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群聊?我们这一生中所能经历的那些群聊故事一

今晚没去图书馆,突然想写一下我的群聊故事~


我有许多群~

显而易见,在这时代多数成年人都有许多群。而我所在的这些群里,但凡超过十人八人的,必定被我静音免打扰,只有在被特意@到或者我刚好有兴趣、有需求时才会点进去参与。多数时候,我是天选的潜水爱好者,以及偶尔的默默偷窥者。我喜欢时不时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这世界。若每天泡在聊天群里,我大概就很难像现在这样,啰啰嗦嗦的写上一大段话一小篇文字了。好啦,开讲:

群一、村巴发小群(约20人)

这个群的活跃度一直是最高的,群里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成员组成主要是部分经常一起玩的同届走出村的同学或级友,其实所谓级友就是隔壁班因为咱村小同级只有两个班。好玩的是,我发现女生基本是跟我一个班的,而男生大部分是隔壁班的,这个组合挺有意思,男生女生基本都很争气,多数小有所成(好吧,像我这样啥也不是啥也没有的必须除外[捂脸])。

这里面,男的多数都是曾经坦诚相见的抹泥之交,什么丢脸丢份的事多多少少都互相知道;女的嘛~女生的事我属于懂也不懂,反正里面有些可算我的青梅竹马,小时候会被村里人调侃凑对的那种。

我挺赞赏本群风格,偶尔也聊几句国家政策,平常插科打诨斗斗嘴那是必须的,黄段子那是绝对不必禁止的,最重要的是特别能互相关心,属于可以守望相助那种。

不过在参与群聊这件事上,我属于另类,是长期潜水那种,多数信息其实是看不全的,一看到999+信息我基本就放弃看了。偶尔有心情或者特殊事件时才会冒出来聊几句,比如这段全国疫情时期我就相对活跃,毕竟总有些人我是想要去关心的。很多时候就集中一顿输出,大手咔咔老嘴叭叭,完事之后反正就“你们爽不爽我不管,反正我爽了,我走了!”

应该说,其实我在大部分群都是这个尿性~

群二、龙盛家群(约70~80人)

这其实以我刚故去月余的二爹为联接点的家庭群,成员主要是二爹的直系后代及家属,六个堂姐和两位堂哥的家庭组合。我家几个也基本都在,原因嘛!就是我之前提过的,二爹一家对我家来说亲如至亲。七八十人的家庭群,就问你们服不服?羡不羡慕?

本群的活跃程度可与群一争锋,我也是偶尔看看,一不小心就也是999+信息,不及时参与的话那也确实看不过来。我在本群冒头更少,主要是我知道一冒头大概率会招来各位哥姐的关心,我基本上不太应付得过来,必须得躲着点~当然,这里面其实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从小受的关照那么多,而我其实都没有回报过她们,平常又不在一起,连跑跑腿儿的机会都没有,除了空口甜话好像没啥可有益贡献,确实不好太活跃[偷笑]

随着二爹的故去,本群的活跃度在未来有可能会降低,这是个能理解的正常趋势,却也是有点令人感伤的预测。且先躲躲吧!等再老一点再多出来啰嗦啰嗦~

群三、某六人学习仔拜神群

本群虽然一直是几个相同的老鸟,却偶尔会有人数变动,比如退群后又被拉回来,想自我放逐是不被允许滴[偷笑]

成员组成和职业经历有点意思:除我之外,其他五人都曾是体制内之人,如今也都算有所成;不过现在还坚持留在体制内的已经只剩两人,有混进宇宙大企的,有励志当老板如今兜兜转转又回到法律行业当律师的,虽然是为了追求更高收入,但也算主动把紧俏的体制内位置让出来给其他趋之若鹜的人,各取所需挺好!

本群聊天话题不定,几个爷们儿也不常拉家常,平常活跃度不高。周末时可能会约约麻约约饭带家属聚聚之类的,偶尔兴致来了也聊聊社会问题又多有禁忌,不好过于深入。多数情况下我依旧是潜水作风,只在遇到专业问题时会冒头请教,目前属于索取型的,其他时候偶尔幽一下默表个存在感。

总的来说,警察、法官、律师、法务律师的不同构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群成员虽然同出一校,但性格习惯喜好多元,观点不常一致,好在除了偶尔在牌桌上吐一口老血外基本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纠葛,观点达不成一致也没大妨碍,有机会另起个话题又可以继续争论一番。

群四、某三人更老鸟群

本群三人结识的历史太过久远,基本上是小学出村之后第一波认识交好的人。说起来三人性格喜好和观点也不尽相同,时有争论。不过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故事太多太多,人生最美好纯粹的时光基本都在一起学习,几乎可以消弭任何不同所带来的不愉快,有时忠言逆耳严厉指责,也都知道无非是为了对方能够过得更好。

在那些曾经的日子里,在我们那信息相对闭塞的小地方小世界,还不流行也没人在乎啥叫搞基啥叫断背山。好兄弟好朋友之间属于真正会在一个被窝里睡觉,甚至偶尔会在冬天干燥时互相刮背只为观察欣赏静电之光的存在,这与群一的赤诚相待抹泥之交堪可匹敌。

在如今这个许多词语和行为都被扭曲玩坏且禁忌变态化的时代,可能再也不会出现那么毫无顾忌却又不含杂质的纯粹友谊了。实际上,当我们开始进入大学之后,在那更广阔、资讯来源更繁杂的世界,同性之间的过度亲密关系已经不得不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自那之后,纯粹的童话时代终成过往、不可重现。

如果说曾经有那么几个异性可算得上我出社会后的一见钟情,那么这两位同性就是我出村之后也很快就认定的一生至交。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的人生因遇见他们而被深刻的塑造,或许人生轨迹也有不可避免的改变。比较可惜的是,上大学之后我们就各分东西南北,以至于日常无法更多线下来往互相关照,几乎都是隔空致意。我有时候也不禁会想,为什么我们没有尝试过在选择工作生活的地点时考虑尽可能靠的更近?好吧,其实我还是尝试过的,不过尚未成功,这大概算得上是难以两全的遗憾。

群五、小家庭群

这是以父母为纽带而建立的群。算了,家庭琐碎不足为外人道。这里就略过了。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各种群,生活、工作、同学、舍友、老乡、家族、同方言、同城市、同兴趣,等等等等,哪怕约一顿饭、旅一次游、培一次训都有可能组个群。不过这些暂时就都不在今天一一并说了,或许哪一天想起有趣的,再随意写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组合   可能会   体制   平常   活跃   观点   成员   话题   家庭   故事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