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两会闭幕,10个消息令人振奋!

济南市两会刚刚闭幕了。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功举办大规模的会议,实属不易。

一年一度的两会,被誉为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百姓的“暖心剂”。那么,今年的市两会又有哪些新的动向?

海右君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版看了两遍,其中有很多令人鼓舞的事情。

的确,2022年很不容易,疫情反复加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让发展的难度系数陡然增加。在这种不利局面下,济南依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即将到来的2023年,济南也作了布局,其中不乏亮点。

海右君梳理了十条印象深刻的消息,从中可以看到济南拾级而上的发展轨迹。

一、2022年济南GDP预计超过1.2万亿

两会上,济南公布了2022年的成绩单,其中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4820亿元。

济南2021年的GDP为1.14万亿元。在各种压力交织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已属不易,济南却承压前行,拾级而上,给人以惊喜。

前不久,济南刚刚公布1-11月的经济数据,其中提到“全市经济顶住疫情多发和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超预期压力,继续保持‘承压回升、逐步恢复’态势”。

能够做到“承压回升、逐步恢复”,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济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半年,济南及时调整完善各项防控措施,成功打赢“3·29”疫情阻击战。在这一轮疫情中,济南又果断选择一条艰难的路——按照“不停产、不停工、不停运”三不停原则,保障“三不断”,即城市整体运行不断、市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断、重点项目生产建设不断,有效应对秋冬季疫情冲击。

这个成绩如果放到前些年,在没有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最多算是差强人意。但如果考虑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再看看济南全市上下一年来的努力,就能感受到:这个成绩是沉甸甸的,是有含金量的。

二、全国数字经济城市第6名

2022年,数字济南建设全面铺开,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行第6位,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济南能够排名全国第6,是有很多具体支撑的。比如说,2022年济南新增5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1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6个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新建5G基站1.3万个,宽带下载速率跃居全国第4位。

2023年,济南又提出,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立法。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8%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年9月召开的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济南吹响了“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的号角。

济南选择了数字经济这条路,并大张旗鼓地推动,彰显了城市的远见。如今的济南,数字经济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未来这也将成为济南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重要倚仗。

三、济南起步区签下3300亿大单

全国第二个起步区,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也承载着山东和济南的期待。

2022年济南起步区收获颇丰,其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累计签约141个高端优质项目、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

2023年,济南将推动起步区聚势突破,加速大桥组团建设,高标准推进中交一公局总部等项目建设。加速培育“6+4+2”重点产业,加快比亚迪产业园二期、国电投氢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高品质运营。而且,要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孪生城市”。

济南起步区,拉开了济南的发展空间,也打开了济南的发展格局。总投资超过3300亿元,足以证明黄河以北的这片土地已经成为一方热土。作为参考我们可以看一下,2022年济南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0.8亿元。

承载着国家使命的起步区将成为济南经济的一抹亮色,也将成为山东和北方的一抹亮色。

四、2022全球科研城市第36位

济南的科技地位正在转变,很多领域从跟跑实现了领跑。

10月20日,阶段性建成的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设施在济南成功运行,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该项目是中科院与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对支撑我国大质量高速先进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和高速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继电磁驱动测试系统落地建设并实现成效,实现大科学装置“从0到1”的突破后,济南持续打造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济南在国家创新布局中的战略位势不断凸显。

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项目是济南市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大亮点,目前已落地“中科系”科研院所15家。除了电磁驱动测试系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植物基因编辑、轻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内领先技术取得突破。其中国内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植物基因编辑核心工具获得两项专利授权,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国内首次实现对美国技术出口。

2022年,济南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强化,齐鲁科学城加快规划建设,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成功运行,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新获批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各5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空天信息大学校区改造加快推进,济南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下一步,济南将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3家省实验室建设,推进泉城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力推进中科院理化所二期、空间应用中心等工程建设,打造北方先进激光研究与高端制造基地。此外,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

科技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这股澎湃之力在济南正越来越强。

五、逐梦太空,济南成为“全国首个”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2022年,济南在产业领域亮点多多。比如说“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空天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济南“无中生有”的一个经典案例,而且还一举成为“全国首个”。

