然世界杯上的人山人海,却依旧不能改变新冠在不停的变异,世卫组织并没有宣布疫情的结束,而是加强了对我国疫情的监测。

已经看见的黑天鹅已经满世界乱飞,而未来还有多少灰犀牛在等着大家。这谁也不知道,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任何一个不确定的因素,都有可能让脆弱的旅游业重新被打回原形。所以,2023年旅游业会不会好,还有很大程度上要看世界会不会好,而2023年,疫情和世界秩序、经济秩序的走向,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最后总结:要保持乐观,危中寻机

1、三年剩下的优质的和有特色的景区不多,易因势而起。区域内的旅游、特色体验游、休闲游仍为市场主体。

2、跨界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多,旅游+多元化发展迎来机会。

3、2023年的旅游企业,当放弃固有行业思维,多寻求跨界合作的机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守则困难,另辟赛道,有可能奇迹无限。

因此,信心比黄金重要,方法比信心更重要!认清现实,求真务实,放弃幻想,未来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准备!

虽然我们对旅游业充满了希望,但更要的是认清行业的特色,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承担的职能和社会从业环境。旅游业的发展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产出,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长期稳定的保障;盲目粉饰和缺乏理性的陶醉,受伤害的只能是行业的从业者,只会侵蚀业内人士应对低谷的信心和耐心。

未来,疫情和国际环境恶化仍将是影响旅游业复苏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旅游业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 虽然,疫情让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也倒逼旅游业进行转型升级,而策划就是可以帮景区快速走出迷惘的利器,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相信2023年的旅游业,会在震荡中找到自信和发展的机会。只要国泰民安,相信旅游业一定可以向阳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旅游业   乙类   景区   疫情   信心   消费者   指数   关键   商家   经济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