这只是济南产业壮大的缩影。2022年,济南新获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领军企业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8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

2023年,济南将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济南提出打造“产业共同体”的概念,具体表述为——依托头部企业,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空天信息、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等产业共同体。

产业共同体即“1+N”模式,是聚焦于细分行业的平台型企业,利用其渠道、品牌、数据、技术、系统集成等优势,通过“共享采购、共享配送、共享制造、共享研发、共享库存、共享标准”等方式“重构、重组、重聚”其行业上下游企业,从而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较于传统产业集聚模式,产业共同体不仅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合,更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供应链组织、产业价值网络的叠加融合。

济南还将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300家以上,新增过百亿制造业企业2家。

未来产业是塑造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济南将支持山东量子、国迅量子芯发展壮大,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此外,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能级,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聚焦元宇宙、未来通讯、智能仿生、扩展现实、基因编辑、类脑智能等领域,积极引进布局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

产业兴则城市兴,处于动能转换关键期的济南,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高地。

六、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对一个城市来说,软实力挖掘、塑造与提升,是城市精神能够内化为一种发展要素的关键所在。

如果将深入推进动能转换战略,以及继续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作为之前数年城市发展战略的延续,那么城市软实力的打造,显然是济南今年的新追求,也将城市精神的构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济南拥有4000年文明史、2700年建城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不必多说,GDP跨越万亿级目标后,主要经济指标均跑在全省前列也让济南的体量进一步攀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一,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名列全省第一,则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城市的创新内核。

如今的济南,城市软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全省首个区域性国际传播中心,创新打造“泉城发布厅”“理响泉城”等宣传品牌,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开工建设,勇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四连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

不仅如此,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济南还更新了更多的标签,“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五”、“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全国最安全城市”。

下一步,济南将以建设“十大之城”为总抓手,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七、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

随着都市圈“国家队”不断扩容,济南提出了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目标,并在积极筹备当中。如何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晋级“国家队”,将成为济南接下来发展的“重头戏”。

此次两会,济南提出,在建设现代化济南都市圈方面,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强核心圈层同城化发展,积极构建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推进济泰、济淄同城化和济齐融合发展。加强紧密圈层协作发展,开工济南至宁津、章丘至庆云、商河至武城等高速公路。加强辐射圈层联动发展,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做大做强。

今年7月25日,济南发布《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济南都市圈全面建成。

现代化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对强省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助力济南做大做强。

八、2023年全力抓好500个市重点项目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生命线”,疫情之下的2022年,济南2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0.8亿元。

2023年济南再次展现了大抓项目的决心。其中,将全力抓好500个市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山钢新旧动能转换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推进宋刘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国际贸易中心等城市新片区加快成形起势。

项目之火正在济南燎原。

九、引进一批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12月18日,时隔三年后,济南第一时间重启境外招商,赴新加坡拜访老客户、搭建新平台、拓展资源库……2022年,济南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0亿美元左右、增长10%以上。

2023年,济南提出了更大也更实的目标,其中,要加快建设国际招商产业园,积极引进一批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和10亿元以上关键配套项目。争取新增10家央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落户,吸引省属企业新设公司总部和实体性项目落地。

济南还将在欧洲、日本、香港等地设立国际投资促进联络站,加快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

十、小清河将正式通航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近年来,济南持续加大对外开放的脚步。

2023年,济南将推进“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建设,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800列。

明年,小清河将正式通航。据媒体报道,随着施工不断推进,小清河复航济南段航道及港口主体建设完成,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于明年6月完成所有工作,达到通航条件。停航25年后,800年的古河道即将华丽转身,变身黄金水道。

另外,济南还将加快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年内客货吞吐量达到1300万人次、14.4万吨。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山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创建。完善城市国际化服务设施,新增涉外服务港8个、国际化社区(街区)3个、国际化学校5家。

开放的济南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世界!


来源:观济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济南   疫情   两会   消息   数字   产业   项目   国家   城市   经济   全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